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11号提案的答复函
A
公开
潼民政函〔2025〕43号
重庆市潼南区民政局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第211号提案的答复函
尊敬的程伟军委员:
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在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立养老育幼服务体系的一些建议》(第211号)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等相关部门对接,抽派专人对建议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现答复如下:
一、固本强基壮大机构养老
一是有序培育壮大养老服务机构。目前我区现有37家养老机构,其中公办22家,社会办15家,最近五年,年均新增社办养老机构2家。建成1家3星级养老机构,1家3叶级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家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数1100余人,年均增加100人,养老市场蓬勃发展。
二是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硬件水平。争取到中央预算资金3564万元建设区失能人员养老及集中照护中心和桂林中心养老院改扩建项目,目前已经竣工,下半年将完成装修打造并投入使用,新增300张高标准床位,均将达到3星级养老机构水平。落实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活动,为养老机构发放电视机40台,并接入300个“重温经典”电视频道,开通25个应急广播,满足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开展经济困难失能人员集中照护行动。建立运转摸排发现、能力评估、自愿申请、集中照护、质效监管的全流程机制,形成区民政局、属地镇街、养老机构“三位一体”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目前已经集中照护57人,实现“照护失能、释放有能”,推进效率和照护规模位居全市前列。
四是协同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模式。支持以医疗相关资质开办养老机构备案,重庆德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建成潼南首家“养办医”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依托重庆协康医院、潼南华协中医院、古溪中心卫生院、五桂中心卫生院共4个医疗机构建设运营镇养老服务中心(含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医办养”发展模式,入住老人160余名。在全市较早探索了公办卫生院开展养老服务的模式,支持慧勤医疗养护中心的二期建设,打造川渝腹部毗邻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认知症照护机构。
五是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综合能力。根据本区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邀请市一福养老发展中心、冬青社会工作中心等专业社会组织,赴潼开展专护理培训、竞赛、等级评定等业务指导。32名从业人员参加应急救护员培训并获得救护员证,41名养老护理员参加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40人通过考试并获得中级证书,53名养老机构消防管理员参加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班,46人获得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累计开展护理员培训200人次,持证率超过80%。积极参赛与办赛。培育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种子选手,带队参加2024年巴渝工匠杯第四届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晋升高级工。筹备遂潼女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遂宁市第四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组织4名选手代表潼南参加比赛,赛前聘请专家进行竞赛集训,2名选手获得三等奖,2名选手获得优胜奖,刷新潼南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记录。
二、协同推进托育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用人单位办托。我区目前用人单位办托暂定区人民医院。区卫健委将联合区总工会加强用人单位办托意愿和条件摸排,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按照建设标准,以单独或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为本单位职工提供福利性的托育服务。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充分调动妇幼、疾控和基层卫生等资源加强用人单位办托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三是持续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强化新增托育机构和托幼一体化机构备案管理,加大托育机构基本信息公开力度,畅通社会监督和投诉举报渠道。坚持日常指导监督管理和专项检查相结
四是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机构,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涵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国学教育、敬老爱老、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同时,注重技能技术培训与学历提升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下岗失业待业及生活困难等人员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实现市民自我价值提升。
五是做大做强幼儿保育专业。2020年,区职教中心成功中报幼儿保育专业。自专业开办以来,招生人数超500余人,支持鼓励学生在“家门口”就业,区内就业率达50%以上。2024年1月,区职教中心成为川渝地区职业院校幼儿保育专业产教联盟成员单位。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受养老专业的技术性相对较强,就业前景不够广阔等原因影响,截至目前,区职教中心、重庆电力高专、潼南电大工作站均未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计划投资4.8亿元,在金福新区,按90个教学班、占地132亩、校舍6万平方米、学生4500人(在校学生3000人)规模建设区职教中心。届时,区职教中心可根据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开设养老服务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多措并举着力“一老一小”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而努力。
尊敬的程伟军委员,此复函已经薛荟局长审签,如您有任何意见,敬请提出,如果您有相关的思考或资源,也欢迎与我们沟通,以便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民政局
2025年6月19日
(联系人:胡华辉;联系电话:4455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