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 > 公示公告

潼南区第3项整改任务销号情况公示表(区发展改革委牵头)

日期:2022-11-18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交办问题

整改销号情况公示表

整改任务概述

一些区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在执行有关政策、法规、规划上搞变通、做选择,导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整改责任单位

潼南区

整改目标

建立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各级各部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自觉性进一步提升,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坚决克服搞变通、做选择、打折扣现象,督察监管更加细致,环保责任更加压实,执行政策、法规、规划更加坚决。

整改措施及成效

整改措施:

一、高度重视,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一是强化保障。印发《潼南区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形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区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为高质量完成问题整改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学习。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党组会、各单位多次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宣传,全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三是深入研究。区委区政府、各单位多次研究环保与经济发展工作,细化任务,落实措施,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制定政策。印发《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潼南区现代产业规划》《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政策措施任务分解方案》《潼南区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行动方案》《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2021—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潼南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等,强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力度。

二、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36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5家企业建成数字化车间,8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设,25家企业进入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名单,汇达柠檬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运用能耗、环保等标准,退出落后产能,关停砖瓦窑企业14家。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全面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持续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3家企业锅炉完成煤改气。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民丰热电联产投运,建成23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泰盛热电联产、华电燃机、屋顶光伏、双江航电枢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推进。合理布局产业,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全面推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绿色交通,2022年淘汰老旧柴油车63台。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2年新增绿色建筑22.93万平方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电力替代煤气,提高电力消费比重。

三、优化布局,不断强化空间管控。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协调管控制度,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切实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构建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建设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协调统一的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严厉查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探索建立涪琼两江岸线管理员制度,控制城镇和开发区扩张对耕地的过多占用,推动开发区向城区功能转型。编制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加强农业农村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四、严格准入,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联审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高项目招引质量的通知》,明确联审具体内容、牵头部门和相关要求,严把产业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19)》《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全区产业环境准入管控,杜绝新增过剩行业和两高项目,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建设实施,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督查,不断提高整改质效。一是强化监管。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暗访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督查办、环督办多次调研督办重大项目、民生实事和环保整改工作,印发通报,全面督办,有效纠正执行政策、法规、规划搞变通、做选择、打折扣的问题,促进环保问题整改,也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及处罚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推动环保督察工作制度化、常态化。2022年检查整改环境问题35个,淘汰替换老旧车672辆,完成机动车路检2231辆,检测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40座次,创建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10个,检测餐饮店油烟79家,对7.8万亩水产养殖精准实施一场一策,建成尾水治理示范基地7个,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20件,查处污水三排问题145个和非法捕捞案件70起,立案办结森林督查案件23起。三是开展深度治理。深化生活垃圾、危废固废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和琼江示范河流创建,着力解决雨污混流、污水三排问题,全面提升涪琼两江出境断面水质。

整改成效:

一、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性显著增强。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对党中央长江大保护战略和发展战略的思想认识更加深入,政策把握更加全面,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执行上级政策、法规、规划、制度更加严格,更加仔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督查全程跟进、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坚决克服和纠正了搞变通、做选择、打折扣现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规格保护呈现良好态势。

二、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生态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新增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16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3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节水型企业14家。依法依规关闭17家烧结砖瓦窑企业,新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135家,巨科电镀园区污水污泥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名单。民丰、万利来等企业成功进行天然气清洁能源改造。工业园区先后获批国家火炬重庆潼南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产业体系初步构成。

三、空间规划取得实效,国土空间管控更加严格。重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已基本划定完成,国土空间管控更加严格,构建起城乡规划发展体系,全区空间规划取得实效,空间管控力度加大,为全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产业准入执行严格,政策落实更加到位。全区环保问题整改方案出台后,未新建限制、淘汰类产业,未新增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禁止准入企业40余家,“两高”项目30余个,在涪琼两江1公里范围内未再新建化工园区,未再布局化工企业,未再新建扩建化工项目,产业准入达到国家和重庆关于长江经济带保护战略规定。

五、环境治理措施得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潼南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考核规定的空气优良天数,涪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质,琼江出境断面全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同比水质明显改善,均达到重庆对潼南涪江Ⅱ类、琼江Ⅲ类水质考核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镇街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3.5%,全部达到重庆市考核标准。涪江生态公园建设被中央电视台作为生态建设典型报道。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整改时间

2022年年底

社会监督联系人及电话

环督办敬锋:15310389382

备注:社会监督联系人须由区县或市级部门负责统筹督察整改的工作机构有关人员担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