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南区图书馆积极巩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完善免费开放服务体系,线上线下拓展文化惠民服务领域,全面提升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覆盖更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全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新建27个图书流通点,全年开展基层辅导和流动服务135场次,到馆读者60余万人次,文献外借22万册次,借阅读者8万余人次,年新增办证1828个,镇街分馆、流通点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二、暖心抗疫,拓展安全便捷数字服务。疫情至今,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推出移动图书馆共100万册电子图书、5000种期刊、3000种数字资源,上线“战役书柜”“防疫公益课”等宣传板块,推出线上写作、抗疫作品征集、在线诵读和绘本分享等精彩互动。
三、精心策划,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心策划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年共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培训39场次、展览69场次、阅读推广活动38场次,流动服务52场次,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群众50万余人。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创新服务农民工、留守儿童、消防官兵、老年人特殊群体,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四、文化引领,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到全区50个贫困村社“文化引领·脱贫攻坚”文化扶贫进乡村活动,重点宣传《公共文化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送文艺演出、送文化服务、送图书展览、送阅读分享、故事等法规政策宣传宣讲深入人心。到贫困村农家书屋和文化中心户开展辅导和调研指导,规范基层农家书屋管理,提升文化中心户建设水平。
五、川渝携手,整合两地文旅服务资源。积极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资源共享及文化服务协同发展。与遂宁市图书馆签订遂潼图书馆一体化发展协议、共享地方文献资源、共办中秋诗词在线竞答。与阿坝州图书馆签订《渝阿公共图书馆联盟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重庆人眼中的阿坝”征文摄影大赛。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川渝共建数字阅读平台、“一卡通”及流动服务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