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2025年政协第192号提案情况的复函
潼高新区管委会〔2025〕166号
重庆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2025年政协第192号提案情况的复函
陈科帆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潼南区化工企业环境治理的措施和意见》(第192号提案)收悉。现将工作推进情况复函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策引导与法规。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北区不再引入化工项目,并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分类推动北区整改工作,化工项目实施搬迁或转产。对生产经营中可能产生臭气扰民情况或带来安全隐患的企业,原则上实施搬迁或转产,确能整改到位的,限期完成治理;对自愿关闭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和维稳工作。加强化工企业落实“一企一策”整改措施的政策支持和帮扶,推动化工企业整改按时序推进。对2026年12月底前未按“一企一策”序时推进整改的,依法依规责令停止生产。确保到2027年底,潼南工业园区北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废气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化工园区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环境管控更加精细,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进一步优化北区空间规划、产业规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育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管理,提升化工园区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水平,结合《重庆市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积极引导东A区内化工企业规范入园,同时提升污染物治理水平,完善各项手续,推进园区建设完善东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化工园区污水排放专管建设、四级事故废水风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二)约束提升企业环保意识与责任。通过组织环保培训、督促企业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体系等方式,组织环保培训增强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督促重点化工企业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开展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公开工作。
2025年来,通过开展化工企业日常巡查、危险废物专项巡查、臭氧防控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污染物治理专项巡查、环境风险隐患专项排查等39家次,交办环保问题负面清单,督促企业限期整改,进而提升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
(三)优化环境监测体系。摸底调查完成了园区内全部化工企业排污许可办理及执行情况,并对废气、废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监测因子按照排污许可监测要求开展监测,对监测频次不足、监测污染物因子缺项的,指导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按照要求整改。摸清了园区层面北区、东区地下水、土壤分布、基础数据、监测情况,联合区生态环境局收集近年来地下水、土壤监测数据,并形成一张表、一张图来指导环境监测下一步工作。
已建成智慧园区平台,重点废水排放企业、重点废气排放企业污染物数据接入平台系统,为园区提供污染企业前端感知系统,建立一体化智能环境监控预警应急体系,智慧决策园区环境污染问题。2025年潼南工业园区东A区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建成水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并与市生态环境局联网。
(四)推进清洁生产。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强化对涉新污染物生产使用排放企业、对重有色金属矿采选、重有色金属矿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及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行业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气态及粉尘等无组织排放、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等审核及监管要求,全市125家企业被纳入2025年度清洁生产审核计划。潼南区重庆金兴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属于2025年度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计划在2025年12月底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及验收工作。民丰化工属于2024年度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目前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及验收工作,并开展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组织开展了企业内部废水利用或采用高性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装备技术工艺达到废水减量排放目的,区域内合成材料制造采用高盐有机废水脱盐与浓缩蒸发高性能工业废水处理工艺,高浓度有机废水、高盐废水减量排放。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行业采用反渗透、超滤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减量排放。其他复混肥料制造、无机盐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等重点领域企业完成用水审计、节水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实施锅炉升级改造,实现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提高了重复利用率。
按照重庆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工业领域落后生产工艺装备集中摸排整治的通知》(渝制造强市办〔2024〕5号)文件要求。摸清掌握本区域工业领域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底数,形成了《企业摸排情况汇总表》和《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摸排处置情况汇总表》,为推动园区清洁生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五)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2025年已建成潼南高新区化工产业园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建立危化品环境风险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实现了企业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防范环境风险。设有智能化监控系统,提升危化品泄漏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现场安全环保日常检查,对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处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交办问题清单,存在重大隐患的采取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方式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六)促进产业集聚与园区化管理。按照要求化工园区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专家评审后,并取得审查意见或进行备案。2025年3月初完成了《重庆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组团A区(区块四)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25年3月中旬取得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意见,完善了空间规划与准入管控。促进产业集聚,实行园区化管理。加强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华沃德源、快思瑞科技2家化工企业污水排放专管,并预留后期化工企业污水排放专管管廊。加快建设东A区四级风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层面风险防控能力。安装完成园区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投入使用,实时预警溯源。已建成智慧园区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环境治理水平。
(七)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潼南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中设立了重庆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页,重点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园区规划环评审批进度开展信息公开,2025年进行了《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组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潼南高新区东区B区(区块五)详细规划修编 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公众参与座谈会通知,组织召开座谈会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八)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2025年,潼南将依托万利来、同辉气体等企业的氢能产业基础及氢潼新能源产业基地优势,加快建设氢能动力检测实验室、氢能动力系统制造中心,形成“工业制氢—母站转储—网点补能—辐射成渝—央地合作—共建共营”的氢能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以潼南为中心辐射成渝两地的氢能全产业链供应网络。潼南高新区与36氪集团共建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正式揭牌,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合作。中心聚焦城市品牌建设、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等,已吸引15家高成长科技企业入驻,推动区域科创地标打造。
二、下一步工作
突出技改提质,抢抓“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机遇,持续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突出招大引强,进一步完善“11744”招商运行机制,统筹配置产业链指挥部、重点区域驻点招商等力量,创新产业集群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做好全流程跟踪服务,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要完善招商队伍晾晒评比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锻炼,着力推动招商引资攻坚突破。
加大政策、资金、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两新”、“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策划包装,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大力推动金融机构融资、社会融资。争取重庆市级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统筹布局先导性化工新材料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此函
重庆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