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自2021年开始实施涪江潼南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完成了营造林4.23万亩。全区森林数量持续增加,森林质量逐步提升,林业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发展,生态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对全区经济林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潼南区以“民”字为主、“融”字为要、“建”字为心,以高站位、宽视野、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林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以“民”字为主,打造高质量共享的“绿色”屏障,推动全民树牢生态意识。潼南区在开展营造林前充分凝聚群众智、汇集群众意、发挥党员带头,通过科学增绿扩绿与群众真实需求相结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开展建设。依托“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绿色示范村建设和“创森”行动,通过挖掘造林空间,开展农村“四旁”植树0.9万亩,全区208个村(社区)新(改)建278个公共休闲绿地和27个乡镇休闲公园,让“边角地”变身“小游园”,群众“转角遇到微幸福”,真正享受到宝贵的生态福利。
以“融”字为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转化提升生态价值。潼南区立足实际,融合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将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以“旅游+林业”的思路创新森林经营模式,让绿水青山的“高颜值”引来“八方客”,充分利用九龙山、龙多山等5处森林旅游资源,突出潼南区“森林—河流—农田”生态人文景观体系,以古树“楠木”为主线打造林旅融合“新路标”,唱响姐妹树、兄弟树、夫妻树、同心树等森林故事,拓展山乡民宿、林下露营、森林树屋等沉浸式体验业态,创新“森林康养+大数据”服务模式,努力打造一批“郊游潼南休闲打卡地”。完善森林人家配套设施,带动周边农家乐等持续增收,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价值”。
以“建”字为心,拓宽多渠道发展的“绿色”途径,不断优化林业致富路径。2021年以来,潼南区投入180万元,将11个大型花椒基地升级改造为标准化示范基地,成功创建“重庆市花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区”。130余家花椒企业以“潼南花椒”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通过树品牌、强技术、勇创新提升生态产品综合价值。推广了“花椒滴灌和微喷灌技术”等先进管理技术,开发了青花椒精油、椒目黑色素等广泛应用于餐饮及现代食品工业、中医药领域以及日用化工领域精深加工产品,实现花椒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各环节标准化管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多渠道发展,不仅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也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鼓起了“钱袋子”,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