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打通急救“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进公共场所配备“救命神器”AED
为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区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提高群众应急救援能力,近日,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将11台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正式投放使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公众应急服务水平。


什么是AED?
AED又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急救设备,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操作。
据中国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因此,预防心源性猝死工作倍受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作为救治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手段,AED被誉为“救命神器”。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配合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

AED在哪里?
截至目前,区卫生健康委和区红十字会分别为区行政服务中心、潼南汽车客运总站、潼南中学、潼南一中、实验中学、柏梓中学、古溪中学、大佛初级中学、梓潼初级中学、大佛寺景区、双江古镇景区、隆鑫中央大街、奋进广场、凉风垭广场等17个公众场所安装AED。区卫生健康委将以现有的17台AED为基数,根据全区人口密度、人员流动量等因素,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大对AED的投放力度。


AED怎么用?
使用时“听它说,跟它做”
AED安全且易于使用,目前已经做到便携式高智能化“傻瓜式”操作,没有医疗背景的普通大众通过简单的培训都可以使用。
对突发心脏骤停的病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如果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如果同时配合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抢救成功率高达90%。
只需三步:
1. 打开AED电源开关;
2. 听语音提示把电极片贴好,AED会自动分析心率,(不要触碰患者),语音会提示患者需要除颤,(不要触碰患者,正在充电);
3. 除颤键灯亮,马上按下,(除颤完成,可以触碰患者,开始进行心肺复苏),除颤完成后马上开始新一轮的心肺复苏。
下一步,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将联合区红十字会持续加大对AED使用的专题培训和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强化社会急救服务保障,真正让“救命神器”发挥作用,让“猝不及防”变为“防可胜防”,切实为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