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啥? 进来了解→
猴痘是啥? 进来了解→
关于猴痘 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2022年5月以来,猴痘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我国也受到了此次疫情的冲击,近期国内报道了多例猴痘病例,面对“来势汹汹”的猴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猴痘相关科普知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做好自我防护、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1.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因此被称为“猴痘”。
2.猴痘怎么传播?
猴痘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感染了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猴类及猿类等)。病例在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1)动物—人: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食用被污染的未煮熟肉类等。
(2)人—人: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为性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男性。
3.猴痘有哪些临床症状?
潜伏期
感染猴痘病毒后,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
早期
可出现发热(>37.3℃)、头痛、肌肉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乏力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特征。
皮疹期
皮疹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皮疹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经过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至痂皮脱落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轻者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者留下瘢痕,持续时间长达数年。
4.猴痘怎么预防?
目前还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我国的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但接种天花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猴痘,有效性高达8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猴痘。
(1) 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
(2) 避免与猴痘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不能完全预防感染猴痘病毒。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好口罩,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 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5) 及时关注所在地区或旅游目的地猴痘疫情信息,做好健康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5.怀疑得了猴痘怎么办?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猴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时主动向医务人员报告自己的症状,采集咽拭子或疱疹拭子后进行核酸检测就可判断是否感染。
即使确诊为猴痘病例也不必恐慌,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死亡病例主要为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做好防护隔离和对症治疗,如发烧时,使用退热药物,补充液体;疱疹破裂后,用碘伏、酒精等擦拭消毒,预防继发感染。
温馨提示
1.不必对猴痘病毒过于恐慌,在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消失,一般不会对普通人群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太大影响。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做好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