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搭建研学平台。投入近1500万元,按照标准化、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要求,探索“超市化服务、菜单式选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提档升级朴真农庄等5个研学旅行基地,规划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研学旅行基地10个。暑期以来,接待研学团队近50个,研学师生4000余人。
二是打造红色品牌。依托杨闇公旧居和陵园、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等4个国家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做优“红色研学”主题游,研学师生可参与“潼橙新芽”小讲解员培训,体验“闇公日记”全息交互屏幕等16个“沉浸式”数字化应用场景,零距离感受潼南红色文化。
三是深挖非遗宝藏。建成全区首家非遗传习所——玉溪乡村非遗传习所,充分挖掘玉溪竹编、玉溪石刻等8个非遗项目,配套打造1400余亩蚕桑基地,重点推出“体验桑蚕文化 领略丝绸之美”——“玉扇”手工制作,包括取茧、煮茧、挑丝、缫丝、制扇、装裱等全过程,避暑学生日均参与数达3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