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新闻发布会

潼报圆桌会:“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 优化社会民生服务 创造高品质生活

日期: 2021-04-09


核心提示: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强调,全面发展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四五”时期,我区如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如何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创造高品质生活?本报邀请相关区级部门负责人参加潼报圆桌会,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主持人:
全媒体记者 罗列 关羽 刘莉
嘉宾: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 刘昌荣
区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戴红丽
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陈 昂

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精准发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潼南日报:“十四五”时期,潼南教育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刘昌荣:我们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在学前教育方面,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在义务教育方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在高中教育方面,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做靓出口,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培养“潼南工匠”,建成重庆电力高专潼南校区,实现专升本,着力构建大中小幼教育发展新格局。
  潼南日报:2021年我区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刘昌荣:2021年全区教育系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铸就思想上的“钢筋水泥”、精神上的“铜墙铁壁”。
  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和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作为构建“大德育”“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思政互动课堂、实践课堂、智慧课堂、红色课堂、时政课堂“五个课堂”;把音体美劳一体推进,作为落实“六个下功夫”的关键途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开展学校建设提速行动,在持续抓好“三校一园”基础上,根据教育“十四五”规划分年度推进原则,启动“五校三园”建设(“五校”,即新建重庆电力高专潼南校区、区职教中心、潼南中学分校、金福小学、迁建塘坝小学;“三园”,即新建琼江幼儿园,装修潼樾府、泰吉同诚天悦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成公办幼儿园)。
  四是推进名优学校建设工程。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深入实施优校+新校”“优校+薄弱校”“优校+分校”等“优校+”办学形式,以优质校为核心,牵头组建小初高衔接教育共同体,把优质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尽快渗透入成员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中小学全程全优化教育。
  五是着眼德教双馨建师资队伍。坚持第一标准抓师德师风,严格落实师德师风“正负面清单60条”,严管厚爱。推动成渝“教师协同”重大项目——遂潼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将潼南教师的再教育、再培训推向全市、全国,打造跨区域的教师教育示范中心。启动“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10位教育家型教师、100位名师、1000位市区骨干教师),推动教师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建设专业化高素质创新性教师队伍。
潼南日报:“十四五”时期,我区将怎样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
刘昌荣:去年,我们被市里确定为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区县,是除9个中心城区以外的两个区县之一,今年是创建攻坚年。
  一是抓办学条件改善,按照“校校达标”“项项达标”要求,逐校梳理,对标建设。
  二是抓办学质量提升,大力实施“区管校聘”改革,变“学校人”为“系统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建设智慧校园,名师线上直播,开展远程同步互动教学,让城乡孩子在“同一课堂”同步学习、互动探讨,用“智慧教育”激活教育智慧。
  三是抓家校共育,教育路上,最大的不幸是家长越位、老师让位、学生错位,最好的教育是家长用心、学生专心、家校共育。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引导、指导家长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构建家校共育共管共治机制,促进家庭与学校观念一致、同向同行。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明确负责教师,设置每学期授课大纲、开展授课2—3次。开展“学生呵护行动”,加大家访实施力度,让家长和老师的相遇,成为爱和信任的相逢,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温暖、体会到友情、找得到帮助。
  四是抓教育评价改革,“破”学校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破”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制度;“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要求。
  五是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强化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激发学校内生动力。

把“稳就业”放在更突出位置,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潼南日报: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潼南就业情况如何?
  戴红丽: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群众家宁心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洪涝灾情,区人力社保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今年人力社保首要工作推动落实。2020年,我们坚持从扩大就业和援企稳岗两端发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就业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逐步向好。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794人。
潼南日报:面对当前形势,潼南是如何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
戴红丽: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区人力社保局立足潼南实际,出台《潼南区稳就业和就业扶贫工作方案》《潼南区保居民就业工作方案》,不断从送返岗、保重点、促创业、稳岗位、抓培训、优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农民工返岗复工方面,建立了“家门—车门—厂门”闭环式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实现人员数量、基本信息、技术专长、就业意愿、培训意愿、就业去向、行程安排“七个清楚”,创新实施“六步工作法”,帮助农民工返岗复工18.7万人,农民工返岗复工实现应出尽出。
  二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方面,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行“私人订制”服务,汇聚人社、教育、卫生、高新区等部门力量,结合每名高校毕业生学历和专业特点,全面推进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招、企业吸纳、“三支一扶”、创业帮扶、社区岗位等就业举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8%。全面推进建卡贫困户就业,按照“四个优先”做好就业服务,利用信息系统优先采集就业意愿,提供“点对点”服务优先组织返岗,落实奖补政策鼓励企业优先招聘吸纳,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置,全区贫困劳动力就业23846人,同比2019年超0.35个百分点,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精准保障退捕渔民就业,实施“百日攻坚”行动计划,精准掌握359名退捕渔民就业、培训意愿,结合群众意愿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开展退捕渔民专项招聘活动,综合施策、精准滴灌,实现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100%。
  三是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线下实训+线上直播”双训模式的“微创业”活动,近4000人次参与。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路演13场,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经验交流,优化创业环境,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66万元,帮助532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725人。
  四是在稳定岗位方面,强化对66家企业实施用工和失业动态监测,全面落实“减免缓补返”惠企政策,为企业降低负担、稳定岗位。为1500余家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社保费3.37亿元,为22个项目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212万元,帮助企业缓交社保费3200计发放稳岗返还463.6万元,稳定岗位10012个,为172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336.8万元,帮助5629名失业人员再次就业。
  五是在抓技能培训方面,以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为主体,区职教中心和多家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镇街、村社为延伸,持续抓好新职业、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156期,培训12681人次。
  六是在优化就业服务方面,多渠道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举办了“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退役士兵网络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各类网络招聘会共25场、线下招聘会21场,达成意向性就业5677人,帮助汇达柠檬、健能农业等79家企业缓解了用工矛盾。

重点抓好4个关键词,全面推进健康潼南建设

潼南日报: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足进步,医疗是很重要的一环,潼南准备怎么做?
  陈昂: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将重点从4个方面向群众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一是优化医疗资源库。全力做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推动区域卫生均衡发展,改革医疗卫生人事管理、绩效分配制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快充实基层卫生人才。强化“龙头”医院能力,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扩建工程,实施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二期项目。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启动新一轮标准化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大佛街道社区医院,新建、改扩建塘坝、柏梓、古溪等8个片区中心卫生院。
  二是织密传染防护网。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硬件设施,健全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探索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有效路径;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传染病救治网络,建成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实现“平时战时结合、转换无缝衔接”。
  三是打造服务高标准。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两所“三甲”医院,建成一批国家级、市级重点或特色专科,培育一批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群众信赖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人员。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尽最大努力减少医疗事故;深化“美丽医院”建设,优化医疗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坚持以党风带行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抓好行业作风专项整治,以“以案四说”“以案四改”促进行业风清气正。
  四是拓展服务新方式。加快建设全市领先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实现纵横互通、线上线下多维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健康智能服务大数据资源平台,推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医改便民惠民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坚持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针对出生、托幼、预防、康养等全周期,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专科化、规模化民营医院,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