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林区专项规划—森林防火暨森林质量提升专篇(2023-2035)(送审稿)》(征求意见稿)的政策解读
《潼南区林区专项规划—森林防火暨森林质量提升专篇(2023-2035)(送审稿)》(征求意见稿)的政策解读
区政府制定了《潼南区林区规划——森林防火、森林质量提升专篇》,现作如下解读。
一、背景依据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有关工作要求,着力补齐森林防火短板,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和森林质量,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推进相关工作顺利实施,编制形成《潼南区林区规划——森林防火、森林质量提升专篇》。
二、总体目标指标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23—2025年(3年)
远期:2026—2035年(10年)
(二)规划目标
森林防火目标:提升生态效益,增强阻燃能力,美化森林环境,防害防控精准。其中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 0.3‰以内;林区火情监控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林区路网密度达到 38 米/公顷;林区林火阻隔带密度达到 26 米/公顷。
森林质量提升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林地生产力可持续提高,森林阻燃功能着力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精准。森林蓄积量达到 270 万立方米;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达到 90 立方米/公顷;混交林面积比例达到 25%;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无公害防治率达到 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 9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1. 早期火情处理能力
镇街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志愿者队伍、物资储备库建设。
- 物防设施建设
以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池、泵站。
林火阻隔系统:自然阻隔带、生物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组合阻隔带。
宣传与火源管控措施:防火检查站、宣传设施。
- 技防设施建设
林火预警系统:视频监控。
(二)森林质量提升规划
1. 人工造林
结合潼南区规划造林绿化空间分析划定人工造林区域,对适宜造林的灌木林地、其他林地以及其他土地中裸土地开展人工造林。
- 森林抚育
根据森林抚育技术规程(GB/T15776-2015)中森林抚育方式确定原则及透光伐、疏伐等抚育方式适用的条件,对幼龄林阶段的天然林或混交林,幼龄林阶段的人工同龄纯林等区域开展森林抚育。
- 低效林改造
根据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17)中低效林人工林及补植改造、调整树种改造等改造方式与技术要求,结合松材线虫、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对郁闭度低于0.4及林分结构单一,重点对马尾松纯林开展低效林改造。
- 退化林修复
根据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LY/T3179-2020)中修复对象及更替修复、择伐补植修复、综合修复等修复类型与方式,对重度退化,退化人工近熟、成熟和过熟林、郁闭度降至0.5以下的防护林开展退化林修复。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林长统领作用,强化属地政府森林防灭火的主体责任,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及森林质量提升任务落实到相关镇街,完善细化配套政策措施。
(二)资金保障
落实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及森林质量提升,积极引导政策性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三)科技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智慧林业”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构建技术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和保障性苗圃建设,做好种苗生产和调剂,严格使用良种壮苗。开展造林栽培、符合经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技术集成研发。加大森林防火、森林质量提升等使用技术运用。
(四)宣传保障
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及森林质量提升宣传教育,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森林防火教育引导。
(五)区域联动
以“遂潼一体化”为牵引,树立“规划共编、措施一体、优势互补、防控共抓”的发展理念,秉持“常态协作、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区域联动”的合作原则,建立“信息通报、联席会议、统防统治、联合检查、执法合作、宣传共抓”等机制,加强相互配合,实现“行政区划有边界、森林防火无边界”的目标。
(六)公众参与
倡导公众参与。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力量,结合“义务植树+”,鼓励引导公众以森林树木认建认养认领、社会捐助捐赠等方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