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23009330348N/2023-00101 [ 发文字号 ] 潼南府办发〔2023〕16号 [ 发布机构 ] 潼南区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成文日期 ] 2023-05-18 [ 发布日期 ] 2023-05-24 [ 体裁分类 ] 其他 [有效性 ]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潼南区2023年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潼南府办发〔202316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潼南区2023年政务服务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潼南区2023年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518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潼南区2023年政务服务工作要点

2023年,全区政务服务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等精神,按照市级部署,坚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主线,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和“一窗综办”,着力擦亮“潼易办”政务服务品牌。

一、推进“渝快办”数字赋能

1.强化政务服务“总入口”。落实部门业务系统与“渝快办”平台全事项全用户深度对接融合。对标“建设超级移动终端”要求,推动各类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统一接入“渝快办”平台移动端,区内政务服务资源统一接入“渝快办”平台“潼易办”小程序。推进“渝快码”集约化,推动涉及个人服务的各类二维码与“渝快码”融合。常态化开展“渝快办”使用数据考评,强化平台推广运用。

2.深化公共数据运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动公共数据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以场景化应用需求为牵引,对照公共数据目录,建立完善“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推动公共数据属地返还、按需回流。

3.推进办事材料电子化。扩大电子签名、印章及存证服务应用,优化“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功能。分行业领域规范电子证照标准,健全电子证照制发机制,推进常用证照电子化,并将数据推送至电子证照基础数据库。加快电子证照互通互认,推动实现“两个免于提交”(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推进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认可电子文档归档效力。

二、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

4.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从企业开办到退出、新生儿出生到公民身后等50项以上“一件事”套餐网上办理,并不断优化服务规范。

5.推进“川渝通办”同城化便民服务改革。通过“渝快办”“天府通办”等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推动高频电子证照亮证互认。推动“渝快码”在川渝地区图书馆进馆、医疗机构就医等场景一码通行、扫码互认。推动川渝社保卡“一卡通”在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刷卡(扫码)核验身份、办理事项等服务。

6.深化“一窗综办”改革。落实全市深化“一窗综办”改革部署,全面建立政府供给侧由“单一窗口”向“全科窗口”转变、群众需求侧由“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的政务服务机制,系统性重构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体系。

7.提升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优化“企业服务专区”,集中发布助企惠企“政策包”。推进条件成熟的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服务“精准直达”“免申即享”全覆盖。

8.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健全告知承诺制管理机制,推动告知承诺系统与“渝快办”“互联网+监管”以及部门执法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信用赋能。推进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全覆盖,推动信用修复协同联动、“一网通办”。

三、提升便捷服务能力

9.高频事项网上办。全面梳理“让群众提一摞材料跑来跑去”的问题症结,提出化解措施。新增一批“扫码办”“免证办”“零材料”事项。探索“云窗口”视频交互、远程受理模式。推动高频证明材料在线申请、电子化出具,简易查询事项立等可取。

10.线下事项一次办。除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外,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事项向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个人事项向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更多公共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完善容缺受理服务机制,依法依规编制和公布可容缺受理的事项清单。充分授权“首席事务代表”,推动更多事项当场办理、即时办结。做实“帮帮团”,完善办前辅导、帮办代办、延时预约服务等工作机制。

11.特殊群体上门办。建立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服务台账,推行“网格化+政务服务”模式,主动发现需求和上门服务,探索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免申即享”,让行动不便的群众“一次也不跑”。

12.告知承诺省心办。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扩面提质,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事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让更多材料“自动填”。分行业领域发布告知承诺制办理规则和事中事后核查办法。

13.涉企服务帮代办。深化政务服务进产业园区,对招商项目“签约即服务”、全程帮代办,重点企业由服务专员“一对一”进行保姆式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实行网格化包片联系服务。设置线下惠企政策统一咨询和集中兑现综合窗口。

14.跨域服务就近办。推进1500项政务服务“全渝通办”。深化“川渝通办”,推动公共服务政策标准统一,加强遂潼政务服务一体化协作,在毗邻镇乡开展高频政务服务“互办”试点。持续推进西南地区六省(区、市)“跨省通办”。

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15.投资和工程建设领域。优化“技审分离”“平面审批”机制,探索对环评、地灾等专项论证提前到可行性研究阶段会审。推进市政工程、房屋建筑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无纸化”。扩大信任制审批、“打捆”审批、免打扰现场踏勘、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标准地改革等改革成果应用,用好水电气讯等市政公用服务“一站式”联合报装平台。

16.商事登记领域。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推行市场监管领域集成化服务,实现一次申请、证照联办。推进食品销售领域告知承诺制全覆盖。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探索实现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

17.住房服务保障领域。推进住房租赁综合服务系统接入“渝快办”平台,提供房源查验、租房申请、退租管理等便民服务。以存量房转移预告登记和抵押预告登记“一次办”为基础,全面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

18.科技教育和人力社保领域。推行川渝地区流动人口入学政策咨询通办,实现“一网集中查询、一号电话咨询”。推动川渝地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互通互认。升级打造“智慧人社”“数字人社”,推动更多事项“一卡通办”“一网通办”。参加行政办事员(窗口服务)职业技能大赛。

19.公安服务领域。深化派出所业务“一窗通办”。推进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等电子证照场景应用。优化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方式,实现境外人员住宿“网上办”“掌上办”。

20.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实现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一网通办”。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扫码办、婚姻登记全流程电子证照办理。推动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相关信息在线核验,更多退役军人服务网上办理。

21.司法行政领域。推进“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深度对接“渝快办”平台,扩大“掌上复议”“智慧调解”等数字化应用。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22.交通运输领域。推动“数字交通”建设,简化水路运输经营相关信息变更办理程序。推动Ⅰ类、部分Ⅱ类超限运输许可实现“全程网办、当日办结”。推进客货运输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制定电子证照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成渝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发展,共享交通运输信用评价结果。

23.文化旅游和体育领域。实施智慧文旅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成渝地区文化旅游政务数据共享。整合川渝地区公共文化和体育场馆资源,推进电子社保卡川渝阅读“一卡通”在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全覆盖。

24.医疗健康领域。以共建成渝“智慧医保”示范区为牵引,推进成渝地区门诊特病病种统一、住院免备案、职工医保缴费年限互认。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基本实现川渝地区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5.办税缴费领域。深化数字化电子发票改革,完善“人工+智能”在线征纳互动平台。拓展“掌上办税”功能,推出一批“川渝通办”税务事项数字化场景应用。集成川渝毗邻地区基层办税资源,设立“川渝枫桥式税费争议调解室”。

26.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开标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拓展中介服务“网上超市”交易种类,优化网上评价和社会监督。

27.加强审管衔接协同。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健全审管衔接机制。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目录,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分行业领域开展放权“回头看”。规范行政备案管理。

五、夯实政务服务基础体系

28.加强场所管理。加强政务服务分中心一体化管理,纳入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效能监管和督察考核,提供规范化服务。理顺基层政务服务管理体系,明确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日常管理机构,加强镇街(村社)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管理,推进大佛坝新农城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29.拓展服务范围。推动“渝快办”平台服务场景从行政审批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延伸。推进党务、政务、商务、便民服务等“四务”集成,拓展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覆盖面。

30.统一服务标准。发布《潼南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梳理,统筹编制和修订办事指南,全面实现“同事同标”。用好“大家来找茬”查错纠错机制,针对办事指南要素管控情形,检视办事指南、审核要点准确性和易读性

31.重塑服务流程。推广“一件事”集成服务、并联办理、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免打扰勘验(核验)等便捷服务方式。对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依法规范和简化中介服务、证明事项。

32.规范服务管理。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纪律管理和作风管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四制”,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落实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现“应进必进”,6月底前发布《潼南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

33.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政务服务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实施政务培训,持续举办“政务大讲堂”,不断深化“精业务促融合优服务”学习提升系列活动。推进行政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评定,推动窗口人员职业化发展。开展延时服务,通过工作日延时和休息日预约等方式,为群众提供错峰办事渠道。

34.强化服务监督。持续完善“内外结合、双向发力”的政务服务监督体系,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投诉处理机制、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常态化开展法制专业督导。制定出台《潼南区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2023年版)》,推广使用《潼南区行政许可法律文书示范文本》,开展2023年行政许可案卷评查。

六、工作要求

35.加强组织领导。把政务服务纳入深化“放管服”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加强机制共建、工作共推、成果共享。主动学习对标先进地区,大胆改革探索,力争“一地创新、全市共享”。落实常态化“三服务”机制,主动检视和整改政务服务问题。

36.强化宣传引导。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宣传解读便民利企举措。把握工作重点、挖掘工作亮点,认真梳理总结政务服务的政策举措、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更多先进成果在更大范围得到复制推广。



附件

2023年潼南区政务服务工作任务分解

重点任务

具体工作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备注

1.强化政务服务“总入口”

落实部门业务系统与“渝快办”平台全事项全用户深度对接融合。

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发展局

区级各部门

市级统筹,区县配合落实

推动各类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统一接入“渝快办”平台移动端,区内政务服务资源统一接入“渝快办”平台“潼易办”小程序。

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推进“渝快码”集约化,推动涉及个人服务的各类二维码与“渝快码”融合。

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

常态化开展“渝快办”使用数据考评,强化平台推广运用。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2.深化公共数据运用

见正文

区大数据发展局

区级有关部门

市级统筹,区县配合落实

3.推进办事材料电子化

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档案局

4.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完成新生儿出生、就医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入学、人才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录用、灵活就业、企业职工退休、生育津贴办理、公民婚育、公民身后、社会救助、收养和户口登记、扶残助困、已故人员银行账户信息查询、公租房申请、小型低风险施工许可、公积金贷款个人还款账户变更、房屋中介准营、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存量房转移预告和抵押预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不动产双预告“带押过户”、涉企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居住证办理、养犬登记、企业准营(住宿业)、军人退役、企业开办、企业准营(餐饮)、企业变更登记(税务信息变更)、企业变更登记(社保信息变更)、企业变更登记(水路运输经营者相关信息变化备案)、企业变更登记(证照联办)、企业简易注销、企业普通注销、企业注销登记(证照联办)、车辆租赁准营、我要开货车(新增)、兽药准营、农药准营、畜牧养殖准营、动物诊疗、文化娱乐场所准营、卷烟销售、中小企业政策兑现、建设项目水影响论证报告审批、渣土运输等50项“一件事”套餐网上办理,并不断优化服务规范。

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医保局、区民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潼南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潼南烟草专卖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水利局、区城市管理局、潼南公积金中心

区级有关部门

5.推进“川渝通办”同城化便民服务改革

通过“渝快办”“天府通办”等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推动高频电子证照亮证互认。

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

区级有关部门

202310

推动“渝快码”在川渝地区图书馆进馆、医疗机构就医等场景一码通行、扫码互认。

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区人力社保局

区文化旅游委、区医保局

20239

推动川渝社保卡“一卡通”在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刷卡(扫码)核验身份、办理事项等服务。

区人力社保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202312

6.深化“一窗综办”改革

分领域推进“一窗综办”改革。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7.提升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优化“企业服务专区”,集中发布助企惠企“政策包”。

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

各政务服务部门

推进条件成熟的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服务“精准直达”“免申即享”全覆盖。

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潼南税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

区级有关部门

8.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

健全告知承诺制管理机制,推动告知承诺系统与“渝快办”“互联网+监管”以及部门执法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信用赋能。

区发展改革委、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区级有关部门

推进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全覆盖,推动信用修复协同联动、“一网通办”。

区发展改革委

9.高频事项

网上办

全面梳理“让群众提一摞材料跑来跑去”的问题症结,提出化解措施。新增一批“扫码办”“免证办”“零材料”事项。

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探索“云窗口”视频交互、远程受理模式。

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推动高频证明材料在线申请、电子化出具,简易查询事项立等可取。

区司法局、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10.线下事项

一次办

除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外,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事项向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个人事项向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更多公共服务向村(社区)延伸。

区政府办公室、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市级统筹,区县配合落实

完善容缺受理服务机制,依法依规编制和公布可容缺受理的事项清单。

区司法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潼南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区级有关部门

充分授权“首席事务代表”,推动更多事项当场办理、即时办结。做实“帮帮团”,完善办前辅导、帮办代办、延时预约服务等工作机制。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11.特殊群体

上门办

建立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服务台账,推行“网格化+政务服务”模式,主动发现需求和上门服务。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探索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免申即享”,让行动不便的群众“一次也不跑”。

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中心)、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12.告知承诺

省心办

见正文

区发展改革委、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市级统筹,区县配合落实

13.涉企服务

帮代办

深化政务服务进产业园区。

高新区管委会

区级有关部门

对招商项目“签约即服务”、全程帮代办,重点企业由服务专员“一对一”进行保姆式服务。

区招商投资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工商联

对中小微企业实行网格化包片联系服务。

区经济信息委、区工商联

设置线下惠企政策统一咨询和集中兑现综合窗口。

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潼南税务局

14.跨域服务

就近办

推进1500项政务服务“全渝通办”,持续推进西南地区六省(区、市)“跨省通办”。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深化“川渝通办”,推动公共服务政策标准统一。

区发展改革委、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加强遂潼政务服务一体化协作,在毗邻镇乡开展高频政务服务“互办”试点。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区级有关部门,毗邻镇街

15.投资和工程建设领域

见正文

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

市级统筹,区级配合落实

16.商事登记

领域

潼南市场监管局

17.住房服务

保障领域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18.科技教育和人力社保领域

区教委、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

19.公安服务

领域

区公安局

20.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领域

区民政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1.司法行政

领域

区司法局

22.交通运输

领域

区交通局

23.文化旅游和体育领域

区文化旅游委

24.医疗健康

领域

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

25.办税缴费

领域

潼南税务局

26.公共资源

交易领域

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

27.加强审管

衔接协同

区政府办公室、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28.加强场所

管理

加强政务服务分中心一体化管理,纳入区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效能监管和督察考核,提供规范化服务。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区公安局、区司法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潼南公积金中心

理顺基层政务服务管理体系,明确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日常管理机构,加强镇街(村社)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管理。

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区委编办

区级各部门,各镇街

推进大佛坝新农城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大佛街道

29.拓展服务

范围

推动“渝快办”平台服务场景从行政审批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延伸。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推进党务、政务、商务、便民服务等“四务”集成,拓展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覆盖面。

各政务服务部门

30.统一服务

标准

发布《潼南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版)》。

区级各部门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梳理,统筹编制和修订办事指南,全面实现“同事同标”。

区级各部门,各镇街

用好“大家来找茬”查错纠错机制,针对办事指南要素管控情形,检视办事指南、审核要点准确性和易读性。

各政务服务部门

31.重塑服务

流程

推广“一件事”集成服务、并联办理、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免打扰勘验(核验)等便捷服务方式。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潼南市场监管局

各政务服务部门

对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级有关部门

依法规范和简化中介服务、证明事项。

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32.规范服务

管理

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纪律管理和作风管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四制”,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落实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现“应进必进”。

发布《潼南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

6月底前

33.提升服务

水平

完善政务服务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实施政务培训,持续举办“政务大讲堂”,不断深化“精业务促融合优服务”学习提升系列活动。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各镇街

推进行政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评定,推动窗口人员职业化发展。

区人力社保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开展延时服务,通过工作日延时和休息日预约等方式,为群众提供错峰办事渠道。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34.强化服务

监督

持续完善“内外结合、双向发力”的政务服务监督体系,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投诉处理机制、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常态化开展专业法制督导。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

各政务服务部门

制定出台《潼南区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2023年版)》,推广使用《潼南区行政许可法律文书示范文本》,开展2023年行政许可案卷评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