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计信息

重庆市潼南区审计局关于2023年度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公告

日期: 2024-08-14 来源:重庆市潼南区审计局

重庆市潼南区审计局

关于2023年度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公告

2024814日公告)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市审计局和区委审计委员会的部署,区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3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重点审计了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国外贷援款项目形成资产管理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措施落实、琼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潼南区农业农村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政府性工程投资等情况。其中: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区县财政运行质效暨园区改革攻坚情况接受了交叉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较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21亿元,同比增长17.2%,为预算的100.2%,支出完成80.97亿元,为预算的98.9%。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91亿元,同比增长3.1%,为预算的93.0%,支出完成41.45亿元,为预算的88.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36.0%。中央和市级对潼南各项补助总额为43.13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42.0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补助1.06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及执行方面。一是预算编制不细化。58,000万元代编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部门或项目。年初将应细化到具体单位的项目预算1341.64万元纳入了财政代编;二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26家单位年初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7家单位超预算采购1628.58万元;三是预算分配不及时。区财政未按规定时限分配下达代编预算25,697.21万元;四是超范围使用预备费。区财政超范围将1354.25万元预备费安排用于4个单位的项目支出;五是绩效评价结果未与预算安排挂钩。绩效自评结果未作为年度支出预算安排及支出预算调整的依据,评价结果实际未与预算安排挂钩;六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严格。10个单位和镇街年末突击列支费用298.72万元。10个单位无预算或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62.4万元,2个镇在无出差事由的情况下,为职工报销差旅补助4.81万元;七是以长期租车的形式变相增加公务用车。3个单位以长期租车等形式变相增加公务用车,产生租车费用42.22万元;八是违规返税并列支招商引资企业费用。17个镇街以企业发展资金名义违规返税3199.68万元,并无依据为“总部经济”企业列支费用131.27万元。

(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一是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推进不力,绩效目标未实现。在老旧小区燃气等管道改造工程未完成的情况下,区财政违规统筹专项资金511.62万元用于平衡预算。2个项目未及时开工,2427万元专项资金未发挥效益。区财政未及时拨付3个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项目专项资金953万元;二是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建设项目储备不足,进度缓慢,2339.47万元专项资金未发挥效益;三是对重点项目绩效自评结果监督管理不到位。部分项目支出未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区财政局也未会同有关单位开展抽查复核。个别单位绩效自评不真实。

(三)财政资金管理方面。一是违规出借资金29028.48万元;二是以前年度财政借款27,953.13万元未及时清理收回;三是34个应撤销银行账户未按规定及时撤销。

(四)财政审核把关不严,部分单位决算数据不准确。15个预算单位账表不符导致决算数据不准确,涉及金额24,910.96万元。

二、区县财政运行质效暨园区改革攻坚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按照市审计局的统一部署,对区县财政运行质效暨园区改革攻坚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一是财政收入情况。2023年,潼南区本级预算收入64.7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9.55亿元、非税收入55.18亿元。中央和市级对潼南区各项补助总额43.13亿元,财政自给率为43.49%;二是债务总体情况。2023年末,潼南区人民政府法定债务余额144.3亿元,政府隐性债务余额59.94亿元,国有企业经营性债务余额372.73亿元,园区开发区债务总额134.51亿元;三是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推进情况。截至20243月末,有可供出让土地0.73万亩,现有厂房298.89万平方米,园区开发区向35户招商引资企业兑现财税优惠政策1.06亿元,所涉企业占用土地0.15万亩、政府投资建设厂房7.27万平方米,缴纳税收总额0.69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债务管控及风险防范方面。一是融资平台有息负债总额压减不实547万元;二是违规使用财政应急周转金10,000万元;三是专项债券资金1902.19万元使用不及时;四是违规统筹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03,974.49万元用于平衡区级预算;五是违规出借专项债券资金5511.16万元。

(二)重点支出保障方面。一是欠缴机关事业单位准备期职业年金本息6348.3万元;二是新增财政隐性赤字11,721.39万元。

(三)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方面。一是园区开发区国有资产资源盘活方面。因招商引资项目效果不佳等原因闲置厂房15.29万平方米。因招商引资企业未达到协议约定的供地条件等原因,土地“批而未供”7338.29亩。因市场变化、企业资金短缺、经营收缩等原因,41宗土地已超出规定时间未开工满一年或停工超过一年以上,土地“供而未建”3497.36亩。因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11宗土地已超出规定期限未完工,土地“建而未完”861.73亩。因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投产后停产项目11个,另外完成建设或具备投产条件但未投产项目18个,土地“完而未投”926.99亩;二是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质效方面。违规兑现与税收挂钩的财政补助资金334.68万元。违规兑现与土地价款挂钩的财政补助资金3237.55万元。

三、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以来,组织了对3个部门开展了202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挤占专项资金,涉及金额28.93万元;年末突击花钱,涉及金额22.24万元;以长期固定租用车辆方式变相配置公务用车,涉及金额10.78万元;实体账户未按规定及时上缴利息收入共计12.98万元;新购资产未按规定入固定资产账和登记,涉及金额2.87万元;通用办公设备采购超限额5.88万元;超预算实施政府采购24.81万元。

(二)区交通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未按规定及时分配受灾公路抢险保通、公路灾损抢险保通专项资金580万元;项目推进缓慢导致资金闲置,涉及金额3802万元;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200万元;未按项目进度支付工程款1674.13万元;超编制配备特种车2辆;新购固定资产1.3万元未登记入账;通用办公设备采购超限额0.67万元;部分执法案件罚款32.82万元未及时追缴;编外人员使用超核定数29人。

(三)区应急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3个绩效指标与区财政批复绩效目标不一致;加油卡1.5万元燃油费使用记录缺失;配置部分办公设备超标准3.3万元;超配便携式计算机99台,打印机25台;无预算开展政府采购13万元。

四、重点行业和专项审计情况

2023年度,对国外贷援款项目形成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琼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国外贷援款项目形成资产管理使用专项审计调查情况。龙泉公司堤防工程及防汛物资仓库、洪水风险图及三维实景资产达预计可使用状态未及时转固,资产所有权归属不清;区农业农村委移交给各村社、农业合作社的移交书资产原值4221.17万元、净值2970.45万元未明确资产价值。三星打印机1台未及时办理报废手续。爱普生扫描仪1台设备闲置;划拨给区妇幼保健院使用的10套远程心电系统资产闲置未发挥效益。划拨给妇幼保健院的1套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中软件资产闲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排队叫号系统未合理分配利用资产,导致设备闲置。

(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截至202310月,潼南区产教融合示范片区项目二期工程未出具正式施工图且尚未开工;潼南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区发展改革委未严格对重点任务的申报进行审核把关,导致该项目在迭代升级中调出重大项目清单;潼南农产品第三保供基地用地问题未及时解决,导致年度目标任务推进缓慢。

(三)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向不符合条件的个人或企业违规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待遇25.71万元;企业或个人应享受未享受就业补助资金620.22万元;未及时支付稳岗返还资金2.11万元;未及时上缴失业保险费收入342.2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户少获利息收入4.71万元;培训任务制定不合理,培训通过率低;对职业技能培训审核不严,14个培训班人数超标;未按要求制定本地区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见习基地招募见习人员未达到规定比例;违规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民间借贷;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流程过长,22笔贷款申请到发放时间超过3个月;16家获得补贴的就业见习基地中,13家基地留用率为零,就业见习留用率低。

(四)琼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琼江流域川渝联防联治机制未充分发挥协调统一作用;琼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防控措施要求未协调统一;巡河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隔离网、标识及标牌破损,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规范;相关部门缺乏整改力度,踏水桥雨污混流排入琼江长期未得到整治;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不规范,未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实行预算管理,小水电站少缴纳水资源费2.34万元;小水电生态流量监测信息系统云平台未充分发挥监管功能,监控平台不具备2年数据存储功能,只能追溯2个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责整合中监管缺失,提灌工程长期未履行取水许可手续,202020224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灌站)开工前未提交取水许可申请,建成后也未办理取水许可证;水资源的监督管理不到位,282处取水口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取水权人未上报取水数据,无法核定其实际取水量,区水利局未定期对装有计量设施的取水口的结算器具计量进行强制检定;崇龛镇白沙水质自动监测站附近废弃鱼塘未及时整治,存在污染外溢的风险。

五、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2023年度,对区农业农村委主要领导进行了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区农业农村委未严格履行农药经营监管责任;未按规定落实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措施;未严格督促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露天焚烧秸秆”罚款未及时追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不严。

六、政府性工程投资审计情况

2023年度,对4个公共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结算审计,对电力高专潼南校区、东升大桥等2PPP项目持续开展了跟踪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违反程序开展建设。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初设审批和施工图审查手续、招投标程序不规范、未按规定合理确定工程预算、边设计边施工、先建后批、项目投资增加未履行相关手续、未按规定履行水土保持验收和备案手续。

(二)建设管理欠规范。对参建单位管理不到位、设计施工图质量不高、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高边坡施工不规范、注册建造师超范围执业、质量检测管理不规范、部分桩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标准存在质量风险、未严格按程序进行桩基础验收、部分进场材料未按规定复检、目标进度滞后、进度款审核不精准、竣工签认不真实、工程款支付不规范。

(三)投资控制乏力。四个结算项目审核不严,多计工程价款2880.52万元,其中潼南实验中学初中部扩建(一期)工程多计工程价款2034.92万元;超政策规定擅自商定调差条款,扩大调差范围;投资控制不力、跟审质量不高;擅自变更,过度设计增加投资;项目资金存在缺口、建设资金未按期到位、建设管理费存在超概算风险、项目公司欠付征地拆迁费;外来弃方监管缺位、未按约定开展投资认定工作。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规范预决算管理。完善预算基础数据库和项目库建设,加强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保障,合理缩减代编预算规模,逐步提高预算刚性约束。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加大对部门决算审核力度,提高决算编报水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预备费管理,规范动用预备费行为,严禁扩大范围使用预备费。清理招商引资政策及协议约定,规范招商引资费用支出。

(二)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力度。优化国企改革攻坚方案,排查找准“出血点”,停止长期亏损业务和企业,及时止损治亏。精简企业数量和管理层级,通过关停、整合、重组、划转等手段退出无业务、无贡献企业。聚焦国企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链,集中优势做强做实做精主业。有序推进平台企业转型,有序压降融资综合成本,压减债务和非标债务规模。

(三)进一步夯实重大项目管控。强化流程管控,针对区级重点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单位要强化前期审批、方案设计、预算编审、招标投标、建设过程、投资变更等建设全流程监管,梳理完善内控制度和重点项目追责问责机制,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严肃追责问责。

(四)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深入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要求,持续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整改监督管理责任,夯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防止屡审屡犯。突出成果运用导向,促进各类监督在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上相向而行、同向发力。

                            

                                                  重庆市潼南区审计局  

                 2024814日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