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重庆市总林长令(第1号)》的发布,潼南区“三级”林长携手聚力,针对森林资源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等“四乱”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标志着潼南全面进入林长“治山”时代。
近年来,潼南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采取行动,认真落实林长制工作,推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实现了林长全覆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民生态意识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的森林城市格局。如今,无论置身于运河岸边,还是置身于高速沿线,郁郁葱葱、绿树掩映的景象将随处可见,成为潼南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健全组织体系,层层落实责任。林长制核心就是落实党政领导负责制,通过建立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草一木都有专人专管。潼南区设置区级林长、镇级林长、村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形成‘3+1’林长管理体系;聘请集中管护人员838人,选聘生态护林员152人,15万余户参与自主管护,兑付天保直补资金2000多万元,有效管护43.6万亩森林。目前,全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组织开展了森林资源一类、二类调查和林地变更调查、森林资源“一张图”调查、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鸟类资源调查等,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划定了生态红线,严格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和项目审批,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已连续10年无森林、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破坏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发生。
加快造林绿化,助推森林城市创建。林长制实施以来,潼南区重要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初见成效,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实现资源总量增长、森林质量提高、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的目标,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2020年,潼南区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等林业重点项目,发展11.7万亩林业特色产业,其中花椒8.4万余亩、中药材3万余亩,林业生产加工企业达140余家,林业产值达69.75亿元,同比增长28%。如今的潼南,从企业厂区周边到广大农村,从单位植绿到乡村绿化,从国道省道到河流两岸,一片片绿意盎然不断涌现。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做好护林工作。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潼南区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村社、进街道、进学校、入农户、入林区等活动,对村社人员进行联保教育,对外来林区的旅游人员进行防火教育,对偏远户进行登门宣传,对吸烟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对中小学生防火基础知识开展课堂教育,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了解、支持参与森林防火工作,推动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格局。二是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始终保持严管重治的高压态势。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加强对护林员队伍的管理,确保全员上岗到位,对重点地域进行全天候巡逻,确保“火情早发现”“隐患早排除”;严格按照检查站相关标准,配齐检查站物资装备,配强检查站和巡护工作人员,落实火源管控职能职责。对于进入林区的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格检查,确保火种不上山、火源不入林;抓好野外用火管控与处罚,一旦发现,严处重罚;对特殊人群逐一落实监护责任,严防玩火、失火引发森林火灾;全方位严格管理农田与林区、乡村与林区、重点设施与林区等结合部,严防“农火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