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检测作业车内分析样品。
工作人员采集涪江水样。
进入8月以来,我区的最高气温持续维持在38℃-41℃左右,连续的高温让人感受到了“桑拿天”的威力。可依旧有这样一群人,顶烈日、冒酷暑、战高温,冲在我区环境监测的第一线,他们就是潼南蓝天碧水的“守护者”。
守护母亲河水质
涪江是潼南人民的母亲河,养育着奋力前行的潼南儿女,涪江的水质也一直关系着老百姓的命脉。
昨日上午10点左右,火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实时温度已经超过了35度。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王应波和小伙伴,来到涪江潼南段的一个监测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三名工作人员携带着仪器乘船来到江中心,将采样器缓缓沉入水中,装满水后,再缓缓提起,轻轻倒入塑料壶中。由于身处完全无遮挡物、湿度高的江面,不一会儿每个人都大汗淋漓,衣服也全部湿透。
“现在天气比较闷热,江面上湿度很大,又没有任何的遮挡物,我们的脸上、手背上都留下了晒伤的痕迹。”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王应波告诉记者。
据了解,涪江潼南段有23个监测断面,针对持续近半个月的高温,监测站加大了对水质的监测频次,每次监测采样,监测员需要在烈日下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采集完成后,立即进行数据分析和质控审核,确保当天采样、当天出数据、当天报告,为辖区内河流环境水质保护和改善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监测废气排放
完成了水质采样工作后,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的来到重庆民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红矾钠焙烧窑,开展锅炉废气监测。
锅炉废气监测既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不轻松的体力活。王应波提着40多斤重的烟气测试仪,爬上几十米高的窑炉烟囱,陡峭的楼梯几乎不能容下一只脚。
在不足1平方米的采样平台上,王应波熟练地取出监测仪器开始采样。闷热的天气下,即使是站在一旁也止不住的冒汗,紧临烟囱采样的他更是汗流浃背。
为了保证采样数据的有效性,每次采样要反复进行三遍,一个烟囱的采样时间一般需要1个小时左右,这一个小时考验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自身的扛热毅志力。
“太阳照射在烟囱上面,加之烟气温度比较高,烟气温度有140度左右,要在上面持续工作,经常是大汗淋漓,手上也会起泡。”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王应波对记者说。
高温湿热的气候下,中暑是经常发生的疾病,区生态环保局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线工作人员实行弹性上班制度,并配备了防暑降温药品,保障他们的身体安全。
“我们可以在早上5点或者晚上7点开展户外的采样作业,其余的时间就在室内进行实验室分析工作。在我们的监测作业车内,一直都保证有足够的防暑药品,以保证我们工作人员防暑降温的需求。”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杜菱告诉记者。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顶梁柱,虽然很苦很累,但是让人惊喜的是,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奋斗,近年来潼南的环境质量发生了改善。如何让蓝天白云持久呈现,尽快让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是压在王应波和每一位生态环境人心头沉甸甸的事情,老百姓对蓝天碧水的期待,更让他们感到使命的光荣与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