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市、区级科技特派员138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58人、二级研究员3人、正高级职称11 人、副高级职称39人,涵盖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蔬菜育种、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等多个领域。出台《重庆市潼南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创新科技特派员考核、管理和经费使用方式,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在科研项目、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开展科技特派员改革创新,探索实施“1+2”、“1+1”服务模式,每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由1名国家“三区人才”或市级科技特派员和2名区级特派员组成服务团开展帮扶,1个产业组建1个团队或成立1个特派员工作站,组建柠檬、中药材2个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建成市级专家大院5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个,实现全区30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全覆盖。三是引导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柠檬、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在线实时交流、科特派网课、制作技术指导微视频等方式,开展线上指导178次、线下技术服务356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培育基层技术骨干53人,解决技术难题63个,引进推广新品种45个、新技术24个,帮助企业复工复产30家,带动企业、合作社、贫困村增收1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