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复函
办理结果:A
公开
潼文旅委〔2025〕52号 签发人:王芙蓉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
复 函
区政协人资环建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涪江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第074号)收悉,感谢你们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贵委的建议,区文化旅游委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全程督导,班子成员集体调研,指定业务科室具体落实,召开重点提案督办会2次,收到相关单位协办函3件。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聚焦航线拓展,打造文旅“黄金线”
(一)编制港区规划。区交通运输委结合正在编制的潼南港区专项规划,在原计划规划5个停靠点(双江客运停靠点、红岩嘴客运停靠点、姜家坝客运停靠点、湿地公园客运停靠点、云海蓝湾客运停靠点)之外,另将航电公园客运停靠点和幸福街花儿巷客运停靠点纳入该规划。建成潼南港区,将加强潼南与周边地区的文旅交流,激活文旅发展新引擎。
(二)拓展游览航线。协调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运输委等部门,统筹梳理涪江旅游资源,结合三区三线、已批复的《潼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结合《重庆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管理办法(试行)》(渝规办发〔2024〕9号)等相关资料,配合区旅投集团,进一步拓展游览航线,串联涪江“黄金水道”沿线核心景点,包括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双江古镇、涪江湿地生态廊道等,形成“人文溯源+生态观光”复合游线。 同时,加快遂潼一体化发展、利用涪江流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进一步提质诗画涪江、美丽潼城,开通潼南—遂宁跨省航线,实现500—1000吨级船舶通航,重现“涪江号子”水运盛景。
二、聚焦项目落地,筑牢发展“压舱石”
(一)推进双江航电枢纽建设。配合市交通运输委,启动涪江智能美丽航道项目,协调涪江航道重庆段、四川段提档升级,并加快推进潼南港前期工作,为畅通涪江“黄金水道”夯实基础。
(二)美化沿岸景观。协调区城市管理局,在涪江沿岸打造“文旅之脉”,即宽谷灯光带,进一步提升沿江的灯饰和夜间打卡点,让游客畅游涪江夜景;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梳理老旧小区、废旧仓库等国有建筑闲置资产,推进三块石电站博物馆等有年代感的城市建筑活化利用,布局建设城市文化书屋、口袋公园、打卡点、骑行道,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让城区变景区。
(三)推进涪江旅游环线公路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地方专项债,策划和配合实施双坝片区交通环线建设,打造最美环涪江旅游道路,目前已完成滨江路至金佛大桥、金佛大桥至双江滨江路、谭家桥至东安大桥、双坝蔬菜基地环线等道路建设,东升大桥及连接线已建成通车,双坝至双江航电枢纽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建成后将形成大佛-双江-桂林-城区的交通旅游环线。
三、聚焦配套提升,编制业态“繁花图”
(一)丰富双江古镇业态。持续推进“华灯初上”涪江不夜城建设,串联“夜游、夜展、夜宴、夜购、夜演、夜娱”文旅消费新业态,解读“华灯璀璨的商贸枢纽”“欢乐奔放的独特秘境”“巴蜀演绎的传说之地”“欢愉入梦的雅趣文都”“古灵精怪的童话乐园”巴蜀文化五大基因密码,叫响首个“文化+剧场+餐秀+游乐”的巴蜀文化超级IP,落地巴蜀文化,点亮夜间繁华。该项目预计在今年国庆建成,届时将邀请全国游客来潼,共赴一场美轮美奂的巴蜀文化之约。同时,我们谋划双江古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项目、“壮士出川”古镇军事体验户外运动基地等重点项目,拟争取纳入市级“十五五”规划“大盘子”,用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重塑双江古镇。
(二)丰富涪江沿线业态。聚焦大佛坝片区“涪江壹村”项目建设,持续推业态布局,2025年将续建大佛街道未来农场、大佛坝数字农业、智慧粮药示范产业园、时光街区A区及言子一条街等项目,新建“世虎画苑”、东盟风情园等特色招商项目,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域。同时,围绕“涪江奔腾·十里画廊”主题,利用大佛坝水域荒滩和闲置土地,建设露营基地、民宿,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核心区改造提升,优化景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让游客可以上船赏美景、下船可体验。
(三)谋划建设全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聚焦“世界宽谷·运动绿洲”建设,以涪江为核心,围绕“一心(潼南户外运动综合服务中心)、两廊(涪江城市运动走廊、琼江乡村运动走廊)、多点(双江古镇红色户外、体育公园山地路极、江心岛星空露营等10个运动组团)”结构布局,推进宽谷之渡·龙舟文化码头、宽谷之丘·路极运动公园、宽谷之野·潼州国际泵道公园、宽谷之镜·千岛鹭湖湿地运动探索营、宽谷之眼·九龙山动力飞行基地等19大项目建设,重点培育泵道、路极、水上马拉松、国际低空滑翔伞、内河帆船等5大赛事,形成“水陆空”立体户外运动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运动+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区、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四、聚焦文化赋能,锻造区域“强磁石”
(一)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建设“红色宽谷”。打通各红色景点的交通盲点,变孤景为群景。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创意设计文创产品,增强红色旅游表现力和吸引力,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展陈手段,生动再现革命历史场景。同时,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红色+绿色”“红色+古色”等复合型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二)挖掘石窟文化资源,打造“禅意宽谷”。统筹全区石窟寺资源现状,构建潼南石窟寺考古研究体系,依托“巴渝文物”市级数字应用,建立重庆石窟寺数字资源库,动态掌握全区石窟寺保护利用情况。抢抓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机遇,推进大佛寺摩崖造像保护利用和考古发掘项目,进步提升大佛寺西崖环境整治和业态提升,在大佛寺福缘公园建设楼阁形成城市和文化地标;依托大足石刻和安岳石刻,潼南打造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依托潼南博物馆,推出石窟文物精品专题陈列展览,完善开放石窟寺展示标识解说系统、游客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好川渝地缘相接、文脉相亲的优势,联合大足、安岳等邻近区县,推出石窟寺旅游精品游线,推动川渝两地石窟寺旅游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市场共建。
(三)挖掘特色非遗资源,打造“国潮宽谷”。系统包装太安鱼烹饪技艺、花岩女子狮舞等重点非遗,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我区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引导各传统非遗工艺加大与创意设计的融合力度,推动产品开发向家居、建筑、园林、娱乐、餐饮、服饰等领域拓展,生产实用价值和设计感兼具的文创产品。建设非遗产业对接平台,为有生产营销优势的企业与非遗传承人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同时吸纳社会资金,设立非遗产业创业基金,为非遗传承人创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培育“品牌+首店”“夜间+集市”“艺术+体验”等非遗消费新场景,打造融合市集、山水景观、灯彩、灯光秀、雾森、表演为一体的多媒体演艺秀,引进非遗工坊、汉服体验店等多种业态入驻,常态化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打造沉浸式非遗“国潮”主题街区。
五、聚焦前瞻布局,形成发展“一张图”
(一)组织开展“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战略规划研究。邀请著名城市品牌策划人、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教授,作《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潼南创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路径》专题讲座,针对潼南文旅发展提出策略与建议。配合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系统分析涪江潼南城区段自然本底及开发利用现状,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依托生态田园基地,立足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现代化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打造创新驱动、文旅田园共生、生态宜居的未来田园城市样板。规划确定大佛坝、桂林坝及金福岛围合涪江形成的50平方公里“东方田园睿谷”目标定位,升级“一带一环一核三谷六组团”空间结构,分类提出发展策略,系统重塑20公里滨江风貌。
(二)高标准做好“十五五”规划。已梳理文化、旅游、体育、文物、广电等五个领域的基本资料和项目需求,形成本领域“十五五”规划编制大纲、《潼南区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初稿)。与区发展改革委、区旅投集团等单位对接,形成上报的“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争取清单,争取纳入国家级、市级规划项目15个,其中涪江旅游度假区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大盘子”,双江古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2个文化遗产类,大佛寺景区设备更新、太安休闲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等10个旅游类,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潼州”体育公园和“天印琼江.乡村运动湾”等3个体育类项目拟争取纳入市级“大盘子”。
此复函已经王芙蓉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回执进行评价,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附件:打造涪江精品旅游线路项目清单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赵昕;联系电话:18302369202)
附件
打造涪江精品旅游线路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内容 |
责任单位 |
备注 |
1 |
“华灯初上”涪江不夜城。持续推进“华灯初上”涪江不夜城建设,串联“夜游、夜展、夜宴、夜购、夜演、夜娱”文旅消费新业态,解读“华灯璀璨的商贸枢纽”“欢乐奔放的独特秘境”“巴蜀演绎的传说之地”“欢愉入梦的雅趣文都”“古灵精怪的童话乐园”巴蜀文化五大基因密码,叫响首个“文化+剧场+餐秀+游乐”的巴蜀文化超级IP,落地巴蜀文化,点亮夜间繁华 |
区旅投集团 |
|
2 |
码头建设。打造双江客运停靠点、红岩嘴客运停靠点、姜家坝客运停靠点、湿地公园客运停靠点、云海蓝湾客运停靠点、航电公园客运停靠点、幸福街花儿巷客运停靠点。 |
区交通运输委 区旅投集团 |
|
3 |
提升沿岸景观景点。一是提升沿江灯饰和夜间打卡点,结合杨闇公故居资源,设置红色文化雕塑群、互动展馆,开发“红色主题”夜游灯光秀;二是在大佛寺景区(福缘公园)内修建古典阁楼,并进行灯饰布置;三是涪江沿岸复建或仿建巴渝传统建筑,恢复三块石电站等有年代感的城市建筑,布局建设城市文化书屋、口袋公园、打卡点、骑行道,让城区变景区。 |
区城市管理局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文化旅游委 区旅投集团 |
|
4 |
丰富涪江沿岸业态。一是打造宽谷之野·潼州国际泵道公园、恢复三块石电站等有年代感的城市建筑,布局建设城市文化书屋、口袋公园、打卡点、骑行道;二是在涪江沿线建设潼南美术馆、沿江植入酒吧、茶饮、酒店,利用大佛坝水域荒滩和闲置土地建设露营基地、民宿,引入品牌咖啡厅(如星巴克)、轻食餐厅、书吧,搭配落地窗观景位,主打“江景+社交”场景;三是在涪江水面或沿岸搭建舞台,策划《印象·涪江》实景演出,融合潼南农耕文化、龙舟赛、佛教故事(大佛寺元素)等内容。 |
区文化旅游委 区城发集团 区旅投集团 |
|
5 |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拓展涪江游船线路,一期将其拓展到航电公园、幸福街花儿巷;二期将形成大环线,由大佛寺北门的游船码头出发,线路包含滨江湿地公园-涪江大桥-潼南航电枢纽-航电公园-时光长廊-三块石工业博物馆-龙舟广场-双坝蔬菜基地-江心岛-幸福花儿巷-双江古镇-双江航电枢纽等景点,丰富游客体验。 |
区交通运输委 区旅投集团 区城投集团 |
|
6 |
打造50公里涪江诗画长廊。布局特色道路岸线景观,配套娱乐休憩观景等平台,形成串联涪江两岸的生态“彩练”,集滨江骑行、跑步健身、湿地观光、文化体验及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多最美环江路。 |
区城发集团 区旅投集团 |
|
7 |
水上体育经营业态。利用涪江自然滩涂及广阔的水体资源,布局沙滩球类运动基地、引入皮划艇、桨板、摩托艇等水上运动,定期举办水上运动赛事或活动,吸引年轻人和运动爱好者。打造亲子水上乐园,在涪江沿岸或江心岛建设浅水区游乐设施,如水上滑梯、戏水池等,配套沙滩、遮阳设施,打造家庭休闲空间。 |
区旅投集团 |
|
8 |
双江古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项目。项目位于潼南区双江古镇,2003年列入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建设内容:对古镇的历史建筑及公有建筑修缮及抗震加固、传统街巷立面路面整治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消防安防设施建设、数字化展示利用设施建设等整体性保护利用;进一步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利用历史建筑、既有建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设施,包括公益性展演剧场、生产传习用房、技艺展示厅等;四是对市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提升。总投资2亿元,预计建设年限2026-2030年。 |
区文化旅游委 |
正在推进项目可研及前期策划,需持续跟进。 |
9 |
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发掘项目。项目主要对大佛寺片区进行规划建设、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大佛寺摩崖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已纳入川渝石窟寺遗址公园重要建设节点,联动潼南其他市保和区保石窟寺资源打造中小型石窟典范。拟在大佛寺片区建设:一是实施石窟寺保护展示精品工程,新建遗址公园游客接待中心、数字化展陈室(含球幕电影、AR、VR等)、文物修复场间、文物库房、展陈场所、遗址博物馆等设施。二是完善保护管理设施、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排水、电力设施,配套数字化及新一代通信技术设备。总投资3亿元,预计建设年限2026-2030年。 |
区文化旅游委 区旅投集团 |
该项目已纳入巴蜀文旅走廊旅游规划,正在推进可研及前期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