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专业化运营。通过提供免费场地、助餐补贴、减免水电气费等措施,成功引入爱心餐饮企业运营社区老年食堂,采取“自主饭堂+多样化档口”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日均接待群众超500人次,月均营业额约25万元,基本实现微利可持续。
二是差异化补贴。制定“分档定价、一餐一补”补贴政策,对午餐15元的自助餐实行差异化补贴机制,针对老人最高补贴5元/餐、低保等困难对象最高补贴7元/餐、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行免费就餐。
三是多元化服务。在食堂设置人脸识别功能,方便精准统计分析,实行“阳光厨房”,做到加工、就餐全程可记录,根据群众建议将菜品升级至18种,有效满足不同群体就餐需求,建议办理满意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