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委员提案

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4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4-05-28


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43号提案的复函

张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域数字农业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潼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区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当前,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区正积极构建数字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在全市范围建成数字农业大脑,在数字化种植、数字化养殖、数字化加工等方面取得不错成效。

(一)推进生产数字化。一是打造数字农业大脑。抢抓数字化变革重大机遇,在全市率先建成区县级“数字农业大脑”,将全域内每块土地的性质、宅基地、高标准农田等27层多模态数据融合叠加,首创性实现全区256万个地块要素、35亿个数据的无缝叠加及智能分析,形成科学完整的“1+5+8+N”系统构架,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了统一、权威、标准的空间服务支撑。二是实施种植业三年数字改造提升计划。启动建设“柠檬产业大脑”,建成“稻田种养数字农业管理平台”“蔬菜‘1+6’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等一批数字物联系统,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共建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数字化新品种安全测试基地、万亩数字智能监测基地,对水稻、油菜、蔬菜、柠檬等主导产业“耕种防收”生产各环节进行周年研究和规程编制,生产效益提高15%。潼南稻渔数字种养多循环共生模式,成功入选重庆智博会参展项目。三是推动养殖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成远程监控系统平台,实行全区105个畜禽养殖场全天候实时监测。开工建设60万羽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智能化蛋鸡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蛋量1.6万吨、年收入达2.5亿元。接通重庆市畜牧兽医云平台端口,入群建成潼南“养殖场—镇街—区级”3级数字监督监管体系。

(二)推进经营数字化。一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矩阵。建设运营商务产业园,梯次建立以潼南电商孵化园、宗申电商产业园为引领,301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和284个“益农信息社”扎桩的两级电商平台矩阵。二是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实施百名电商人才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开设“抖音电商人才”“乡土网红”等专题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1000人次,举办“玉溪乡土网红选拔赛”,“唐小鱼”“欧敏”等一批乡土网红脱颖而出。三是塑造电商本土品牌。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组建电商协会,孵化打造“潼掌柜”“潼南六养优品”“严妹子”电商品牌,联品带牌参加“网上年货节”、西部消费扶贫周、小龙虾节、国际柠檬节及重庆618电商节等各类活动。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31亿元。

(三)推进管理数字化。一是推进双网共治“一张图”。线上分属地建立“潼心共治”微信群2058个,22.49万名干部群众进圈入群。线下划分建立“304个村(社区)—1935个网格(小区)—2216个微网格(楼层、楼栋)”网格,入网报道治理团队2.33万人,初步形成“线上”答疑解惑、“线下”贴心服务的工作模式。二是推进农业执法“一系统”。集成“十年禁捕”渔政智能监督管理、农资赋码销售监管等执法平台,打通接入各平台端口,汇入数字农业大脑,建立“AI预警+第一时间智能取证+就近网格执法队伍响应处置”运作机制,全时段监测管控全区466.45公里禁捕水域、123家农资门店。

三、数字农业存在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与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数字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数据整合不足。主要是数据分散不统一,缺乏相关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等标准,各物联网设备或管理平台之间还未实现共联共享,信息数据完整性、关联度不高,碎片化严重。

二是要素投入不足。数字农业建设投资较大,短期收益不明显,且后续管理运营要求较高,小规模企业及小农户参与意愿低。目前无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加之上级专项资金较少,区级又难以配套,只有少数试点建设项目有一定资金扶持,导致数字农业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不高。

三是专业人才不足。既懂农业技术、又熟悉信息化的跨界型复合型人才奇缺,农业信息化人才体系及队伍不完善,严重影响三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适应山地农业种植现代农业设备不足山地农业地理环境复杂,土地资源稀缺,农业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生产效益相对较低,缺乏因地制宜的现代化农业设备,数字农业的推广难度较大。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强化推广“云上潼农”数字化应用场景。扎实做好“云上潼农”微信小程序全区同步推广、全面覆盖、强化应用工作,积极运用数字化系统提高三农服务工作水平,加快全区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抢抓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机遇,依托国家级、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底座,完善归集全行业全领域数据资源,持续深入拓展和丰富“潼南数字农业大脑”应用场景,升级完善数字农业“一张图”,迭代优化“潼南数字农业大脑”,打造全区“三农”信息化决策、管理、服务的核心支撑平台和涉农系统整合的底座“大脑”。三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柠檬产业大脑”,打造覆盖全地图、上线全主体、穿透全业务、集成全服务、管控全风险的柠檬产业大脑,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未来工厂+未来市场”模式。四是加快智慧农业推广应用示范。强化农业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承接推广“长江治渔”“渝悦·防贫”“渝粮宝”“渝农经管”、慧加工等数字化应用落地。

此复函已经胡广建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58

(联系人:石春娟;联系电话:1363770299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