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11500223009330348N/2023-00018 [ 发文字号 ] 潼南府发〔2021〕4号 [ 发布机构 ] 潼南区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成文日期 ] 2021-05-12 [ 发布日期 ] 2022-05-12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有效性 ]

潼南府发〔2021〕4号 关于印发《重庆市潼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潼南府发〔20214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潼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潼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129次常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

2021512



重庆市潼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

20215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5

第一节 发展基础5

第二节 存在问题10

第三节 发展环境12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4

第一节 指导思想14

第二节 基本原则15

第三节 发展定位16

第四节 发展战略17

第五节 发展目标18

第三章 空间布局22

第一节 布局原则22

第二节 工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23

第三节 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23

第四节 中小企业集聚区空间布局24

第四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5

第一节 做大做强做优五大产业集群25

第二节 加快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35

第三节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38

第五章 重点工作任务40

第一节 实施重大项目引领工程,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40

第二节 实施技术创新强基工程,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42

第三节 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工程,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44

第四节 实施产业协同提质工程,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46

第五节 实施清洁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47

第六节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坚定不移建设质量强区48

第六章 保障措施49

第一节 强化组织保障49

第二节 深化制度改革49

第三节 健全政策体系50

第四节 加强要素保障50

第五节 强化安全生产52

附表——潼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 重大项目表53

重庆市潼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谱写全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细化明确潼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一业定乾坤”理念,以“一园三区”为载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着力发展先进生产方式、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在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特色消费品、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建材为重点的五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做优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0年,工业增加值148.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65倍,年均增长率9%;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200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82.7亿元,其中亿元级企业79家,占规上企业比重39.5%。规模工业利润总额39亿元,全市第12名,年均增长17%,营业收入利润率10.6%,高于全市5.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累计完成606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75%以上。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以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建材为重点的五大产业体系成为支撑和带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2020年五大产业实现总产值382.7亿元,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75.6亿元,占总产值的45.9%;化工新材料产业、特色消费品产业完成产值131.9亿元,占总产值的34.5%;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7.3亿元,占总产值的1.9%;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完成产值68亿元,占总产值的17.8%。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1.3%,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0.8%,拉动GDP增长1.7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6.2:43.4:40.4

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速形成。规模高技术工业企业达到36户,实现产值11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0倍,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8.8%;规模战新工业企业33户,是“十二五”末的3倍;实现产值110.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1倍,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8.9%,比“十二五”末提高26.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58家,数字化车间5个,建成数字化生产线23条,完成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3家。智慧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模拟架构已基本形成。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累计建成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1.1%,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2%,占工业投资比重提升到40%。累计14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制,34家企业首次在重庆OTC挂牌;工信部“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消费品工业重点品牌示范试点项目2家、市级重大新产品企业5家,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14家。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创建市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建成全国第一座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被生态环境部认定为中国电镀园区的“经典案例”。巨科环保主导编制国家标准一项,实现我区国家标准编制零的突破。

四、生产要素保障有力

通信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光网”及4G网络已深入普及农村,完成投资14.2亿元,网络出口带宽200G,光端口总个数约为44万个,网络就绪度指数达到88%,光网覆盖用户数达30.9万户;建成4G基站2507个,农村4G基站1099个,全面启动5G组网建设,建成5G基站615个基站,全区重点区域5G网络实现全覆盖;移动终端总数达63万个,有效保障全区通信网络畅通。供电可靠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国网重庆潼南供电公司完成投资11.4亿元,重点完成了500千伏川渝三通道新建工程、潼南梓潼水电站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220千伏铜梁金龙-潼南凉风垭输电线路工程等项目。天然气供应稳步提升。潼南燃气、中民燃气等天然气公司累计投资1.4亿元,以城区市场为依托,主动向镇街发展,共计建设市政管网400余公里,重点完成了潼南工业园北区东安路、巴渝大道、江川段等天然气管道工程。

五、开放合作水平有效提升

加大内联外通开放力度,逐步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间,我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已有2家在潼布局,共利用外资3.9亿美元,出口企业达到132家,其中:智能终端类企业46家、特色消费品类企业17家、本土农业加工类企业16家、精细化工类企业11家,出口总额39.1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元。强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潼南高新区与遂宁高新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实现产业差异化布局发展。遂潼产业合作园区已经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和四川省经济信息厅共同确定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与川渝19个市(州)区(县)联合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待国家相关部委审批。

六、高新区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着力高标准建设国家高新区,累计完成投资555亿元,修建道路57.3公里,雨污管网130公里,水、电、气、讯综合管网76公里,建设标准厂房37万平方米,修建安置房17万平方米,建成南北东三区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区和在建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累计引进项目233个,建成企业20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9家,2020年完成产值313.7亿元,其中10亿级以上企业4家,亿元级企业59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工业经济总量不大

潼南工业发展起步晚、底子弱,整体生产水平较低。2020年,规模工业企业200户,占全市比重的2.9%,完成产值38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1.6%,在全市排名第18位、在主城都市区22个区县中排名第18位。缺少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辐射带动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全区产值达到10亿元的企业5家,超过5亿元的企业13家(行业领军企业1家(汇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仅有1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占全区规模企业比重6.5%,缺乏在某一细分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和较大市场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专业研发人员缺乏,研发投入少,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规模企业占比较低,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少;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产学研成果转移转化不够顺畅。全区仅24家企业有市级科技研发平台,占全区规模企业比重12.4%,低于全市8.2个百分点;2020年只有正峰电子等50家企业办理研发准备金备案,预算数总计4.2亿元,力赢科技1家企业拥有独立法人研发机构。

三、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产业布局比较分散,部分产业集聚区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内部组织化程度不高,相互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链条存在缺位断链等问题。我区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CNC加工基地,但仅来料加工,上下游产业主要由区外配套,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关键环节缺失,产品更迭迟缓、附加值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四、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不够

土地、环境等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三规”矛盾,“土地规划”没有衔接好“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新增项目落地难,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受限。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办理建设东区手续进展缓慢,工业用地困难,产城融合度低,企业劳动力及融资等成本提高。

五、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全区工业产品出口规模总量小,层次不高,且多为出口代理,直接签约出口的企业少。2020年,工业进出口总额11.14亿人民币,仅占全市比重0.17%,总量全市排位24,考核组排位21。实际利用外资740万美元,仅占全市比重0.17%,总量全市排位27,考核组排位22,下降87.72%,全市第36,考核组第22

六、企业高端人才缺乏

与我区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适用型人才不多,严重缺乏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领域、跨学科前沿领域人才供给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市级创业领军人才仅有6人,缺乏有技术、有张力、有统筹、有组织的产业体系,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后劲不足。

第三节 发展环境

一、国际层面

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国际化进入分化期。现阶段,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日益加深。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课题。

二、国家层面

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也面临着国内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挑战。同时,我国在超大规模市场、要素供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也有一些有利条件和因素,将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经济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加速推进,中等收入阶层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也对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成为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引擎,既给潼南带来发展机遇,也给潼南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

三、市级层面

振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已成为全市各方共识,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制造业大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区域联动协同发展,实现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进而产生更大的蝶变效应,构建起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为我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较多的背景下,整个“一带一路”沿线无论是发达的欧洲还是新兴的东南亚,已经逐步成为新兴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重庆作为“一带一路”联结点,能有效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三是重庆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发展生态较为完备,具备较好的转型升级基础,能为承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用转化提供丰富场景和广阔市场。四是重庆有良好的智能化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智能制造如火如荼,智慧城市蔚然成风。

四、区级层面

潼南工业发展既面临困难挑战,也迎来良好机遇。一是全区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共识。潼南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东扩”行动计划,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二是产业结构战略调整进入攻坚期。既要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又要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能力。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新机遇。潼南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成渝发展主轴“轴心”位置,是重庆、成都两座国家级中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交汇点,是连接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的重要枢纽,是川渝合作示范区,产业合作将促进成渝主轴中部崛起、支撑成渝极核发展,突破区域壁垒、促成产业协同。四是重庆市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机遇。潼南是主城都市区四个桥头堡城市之一,全面融入主城都市区建设,将有利于潼南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在汽摩、笔电等领域做好产业配套,促进产业发展。五是东区拓展区建设机遇。现有高新区北区化工企业环保搬迁,东区拓展区建设获得市级部门支持,为现有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招引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的基础化工类企业提供了空间。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实体经济打好产业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激发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新突破,开创新时代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建设新局面。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要素及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关键共性技术攻坚平台、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沿产业链突破技术屏障,逐步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与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龙头带动、聚焦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把行业龙头、重点企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加大“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三、产城联动、产业融合。将现代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接合,积极构建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联动良好格局,实现产城景融合协调发展;顺应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度,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绿色高效、集约发展。注重集聚集约发展,科学确定“三线一单”,合理确定区域开发强度,贯彻落实产业准入政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第三节 发展定位

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强与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的产业对接,深化与遂宁、广安等周边城市合作,充分利用四川省和重庆市对工业企业的土地、融资、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的优惠政策,推动潼南高新区成为两大新区的产业承接区和延伸区,积极创建市级合作示范区。围绕全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产业链延伸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联动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川渝合作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潼南“桥头堡”城市、川渝合作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依托国家火炬重庆潼南柠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重庆潼南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等产业优势,推动与周边城市产业合作,特别是推进遂潼工业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链互补共兴,打造川渝合作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抓手,依托“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重庆市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建设基础和成渝中部最大的精密金属构件生产加工能力,联动遂宁等周边城市共建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完善科技管理服务、产学研合作和科技评价机制,有效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全面促进科技创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四、天然气高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将潼南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序推进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以民丰化工、万利来化工、中防德邦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借助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和建设用地指标增加机遇,加大现有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大化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市级“天然气高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

第四节 发展战略

一、大数据赋能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数据赋能战略,沉淀、激活、挖掘、运用大数据,凝心聚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向纵深融合,让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二、“智能+”战略。大力推进现有企业智能化改造,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智能制造企业,丰富“智能+”工业应用场景,不断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推动制造业企业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三、集群化发展战略。随着世界产业变革的进一步加剧,产业集群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以高新区为载体,推动区域内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各产业横向联系,打造区域品牌。

四、协同发展战略。坚持将潼南产业发展全面融入国家、市级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建设,联动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加快开展产业合作、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协同攻关”,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力争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0%8%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工业对GDP贡献率达到35%以上。到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80亿元,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加大培育与扶持具有明显资源禀赋的产业,大力发展关联度高、区域效应强的行业。2022年,推动产业结构更趋优化。2025年,传统优势产业明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大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35%以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产业等3大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着力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8%以上。力争“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5家、“小巨人”2家、“隐形冠军”1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认定达到50家。

——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以“基地化发展、园区化集聚”为导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天然气高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国家火炬重庆潼南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重庆潼南柠檬特色产业基地四大基地建设,工业经济集聚化发展水平大大提高。

——集约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推进绿色生产以及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指标稳步提高;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2%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75%以上。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10家,市级节水型企业15家。

展望2035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总量规模进一步壮大,呈现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雏形,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达到渝西地区先进水平,集聚若干具有产业生态主导权的领军企业。


















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2020年现状

2022年目标

2025年目标

绝对值

年均增速

绝对值

年均增速

总量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预期性

382.7

480

12%

700

13%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

预期性

28.9

31

1.05

百分点

35

1.33

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亿元)

预期性

148.5

180

8%以上

240

8%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31.3

31.95

0.32

百分点

33

0.35

百分点

质量效益

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预期性

40

40.8

1%

42

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预期性

25.5

26

0.25

百分点

27.5

0.5

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预期性

10.6

10.8

0.1

百分点

11.1

0.1

百分点

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亿元)

预期性

5

6

10%

8

10%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

预期性

1.32

1.58

0.13

百分点

2

0.14

百分点

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

预期性

12.4

24

6

百分点

50

6

百分点

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

预期性

50

56

3

百分点

65

3

百分点

两化融合

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数量(个)

预期性

3

10

-

20

-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约束性

-

[-6.6%]

下降3.3个百分点

[-16%]

下降3.3个百分点

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

预期性

75%以上

80%以上

-

80%以上

-

市场主体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个)

预期性

12

16

15%

25

15%

1.现状数据以统计年鉴最终公布数据为准。

2.涉及价格变化指标均为当年价,内为规划期累计数。

3.约束性指标以国家下达我市强制性计划为准。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布局原则

一、产业链发展原则。发挥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二、集聚发展原则。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关联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吸附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集约发展原则。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节 工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潼南工业向园区布局和转移的力度,按照“资源集中、项目聚集、产业集群”的要求,坚持“一园三组团”发展模式,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盘活产业园区外现有存量工业用地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区并纳入或参照园区管理。

以高新区为主载体,同时发挥中小企业集聚区的重要支撑,全区工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为“潼南高新区+中小企业集聚区”。其中潼南高新区按“一园三组团”进行空间布局,中小企业集聚区在小渡、古溪、崇龛、塘坝等4个重点城镇集中布局。

第三节 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产业关联度、土地资源、运输、劳动力等因素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高新区按照“一区三组团”布局打造,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产业链供应链集聚优势,完善五大现代制造产业体系。

高新区北组团:位于江北新区东侧,规划5平方公里,稳步推进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建设标准化物流服务中心及仓储配套,发展工业服务业;充分利用搬迁后产业建筑,发展都市工业和文创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建材、小批量试制和小规模定制工业等。

高新区南组团:位于潼南城区南侧,规划10平方公里,根据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特色消费品、绿色建筑建材等产业,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园,大力引进共享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制造、灯饰灯具制造等企业。

高新区东组团:位于田家镇,规划15平方公里,根据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南泸高速以东,田家北侧,规范化工园区首开区,推动民丰化工、万利来化工等企业环保搬迁、改造升级。大力引进基础化工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密供应网。

第四节 中小企业集聚区空间布局

发挥工业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建设,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和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要求,结合区域功能定位、资源优势和镇工业发展现状,围绕重点发展产业,规划在小渡、古溪、崇龛、塘坝等4重点城镇集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坚持集约化发展,小渡依托西拓金属等企业打造成智能家居企业集聚区,古溪利用本地中药材资源,打造中药材加工企业集聚区,崇龛发挥菜籽种植优势,打造农副产品企业集聚区,塘坝依托水产养殖产业基础,打造食品深加工企业集聚区,打造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低污染工业,妥善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安置问题,更好地推进中小企业集聚集群发展,为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深度融入主城都市区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强化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的产业对接,打造现代产业承接和配套聚集区。大力实施“工业东扩”行动计划,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千亿级高新区、百亿级产业集群、十亿级规模企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全面推动工业迈上新的大台阶。

第一节 做大做强做优五大产业集群

一、以智能终端、智能装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

依托“潼南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庆市智能制造示范园区”“电子信息产品零部件出口基地”等发展基础,继续挖掘CNC(金属精密件加工)市场潜力,形成成渝中部最大的金属精密件加工基地。大力引进智能家居、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生产制造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笔电汽摩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发展壮大磨床、机床等数控企业,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到2025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努力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一环。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正峰电子、鸿景鑫电子、卓普电子等优势企业,提高笔电金属外壳、塑胶件、电子线路、连接器、磁性材料等配套加工能力。推动摄像头模组、触摸模组、显示模组、电声器件、传感器、电池管理系统、高档适配器、三极管等制造项目落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富士康配套基地和华为产品配套基地,大力提升为中心城区笔电整机企业配套能力,构建链条完整、具有竞争优势的笔电配套产业。

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推动晶潼电子、远望谷等企业拓展智能终端和硬件产品,加快智能穿戴、智能音箱等各类产品研发、生产,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升级换代。引进智能家居、智能网关、智能健康产品、儿童智能产品、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等生产企业,加快建设集成电子器件技术研发中心,吸引实力企业开发核心竞争力的终端产品,推动产品应用全产业链升级。

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支持普创磨床、速钰智能机床企业扩大产能,加快重庆亚克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装备生产项目建设,推动CNC数控机床设备生产线、专业涂装设备生产线、智能检测设备生产线等尽快落地。大力推动尚准智能科技公司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重庆坤煌潼帆实业有限公司机械加工产业园等项目进度建设提速。根据我区产业发展需要,大力招引工程机械、通用电机、化工设备、高密度储氢设备、激光设备、工业仪表等制造企业。鼓励企业“机器换人”,建设数控化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闽鑫、奥尔玛、美立科技等企业发展,提高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

发展汽摩配套产业。加快融入主城都市区千亿级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支持红旗杰勋、捷佳泰、大佛塑料等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配套层级。加大对高精密减速器、高精度轴承、伺服电机、超越离合器、精密铸件、精密紧固件及密封件、联轴器、制动器、模具、车用弹簧等制造企业的招引力度,强化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提升整体配套水平,健全完善汽摩配套产业链。推动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回收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等绿色环保项目落地实施。

专栏1智能制造产业建设

发展定位

成渝地区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发展方向

面向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两极核支柱产业做好产品、技术配套

产业细分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笔电配套及汽车电子,构建链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

笔电金属外壳、塑胶件、电子线路、连接器、磁性材料、摄像头模组、触摸模组、显示模组、电声器件、传感器、电池管理系统、高档适配器、三极管等。

智能终端

重点发展新型智能终端产品,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升级换代。

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健康产品、儿童智能产品、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等。

装备制造

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及机床制造等行业,壮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

单、双梁桥式起重机、电气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设备生产线、专业涂装设备生产线、智能检测设备、工程机械、通用电机、化工设备、高密度储氢设备、激光设备、工业仪表等。

汽摩配套

重点发展汽摩配套相关零部件,构建更为完整的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体系。

高精密减速器、高精度轴承、伺服电机、超越离合器、精密铸件、精密紧固件及密封件、联轴器、制动器、模具、车用弹簧等。

二、以天然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

依托潼南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推动精细化工沿链配套生产、原料供给、重大项目转移,深入建设“天然气高效利用示范基地”,提升天然气使用效能。引进具有战略前瞻性、技术前沿性的新材料企业,打造市级“天然气高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到110亿元。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鼓励大庆油田重庆分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扩大天然气勘探开发规模,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立独立法人机构。依托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骐福能源等龙头企业,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以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天然气脱硫、热电联产、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骐福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中海油西南(成渝)油库项目、燃机热电联产项目落地建设,尽快达产。

发展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依托民丰化工、万利来化工、新华化工等龙头企业。引导硫磷化工、二甲醚、甲酰胺等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利润率。推动合成氨、尿素生产企业开发工业用途。引进国内知名天然气化工企业,建设高氯酸氨、高纯氨、异氰酸酯、乙烯醇共聚树脂、聚偏氯乙烯、特种聚烯烃、高纯度氢气制备、天然气裂解制特种炭黑、天然气合成石墨烯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延伸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江川化工、宝禾复合肥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传统化工产业向高档涂料、电子化学品、电子产品辅助材料、医药原料、医药中间体、生物化工等新兴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围绕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和印制电路板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高纯试剂、电子特气等产品;着力发展化工合成新材料、电镀化学材料,环境友好的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新型涂料产品。加快前沿新材料布局,招引纳米纤维、纳米粉体生产线,延伸发展纳米过滤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纺织材料、纳米吸附材料等产品。推动昆山立邦年产6万吨各种超纯微电子化学品生产、明安机车水性涂料及高固含涂料生产和研发、锌鸿科技年产3万吨纳米氧化锌生产、创科材料半导体产业链CMP抛光材料、诺德诺美生物制剂产业园等项目尽快完成建设,尽早投产达效。

招引发展大化工产业。充分利用东区拓展区建设机遇,大力招引发展产业链条长、供应网络密、附加值大、技术先进的基础化工企业。借助大化工企业的产品影响力,大力招引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纵向链条深、横向联系广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化工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专栏2化工新材料产业建设

发展定位

市级“天然气高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

发展方向

基于天然气资源优势的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以及能源综合高效利用

产业细分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清洁能源

发挥本地天然气资源优势,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天然气脱硫、热电联产、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等。

天然气精深加工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延伸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高氯酸氨、高纯氨、4,6-二氯嘧啶、乙烯醇共聚树脂、聚偏氯乙烯、特种聚烯烃、高纯度氢气制备、天然气裂解制特种炭黑、天然气合成石墨烯等。

精细化工

推动传统化工产业向新兴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高纯试剂、电子特气、纳米材料、化工合成新材料、电镀化学材料,环境友好的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


三、以食品工业、轻工制品为主的特色消费品产业

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持续推进柠檬、蔬菜、花椒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柠檬果胶、蔬菜酵素、即食快餐、调味品等特色产品。提档升级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等纸制品、医用口罩等纺织品、消毒液等日化用品,形成成渝中部特色消费品生产高地。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到130亿元。

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依托潼南优质粮油、蔬菜、柠檬等优势,以健能农业、红蜻蜓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充分发挥重庆坤煌潼帆实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产业园“以商招商”作用,培育形成以柠檬、食用油、方便食品、中药饮片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基于“柠檬金三角”产业集群,培育跨季收储、生鲜洁净化、冷藏鲜销、榨汁分解等粗加工企业,并激励部分潜质企业进行高档食品、健康保健品、中高档药品做深做细做精。支持汇达柠檬、檬泰生物科技等企业对柠檬鲜果进行精深加工,创新产品品种,加快布局深加工产能,共同构建以柠檬精深加工为基础,集种植、研发、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快建设柠檬产业园、柠檬交易中心、国家柠檬工程技术中心,形成全国最大的柠檬精深加工基地。

发展纸及纸制品产业。充分发挥维尔美纸业的龙头作用带动生活用纸集群发展,依托简氏纸业、润民纸业延长产业链,发展纸箱、纸袋等工业用纸集群,推动建设生活用纸加工产业园,引进国内著名高端纸生产企业,带动培育一批中小型纸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包装纸、高档生活纸、厨房专用纸、妇婴卫生用品等。推动维尔美四期项目建设,打造西部地区知名的生活用纸生产集聚区。

发展特色轻工业。紧跟消费升级步伐,推动家居日用产品向高端化、特色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发挥西南国际灯饰城终端市场的影响力,借助巨科环保电镀园环保电镀工艺优势,引进共享智能家居、物联网相关企业,发展灯饰灯具五金配件加工,建设智能灯饰灯具产业园,将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成渝中部灯饰灯具开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维护一站式服务高地。


专栏3特色消费品产业建设

发展定位

成渝中部特色消费品生产高地

发展方向

以柠檬为特色的农副食品加工、纸业、灯饰灯具加工等

产业细分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农副食品加工

发挥潼南优质粮油、蔬菜、柠檬等优势,育形成以柠檬、食用油、方便食品、中药饮片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

柠檬、食用油、方便食品、中药饮片等相关粗加工及精深加工产品。

纸及纸制品

依托产业基础打造生活用纸及工业用纸产业集群。

工业相关用纸、包装纸、高档生活纸、厨房专用纸、妇婴卫生用品等。

特色轻工业

推动家居日用产品向高端化、特色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灯饰灯具五金配件、智能家居日用产品等。


四、以电镀、资源化利用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

推动电镀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深化“国家火炬重庆潼南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国第一座全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到40亿元。

发展节能环保全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巨科环保,联合太锦环保、远达催化剂等30余家区内环保企业,以及国内同行业最强的“一院两中心”技术团队,大力发展金属表面电镀、塑料表面电镀、泡沫电镀等多种类产品,提升阳极氧化、镀金、镀银、镀锌等工艺水平,大力实施巨科环保处理产业园二期、汽车零部件滚镀电泳、五金端子生产、电镀生产线研发及生产等重点项目,培育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全国第一座表面处理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

培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依托电镀废水治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加快建设岭欧环保、耀辉环保等一批本土企业,引进重庆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研究院、重庆阳级氧化工艺技术创新中心、重庆电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实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电镀、含重金属废水、废泥处理装置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专栏4节能环保产业建设

发展定位

全国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发展方向

环保表面处理全产业链、循环回收利用

产业细分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节能环保全产业链

培育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全国第一座表面处理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

金属表面电镀、塑料表面电镀、泡沫电镀等。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

依托电镀废水治理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科技环保企业,进一步优化电镀、含重金属废水、废泥处理装置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电镀废水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等。


五、以装配式结构件、机制砂石为主的绿色建筑建材产业

紧抓重庆市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发展机遇,注重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促进机制砂石和建筑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到120亿元。

利用潼南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轴心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材料、防水保温材料等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在川渝地区市政基建、地产开发建设、标准厂房以及园区建设等领域大力推广。支持三一筑工、北京千城、新久融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件、聚氨酯保温复合板、环保型PVC塑料、气凝胶节能材料、无铅复合热稳定剂等新型功能材料和装配式绿色建筑材料,推动泰孚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城市3D打印及Iot智慧城市物联控制、浙江理想同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应急桥梁装备生产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辐射成渝地区的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专栏5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建设

发展定位

重庆重要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应用示范基地

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环保建材、机制砂石等

重大项目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材产业,促进机制砂石和建筑建材产业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结构件、聚氨酯保温复合板、环保型PVC塑料、气凝胶节能材料、无铅复合热稳定剂、防水保温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



第二节 加快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着力构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抓5G、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部署契机,高起点引进电子元器件、传感器、新型平板显示芯片业、设备制造业及软件应用等研发生产企业。结合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引进培育大唐电信、航天通信、三维通信、北斗卫星等信息通信产业集群,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生物技术产业。聚焦人民群众对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特别是重大疾病免疫、筛查及治疗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等。加快推进都创医药CDMO生产基地、生物制剂产业园、医药中间体生产等项目建设。推动中药生产企业通过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质量可靠、供应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海外植物药、汉方药等产品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打造智能化、标准化的生产与质控体系。

新材料产业。聚焦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对原材料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超净高纯电子化学材料、硅晶集成电路CMP抛光材料等产品,加快引进培育纳米纤维、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等前沿新材料。

高端装备产业。积极引进培育精密高效磨齿机、精密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等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争取在电子、食品等领域专用成套生产设备有所突破。加快引进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智能分拣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检测、装配、物流和仓储环节装备研发生产企业。加大焊接机器人、抛光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形成减速器、伺服电机、视觉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立足潼南工业副产品氢能源优势,参与区域产业配套,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探索开展“氢—油—气”综合能源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新型商业模式,开展多领域示范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氢提纯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绿色环保产业。聚焦产业发展、社会热点中的环保问题,强化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处理、重金属在线回收等工艺效率,加快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汽车回收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等项目建设,招引培育高效空气净化器、深层次净水器等家用环保产品研发生产企业。

专栏6:战略新兴产业项目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生产项目:项目计划使用标准厂房面积约12000㎡,主要生产智能终端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5G通信配套设备等。总投资2亿元,投产达效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年税收1200万元。

2.生物技术产业。都创医药CDMO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占地100亩,总投资2.84亿元,建设都创医药CDMO生产基地项目,主要产品为肿瘤类、血液类、糖尿病类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等。总投资3亿元,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2.4亿元,年税收1500万元。

3.新材料产业。超纯微电子化学品生产项目:项目计划占地50亩,建设年产4万吨各种超纯微电子化学品生产项目,主要产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双氧水、氟化铵、混合酸(磷酸、硝酸)等超纯微电子化学品。总投资2亿元,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4亿元年税收750万。

4.高端装备产业。亚克精密数控机床项目:占地76亩,建设CNC数控机床设备生产线、数控机床配件生产线、专业涂装设备生产线、智能检测设备及配件生产线。总投资4.5亿元,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

5.绿色环保产业。汽车回收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项目:项目一期占地270亩,主要建设车辆暂存区、汽车拆解车间、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再制造车间、成品仓库、交易中心、办公服务中心、产业链衍生业务生产线等。总投资10亿元,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

第三节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 工业互联网

加快我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建设和推广应用,有利于加快“潼南制造”向“潼南智造”升级,利用平台资源,实现企业智能化管理运营、企业规划个性定制、产品(设备)远程运维或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关键性支撑,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降低企业IT建设成本,解决资源利用率低、生产管理困难、信息安全性差等实际问题,快速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精心研发低成本、可定制、广覆盖、部署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制定上云上平台奖补政策,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5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积极向其他领域推广产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打造全域性普惠型产业互联网。争取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落户潼南。

  1. 工业设计

转变设计理念,以提升工业设计管理和工艺水平为重点,鼓励企业设立独立或内部设立中心,积极引进设计专业人才,强化与国内专业第三方设计公司合作,大力提升发展品牌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加强设计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推动优秀设计产品产业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特色消费品等工业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支持汇达柠檬、正峰电子等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三、科技服务

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力争2025年,我区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水平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建设一批体现我区产业特点和技术优势的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支持以科研设备共享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介服务企业发展,提高科研设备共享服务的市场化水平。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强化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转让和交易模式,深化潼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


第五章 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的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培植和壮大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五大现代产业体系,同步发展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升级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抓好信息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着力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建设,提高工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化工园区环保搬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绿色制造,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循环工业体系。

第一节 实施重大项目引领工程,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建立“链长制”成立工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区领导担任二级产业链链长。围绕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五大主导特色产业,组建五个工作专班,形成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区领导担任“链长”、委办局和镇街负责人主抓的多层次管理模式,更准调配资源,更快解决困难,更好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注重项目支撑。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中的重点项目,寻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补齐、补好、补出发展新增点。健全产业链补链延链重点项目库,按照“四个一批”思路,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形成滚动开发格局。对重点项目实施“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专家团队、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及时跟进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投达产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制定“重点签约项目、重点落地项目、重点在建项目、重点投达产项目、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等“五张清单”,做到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加强签约项目落地情况跟踪,抓住签约后一年内“窗口期”特别是半年内“黄金期”,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加强在建项目调度,主动牵头解决企业在项目前期、建设和试生产等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普遍性问题。加强项目产能释放,提前做好要素、劳动力需求预测和保障,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推进精准招商。瞄准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以产业精准分析为基础,围绕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精准招引产业链引擎性项目。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完善标准厂房、物流仓储、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推动从基础功能型向综合服务型现代园区升级。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人员力量配备和组织保障,建设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招商队伍,做好靶向性标杆性企业盯引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对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对标国际标准化营商环境倒逼改革、顺推开放,加快弥补经信领域“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以及全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36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积极打造全市一流用电、用气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实施直购电优惠等,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深化政银企关系,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用好应急转贷等政府风险补偿金,发挥市级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平台作用,引导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

第二节 实施技术创新强基工程,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建设国家高新区。以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加快推动工业“两化”,创新企业和产业组织形式,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主导产业壮群强链。超前谋划潼南高新区基础设施拓展区布局规划,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修建标准厂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服务支撑。立足“高”和“新”,加强科技创新,延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搭建“一个产业一个研发平台”,加强与区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构建以研究开发前沿性技术、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为主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突破地域限制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落实研发投入补助政策,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引进众创平台15家。

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五年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创新联合体,设立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基金,实现技术创新优势资源高效利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柠檬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柠檬交易中心等,做大做强百亿级柠檬全产业链。联合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及企业,建好用好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研究院、阳极氧化工艺技术创新中心、电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推动节能环保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到2025年,我区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高新区内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系统梳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领域需求,制定发布需求清单,鼓励龙头企业立足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及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联合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推动一批产学研用合作成果转化,加快新产品、新技术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突破;聚焦细分领域,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支持重点培育企业围绕主攻方向,加强产学研协同、上中下游融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和掌握本行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特色性的重大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实施“工业设计赋能”行动。鼓励电子信息、特色消费品、智能装备等产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支持汇达柠檬、正峰电子等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企业工业设计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市场;引进工业设计专业团队,推动独立设计中心、专业设计机构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促进独立设计中心、专业设计机构无缝嵌入产业链条;推动引进高校对接市场需求、横跨学科门类,加快设计学科和专业化设计课程设置,增加交叉型、复合型设计人才供给。

第三节 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工程,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持续有效推动智能化改造。充分利用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和区级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大力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着力建成数字化车间10个,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开展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家,积极引导2家智能化规模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实现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2%

夯实存量促进产业数字化。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聚焦存量变革,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引导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聚焦增量崛起,着力培育形成新动能,大力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全流程应用,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虚拟制造等新制造模式。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聚焦增量培育数字产业化。聚焦强基固本,着力强化技术产业支撑,引进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信息网络设备、信息终端等硬件制造企业以及大数据和物联网等软件供应商,突破融合发展关键技术,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促进工业互联网相关软硬件产品应用普及;聚焦重点突破,打造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动5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项目,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强化平台建设,狠抓安全管控,支持企业对海量数据存储、边缘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以软件服务、云计算能力、存储空间等区域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促进数字产业化发展。

构建高速安全的网络体系。按照集约性、同步性、系统性要求,确保5G基站建设“一张图”,以网络优化为抓手,加快建设信息化高地,高效有序推动新基建建设,,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到2025年,全区建成5G基站1400个、室外一体化机房16个,基本实现城区主要楼宇、校园、医院、工业园区、景区等重要区域室分覆盖,实现全区5G网络覆盖。

第四节 实施产业协同提质工程,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

强化极核地区产业承接。联合遂宁等周边地区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强为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两个川渝极核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强化与两江新区、天府新区、重庆高新区的产业对接,针对主导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产业链延伸配套承接转移,深度融入主城都市区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打造成渝现代产业承接和配套聚集区。

深化遂潼工业一体化发展。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遂潼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为抓手,以共建涪江创新产业园为载体,采用共建园区及“飞地园区”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现代产业创新走廊建设,共同打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区、特色消费品产业基地。结合遂宁潼南两地的区位特征和发展特色,积极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等体制机制,发展产业集群,扩大传统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育、现代服务业融合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

聚焦主城都市区发展新格局。立足自身优势加快特色发展,发挥连接城乡、联动周边的桥头堡作用,协同四川毗邻地区推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环保新材料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与遂宁共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打造成渝现代产业承接和配套聚集区。

第五节 实施清洁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清洁生产。深入开展绿色设计、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和绿色产品推广,创新清洁生产管理和市场化推进机制,强化激励约束作用,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实现减污增效,绿色发展。

推行绿色制造模式。在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全生命周期中,充分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建立投入低、消耗少、污染轻、产出高、效益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以巨科环保产业园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采用热电联产、工业废水综合处理、中水回用、重金属在线回收及再利用等措施,深挖生产潜力,提升发展活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提高工业能效水平。制定工业能效管理提升方案。建立工业节能管理的约束机制,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方案,逐步建立工业能效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开展工业企业能效的绩效评价活动,促进工业能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第六节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坚定不移建设质量强区

强化标准引领。鼓励企业围绕特色产业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要求、工艺规范、质量评价等维度编制企业内部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激励巨科环保、新久融等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力度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

聚力质量提升。引导企业引入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广泛推广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大力开展质量对比提升和质量攻关。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加强质量技术创新研究,组织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

注重品牌培育。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分层分级实施区域品牌培育工程,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申报市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打造区域产业品牌。重点支持汇达柠檬、维尔美、中防德邦等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培育5个市级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试点示范项目。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党组领导、行政负责、市场运作、创新驱动的工业发展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发展和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利用现有区级工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机制,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全面做好工业发展各项工作。

第二节 深化制度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与产业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消除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工业品有效供给,畅通供给需求衔接通道。全面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除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和生态环保负面清单外等法定负面清单外,不再设置准入类限制;全面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深入落实“降成本”举措,持续降低制造业发展成本。扩大直供电、直供气等能源改革范围,降低用能成本;积极推动工业物流发展,进一步完善高新区与主要物流枢纽连接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对侵犯知识产权、侵害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保护和激发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

第三节 健全政策体系

全面落实好国家税费优惠、社保降费减负,以及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各种专项资金(基金)支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继续研究出台一批新的针对性专项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健全实施退出机制,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环境资源消耗大、效益低下的企业,严格依法依规处置;健全激励机制,制定实施投资、财税、用地、环境保护、招商、科技、金融和人才等系列政策,鼓励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在潼南落地生根。

第四节 加强要素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路网、水网、电网、信息通讯、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工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做好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工作,利用遂潼工业一体化的契机,建立能源供应定期会商制度,加强丰枯期电力、煤炭运行协调和天然气输送管网合作,共同争取增加遂潼两地天然气供应指标量和新增天然气产量切块留地方自主支配,实现两地能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加强用地保障。坚持用地规划,统筹安排全区工业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和企业扩大规模用地,对一般项目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用地投入产出比。

加强人才保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围绕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和互联网、大健康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好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积极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时代需求,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和职业技术学校作用,为科学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实训基地。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加强生产一线实用工程人才、工程师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步调整和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形成各类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人才队伍结构。

畅通融资渠道。积极拓宽和创新融资渠道,加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投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加快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金融工具扩容拓面,积极探索生产设备、产品订单抵押(质押)融资路径。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促进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重大项目、小微企业、高新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扩大信贷支持。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积极支持汇达柠檬等企业上市。

第五节 强化安全生产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切实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源头预防管控,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政策奖补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民用爆破物品、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坚持用安全生产倒逼机制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督促企业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实现高危环节机器换人作业,大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附表——潼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 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依托企业

建设性质

建设年限

总投资(亿元)

备注

一、智能制造产业

1

富士康配套基地

项目一期使用标准厂房约3万平方米,生产苹果等智能终端厂家的手机、笔电、穿戴设备等金属部件。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2500万元。

重庆富鸿祥科技有限公司

2020-2021

10.0


2

华为产品配套

基地

项目一期使用标准厂房约4万平方米,生产华为等智能终端厂家的手机、笔电、穿戴设备等金属部件。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1500万元。

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续建

2020-2021

5.0


3

智能装备生产

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76亩,建设CNC数控机床设备生产线、数控机床配件生产线、专业涂装设备生产线、智能检测设备及配件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

重庆亚克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新建

2021-2022

4.5


4

工程机械生产

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约30亩建设工程机械生产项目,主要产品有单、双梁桥式起重机、电气自动化设备等。本项目竣工投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收450万元。

耶鲁尼重工机械(重庆)有限公司

2021-2022

1.5


5

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项目

10000㎡厂房装修,购置安装相关生产设备

重庆尚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2022

5.0


6

机械加工产业园项目

项目一期计划用地170亩,主要建设厂房生产区、总部办公区、研发设计区、交易展示区、平台孵化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仓储物流区等。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年税收4000万元。

重庆坤煌潼帆实业有限公司

2020-2022

10.0


7

电子精密连接器

项目用地32亩,新建厂房30000㎡,进行厂房装修、设备安装

重庆市梅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0-2021

1.5


8

人防专用设备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142亩,建设环保设备生产线项目,主要产品为各类人防设备,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4.5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

重庆新义安人防设备有限公司

2020-2022

4.5


9

手机、笔电金属配件全制程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64亩,主要建设手机、笔电等金属配件冲压、拉丝、CNC加工、打磨等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4.2亿元,税收1300万元。

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2-2024

3.5


10

筑美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

项目计划用地约500亩,投资25.0亿元,建设绿色智能家居研发体系,绿色智能家居组装工业化生产体系,绿色智能家居物流配送安装体系等,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年税收0.9亿元。

金科集团

2022-2025

25.0


11

工业母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占地100亩,建设3.5万㎡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CNC数控机床、磨床、钻床、铣床等工业母机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招商企业

2021-2022

5.0


12

机械用轴承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50亩,主要生产各类机械用轴承,包括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关节轴承等。投产达效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年税收1200万元。

招商企业

2023-2025

3.0


13

基础电路元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利用3万㎡标准厂房,建设电子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招商企业

2023-2025

5.0


14

食品深加工设备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100,主要生产蔬菜、粮油、柠檬、中药材深加工设备。投产达效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年税收2100万元。

招商企业

2024-2025

5.5


15

金属、塑胶预处理件制造基地

项目计划用地100亩,建设包括铜材、铝材、钢材、改性塑胶原料预处理加工基地,建设生产厂房、物流仓库、倒班配套等设施,集聚各种类型基础材料加工厂家,为各类装备的金属配件、塑胶配件生产提供原材料。投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8.0亿元,税收3000万元。

招商企业

2022-2024

9.0


16

集成电路生产

项目

项目计划使用标准厂房面积约12000㎡,主要生产智能终端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等。投产达效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招商企业

2024-2025

10.0


17

电声器件生产

项目

项目计划使用标准厂房面积约5000㎡,主要生产手机、电脑等扬声器、耳机、传声器等,主要为成渝两地手机、笔电产业配套。

招商企业

2023-2024

3.0


18

塑胶件模具制造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70亩,建设主要为塑胶件生产配套的模具制造基地,包括注塑模、吸塑模、挤塑模,投产达效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

招商企业

2022-2023

4.2


19

数控设备配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占地100亩,建设3.5万㎡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业母机刀具、钻头等配件生产线。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招商企业

2021-2023

5.0


20

高精度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园

生产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超越离合器、精密紧固件、压缩机、继电器、齿轮、精密铸造件登汽车零配件。

招商企业

2020-2025

30.0


小计





150.2


二、化工新材料产业

21

半导体产业链-CMP抛光材料

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165亩,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半导体产业链-CMP抛光材料生产项目,主要产品有硅晶集成电路CMP抛光垫和相关原材料高分子聚合物、CMP抛光液等,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年税收2500万元。

东莞市创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3

30.0


22

年产3000t/a紫外线吸收剂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50亩,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3000t/a紫外线吸收剂项目,主要生产紫外线吸收剂,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4.5亿元,年税收750万元。

衢州绿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3

2.0


23

年产6万吨各种超纯微电子化学品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65亩,总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各种超纯微电子化学品生产项目,主要产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双氧水、氟化铵、混合酸(磷酸、硝酸)等超纯微电子化学品,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

昆山立邦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新建

2021-2023

2.0


24

环保型水乳性系列纸制品粘合剂和航空航天专用酚醛树脂生产

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30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环保型水乳性系列纸制品粘合剂和航空航天专用酚醛树脂生产项目,主要产品为环保型水乳性系列纸制品粘合剂、航空航天专用酚醛树脂,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4.5亿元,年税收450万元。

重庆合成涂料工业有限公司

新建

2021-2023

1.0


25

高纯氨加工

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40亩,总投资1.5亿元,建设高纯氨加工项目,主要生产高纯氨、分装液氨、氨水,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1.8亿元,年税收600万元。

重庆能安工贸有限公司

新建

2022-2024

1.5


26

年销售1.8万吨丙丁烷甲醇

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40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销售1.8万吨丙丁烷甲醇项目,主要产品为丙烷、丁烷、液化石油气(工业用)、二甲醚、甲醇,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2亿元,年税收600万元。

重庆世豪气体有限公司

新建

2021-2023

1.2


27

水性涂料、高固含涂料生产基地

项目计划投资12.5亿元,用地320亩,建设水性涂料及高固含涂料生产和研发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19.7亿元,年税收7525万元。

重庆明安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重庆亿隆涂料有限公司

太仓市艺阳化工有限公司等

2021-2025

12.5


28

年产8万吨燃料油加工项目

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用地20亩,建设年产8万吨燃料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300万元。

重庆亿鑫石化有限公司

2021-2023

2.0


29

EV油墨及高精密网板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用地20亩,建设EV油墨及高精密网板生产项目,主要生产EV油墨及高精密网版,建成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2.0亿元,年税收300万元。

重庆智菱油墨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3

1.2


30

年产4亿支奶油气弹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55亩,总投资4.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4亿支奶油气弹生产项目,主要生产奶油气弹,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总值4.8亿元,年税收900万元。

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

2021-2023

4.0


31

都创医药CDMO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100亩,总投资7.0亿元,建设都创医药CDMO生产基地项目,主要产品为肿瘤类、血液类、糖尿病类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等,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3.5亿元,年税收1500万元

都创(重庆)药业有限

公司

新建

2022-2027

7.0


32

工业防腐涂料生产基地

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用地200亩建设工业防腐涂料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

沈阳中涂科技有限公司

2022-2024

10.0


33

生物制剂产业园项目

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元,使用标准厂房约50000平方米,进行抗HPV病毒及广谱灭菌生物制剂,基因诊断试剂、体外诊断试剂,疫苗等以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全部企业入住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1200万元。

诺德诺美(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建

2023-2025

7.0


34

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

公司计划在潼用地约200亩,建设年产8000吨泛解酸内酯、3000吨左旋肉碱生产线。

招商企业

2021-2023

3.5


35

年产3万吨纳米氧化锌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用地45亩建设年产3万吨纳米氧化锌生产及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税收2500万元

四川锌鸿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3

3.0


36

年产4万吨各种超纯微电子化学品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50亩,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各种超纯微电子化学品生产项目,主要产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双氧水、氟化铵、混合酸(磷酸、硝酸)等超纯微电子化学品,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4亿元年税收750万。

江苏捷创新材料有限

公司

2022-2024

2.0


37

化工工业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占地50亩,建设化工产品的研发中心、实验室检测平台,成果转换中心,小试、中试产线,化工人才培训中心等。全部建成后可实现营业值2.0亿元。

潼南区工投集团

2025-2027

0.5


38

化工园区首开区项目

首开区建设6k㎡,现北区十余家化工企业环保搬迁至东区。

重庆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2021-2025

60.0


小计





150.4


三、特色消费品工业

39

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200亩,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厂房约15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入驻中小型食品加工50家,全部企业入住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年税收4000万元。

重庆坤煌潼帆实业有限公司

2020-2022

10.0


40

枳壳精深加工

项目

项目计划投资14亿元,用地80亩,建设枳壳鲜果保鲜、中药材初加工、中药饮片、超细粉、植物精油、辛弗林提取及其它系列加工品生产线。

重庆市玮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0-2023

14.0


41

烩道复合调味品加工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70亩,投资3.6亿元,建设调味品研发中心、进行川味调味品生产,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年税收600万元。

济南烩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21-2023

4.0


42

嘉合一品”牛肉干、蔬菜深加工

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15亩,投资2.0亿元,生产牛肉干、牛肉粒等加工产品,坛子泡菜生产、蔬菜保鲜及蔬菜深加工产品,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年税收500万元

四川省嘉合一品食品有限公司

2021-2022

2.0


43

年产10000吨柠檬纳米汁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25亩,投资2.5亿元,建设柠檬纳米汁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

重庆汇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2022

2.5


44

健能二期项目

项目用地50亩,投资2.0亿元,建设休闲食品、蔬菜即食食品等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6.5亿元,年税收1300万元。

重庆健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1-2022

2.0


45

蔬菜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

项目用地45亩,投资2.5亿元,建设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冷藏保鲜蔬菜生产线,瓜果蔬菜、食品冷冻仓储等,投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3.5亿元,年税收700万元。

重庆市涪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21-2022

2.5


46

维尔美四期

项目

项目用地193亩,投资18.0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生活用纸原纸及6万吨后加工高档纸制品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5.0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

维尔美纸业(重庆)有限公司

新建

2021-2024

18.0


47

食用菜籽油加工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约50亩,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食用菜籽油3万吨、“潼南绿”高端菜籽油1万吨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年税收500万元。

重庆红蜻蜓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

2021-2022

1.5


48

削切工具生产基地项目

建设2000㎡电镀标准厂房和8000㎡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购置安装相关生产设备。

深圳市玉宝砖石工具有限公司

2020-2023

2.0


49

饮料加工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60亩,投资2.0亿元,建设功能性饮料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年税收500万元。

北京全能保健饮料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

2022-2024

2.0


50

檬泰二期项目

项目用地80亩,投资2.5亿元,建设利用果油分离精油香料料,精生产苦素为保健用品等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6.5亿元,年税收1300万元。

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建

2022-2023

2.5


51

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产业园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50亩,投资4.0亿元,建设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产业园,内容包括酵素种养殖示范区、科研所、农副产品加工园等,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4.5亿元,年税收900万元。

中矿建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22-2024

4.0


52

年产60万吨包装纸项目

项目用地230亩,总投资12.0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6亿元,建设牛皮箱纸板、高强瓦楞原纸、厚型工业纸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5.0亿元,年税收约5000万元。

重庆市潼南简氏纸业包装有限责任公司

2024-2025

6.0


53

纸类外包装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100亩,投资5.0亿元,建设纸箱、纸袋、纸盒等包装材料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约1000万元。

招商企业

2023-2025

5.0


54

琼江酒业产业园

项目计划占地40亩,投资3.0亿元,建设白酒、果酒等窖池、罐区,灌装、包装等生产线,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4.2亿元,年税收840万元。

重庆市潼南区琼江酒业有限公司

2022-2023

3.0


55

灯饰灯具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300亩,建设灯饰灯具生产企业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入驻中小型灯饰灯具加工企业30家,全部企业入住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约2000万元。

招商企业

新建

2020-2025

10.0


56

消费品生产加工产业园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200亩,建设消费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入驻中小型消费品生产加工40家。

招商企业

2020-2025

10.0


57

生活用纸加工产业园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500亩,建设生活用纸加工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实现入驻中小型纸制品加工企业30-50家。

招商企业

2020-2025

30.0


58

200万吨包装纸&智能包装产

业园

项目计划占地2500亩,投资100亿,建成200万吨包装纸生产线,投资80亿,建设30亿平米纸板/年智能包装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实现招商50家加工厂入园。

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2022-2030

180


小计





308


四、节能环保产业

58

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及定制环保设备生产项目

项目使用标准厂房约3700平方米建设汽车零部件的镀锌及手机零部件的镀铑、镀钌等,使用标准厂房约11000平方米,进行环保设备的研发及生产。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

重庆镀联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2

2.5


59

五金端子生产基地项目及金属表面处理项目

项目用地65亩,生产冷壓端子、五金连续端子、电子连接器、汽车接插件及各类线束接头等,另使用3700平方米厂房建设金属表面处理生产线,投产后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

东莞市万达端子有限

公司

2021-2023

2.5


60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综合处置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300亩,建设150万立方库容的固体废物填埋场,4万吨/年的危险废物物化处理系统,3.5万吨/年的危险废物焚烧系统等,全部建成后可实现营业值2.0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

重庆德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1-2023

6.0


61

汽车零部件智能再制造项目

项目用地20亩,建设废旧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的回收再制造生产线,投产达效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年税收360万元。

重庆揽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2021-2022

1.0


62

潼南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置

项目

项目用地60亩,进行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危险货物运输;工业废水的治理;危废填埋等。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年税收2500万元。

重庆岭欧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2021-2023

6.0


63

含有色金属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项目用地约160亩,建设铜、锌、镍、铅的有色金属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综合利用有色金属20万吨,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1.0亿元。

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

2021-2023

3.8


64

金属表面处理

项目

项目计划使用标准厂房约40000平方米,主要引进各类手机、笔电零部件的阳极氧化、镀锌、镀锡等表面环保处理生产企业7家。投达产后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年税收8000万元。

浙江莱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招商企业

2022-2025

25.0


65

利用废旧铝年产15万吨铝合金铝锭、铝棒建设项目

项目用地40亩,建设铝回收再制造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利用各类废旧铝材年产150000吨各种型号汽车、电机、建材用铝合金锭、铝棒,年产值2.0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

云南兴达铝业有限公司

2022-2024

3.0


66

表面处理配套产业基地

项目计划用地100亩,主要建设围绕表面处理所需生产设备、易损件、耗材、化学用品等及相应环保处理设备等。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

招商企业

2022-2025

5.0


67

巨科环保处理产业园二期项目

项目用地约300亩,建设集各类金属表面处理、科技研发、电镀污水处理为一体的标准化园区,预计入驻表面处理企业约40余家。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5.0亿元,年税收6000万元。

重庆巨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5-2029

5.0


小计





59.8


五、绿色建筑建材产业

68

重庆新久融科绿色建筑科技园

项目

10万㎡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购置安装相关生产设备

重庆新久融科技有限

公司

2020-2023

1.5


69

装配式绿色建筑生产集采项目

项目用地约280亩,总投资8.4亿元,主要建设装钢混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筑示范、办公、研发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9000万元。

北京千城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2021-2023

8.4


70

城市3D打印及Iot智慧城市物联控制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30亩,投资1亿元,建设厂房及配套建筑面积约20000㎡,建成达产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

泰孚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21-2023

1.0


71

防水、保温材料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120亩,总投资3.0亿元,建设防水、保温材料生产项目,主要产品为沥青卷材类、塑料生产工艺类、保温类和涂料类等,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6.0亿元,税收1800万元。

四川金兴邑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新建

2021-2023

3.0


72

防水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计划占地60亩,总投资2.0亿元,建设防水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主要产品为防水卷材及辅材,投产达效后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1200万元。

湖北华宇防水材料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2021-2023

2.0


73

气凝胶节能材料加工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40亩,投资2.5亿元,建设气凝胶节能材料加工项目,项目投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600万元。

招商企业

2022-2024

2.5


74

三一筑工绿色建材二期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约150亩,投资8.5亿元,建设PC预制构件的研发及生产基地,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3000万元。

三一筑工(重庆)有限公司

2022-2025

8.5


75

建筑铝合金模板工厂项目

项目规划用地170亩,投资8.5亿元,建设年产150万平米建筑铝模板、爬架、装配式构件,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税收4000万元。

江西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2-2025

8.5


76

应急桥梁装备生产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约100亩,建设公路钢桥、特种装配式公路钢桥、重型钢桥面板、特种桁架和特种支撑架等生产区、办公中心等,预计投产后实现年产值6.0亿元,税收2000万元。

浙江理想同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21-2023

4.0


77

年产5万吨新型钢建筑体系钢结构项目

投资1.2亿元,用地约40亩,主要生产产品有:新型钢结构。预计项目投产达效可实现年销售值3.7亿元,年税收不低于1200万元。

招商企业

新建

2021-2023

1.2


78

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约90亩,投资5.5亿元,建设以PC构件、轻钢轻混凝土板研发生为核心的综合性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集聚基地。投产达效后可生产各类新型建材18万立方米,年产值7.0亿元,税收1200万元。

四川隆庆建材有限公司

2022-2025

5.5


79

潼南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

占地770亩,项目建成后年产PC达到10万立方。

招商企业

2019-2025

25.0


80

轻质墙板加工

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150亩,总投资9.0亿元,建设轻质墙板加工项目及展示、研发中心,投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税收3000万元

重庆渝汇康科技有限

公司

2023-2025

9.0


81

建设年产6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板材、加气块项目

项目计划用地约90亩,投资.4.0亿元,利用建筑垃圾、尾矿渣等建筑废弃材料生产加气混凝土块、红砖等产品。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税收2000万元。

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3-2025

4.0


小计





84.1


六、其他

82

潼南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首开区建设项目

循环经济产业园总用地规模约41k㎡(61500亩)。一期开发的首开区6k㎡(9000亩),将建设标准厂房建筑面积240万㎡,配套服务用房建筑总面积50万㎡,完成首开区内主、次干(支)路及综合管网近30000m,完成110kV变电站1座、15t给水厂1座、10t污水处理厂(田家共用)1座、控规配气站(田家共用)1座、消防站工程、垃圾转运站等公用设施建设工程建设。

潼南区工投集团

2021-2025

175.0


83

潼南精细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

建设

总占地约30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治;长126公里、宽26米沥青路面道路及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供热、供冷平台;52T/日集中污水处理厂一座;垃圾、固微废处置系统;公共检测平台;智慧园区建设等。

潼南区工投集团

2020-2025

80.0


84

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

规划用地3500余亩,拟建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22.2万㎡(其中商业公建区建筑面积约35万㎡、制造厂区建筑面积60.8万㎡、产业园孵化中心6.4万㎡、应急救援中心建筑面积15万㎡、职业培训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5万㎡)

潼南区工投集团

2021-2025

53.3


85

潼南高新区东区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

规划用地2000余亩。建设项目包括环保科技产业用房及配套服务用房建设工程约27.7万㎡、将完成干(支)路6050m、综合管网长度为16200m110kV变电站1座、5t给水厂、2t污水处理厂、燃气调压站等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

潼南区工投集团

2021-2025

25.0


86

化工企业环保

搬迁

重庆市潼南区循环经济产业园2035年规划用地规模约33.62k㎡,其中首期开发区域(简称“首开区”)约6.0k㎡。主要建设内容为首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与公用设施建设工程。具体包括场平土石方工程、新建首开区内主干路10.65km、次干路15.33km、支路8.69km110kV变电站1座、3t/d给水厂1座、1.8t/d污水处理厂1座、规划配气站2处、消防站工程、垃圾转运站工程、综合管廊8KM、冷热电循环设施10KM管网及综合设施等。

潼南区工投集团

2020-2025

80.0


87

输配电工程

新建高何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2台,容量共72万千伏安;新建新胜、花岩、别口、群力35千伏简易变电站四座,容量6300千伏安;双江航电枢纽水电站110kV送出工程新建110千伏线路15公里;新建大佛110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2台,容量共36万千伏安;新建黄果110千伏变电站一座,主变2台,容量共36万千伏安;古溪将35千伏变电站改造为110千伏变电站,容量2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简易变电站一座,容量6300千伏安。

国网重庆潼南供电公司

新建

改建

2021-2025

4.0


88

输配气工程

新建园区配气站两座;建D325总管道113km;农村区域管道建设;改造田家阀井,新增输配流程一套;改造潼南6井配气站,新增进气装置一套,出气装置一套。

重庆市潼南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民燃气有限公司

新建

改建

2021-2025

1.6


89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铁塔公司:新建和改造5G基站800个、维护1100个。移动通信集团:基础资源建设(有线宽带)7万线,基站资源建设1000站次(室分、宏站)。联通公司:建设1254G室外站、80个室内分布,达到97%覆盖率;通信线路120公里,管道20公里,宽带端口20000户数。电信公司:建设约3404G基站;规划约650个小区楼盘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6505G基站;约390个室内分布系统。布放光缆1312公里及新建500公里管程孔。

中国铁塔重庆分公司合川分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潼南联通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潼南分公司

2021-2025

9.0


小计





427.8

合计





1183.7



















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512日印发


       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