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65号提案的复函
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65号提案的复函
陈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潼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现状
全区建成4G基站3166个、5G基站1465个,5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100%,IPV6覆盖率达100%,互联网出口带宽200G,光宽带农村行政村通达100%,农村家庭覆盖97%;形成政务信息化应用台账48条,建成物联感知数目17794个;建设互联网小镇20个,建成商贸物流末端配送点256个,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
二、全区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推进生产数字化。打造数字农业大脑。率先构建数字农业服务管理平台。抢抓数字化变革重大机遇,在全市率先建成区县级“数字农业大脑”,将全域内每块土地的性质、宅基地、高标准农田等27层多模态数据融合叠加,首创性实现全区256万个地块要素、35亿个数据的无缝叠加及智能分析,形成科学完整的“1+5+8+N”系统构架,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了统一、权威、标准的空间服务支撑。实施种植业三年数字改造提升计划。打造“柠檬产业大脑”,建成“稻田种养数字农业管理平台”、“蔬菜‘1+6’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等一批数字物联系统,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共建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数字化新品种安全测试基地、万亩数字智能监测基地,对水稻、油菜、蔬菜、柠檬等主导产业“耕种防收”生产各环节进行周年研究和规程编制,生产效益提高15%。潼南稻渔数字种养多循环共生模式,成功入选重庆智博会参展项目。建成远程监控系统平台,实行全区105个畜禽养殖场全天候实时监测。开工建设200万羽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智能化蛋鸡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蛋量1.6万吨、年收入达2.5亿。接通重庆市畜牧兽医云平台端口,建成潼南“养殖场—镇街—区级”3级数字监督监管体系,推动养殖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是推进经营数字化。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矩阵。建设运营商务产业园,分功能打造潼南电商孵化园、宗申电商产业园,梯次建立区级以京东、苏宁、邮乐、易田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镇级以301个电子商务服务点的两级电商平台矩阵。壮大电商人才队伍。实施百名电商人才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开设“抖音电商人才”、“乡土网红”等专题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1000人次,举办“玉溪乡土网红选拔赛”,“唐小鱼”、“欧敏”等一批乡土网红脱颖而出。塑造电商本土品牌。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组建电商协会,孵化打造“潼掌柜”、“潼南六养优品”、“严妹子”电商品牌,联品带牌参加“网上年货节”、西部消费扶贫周、小龙虾节、国际柠檬节及重庆618电商节等各类活动。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31亿元。
三是推进管理数字化。双网共治“一张图”。线上分属地建立“潼心共治”微信群2058个,22.49万名干部群众进圈入群。线下划分建立“304个村(社区)—1935个网格(小区)—2216个微网格(楼层、楼栋)”网格,入网报道治理团队2.33万人,初步形成“线上”答疑解惑、“线下”贴心服务的工作模式。农业执法“一系统”。集成“十年禁捕”渔政智能监督管理、农资赋码销售监管等执法平台,打通接入各平台端口,汇入数字农业大脑,建立“AI预警+第一时间智能取证+就近网格执法队伍响应处置”运作机制,全时段监测管控全区466.45公里禁捕水域、123家农资门店。
三、数字农业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数据资源整合利用乏力。当前农业数据管理主要依托农业农村部门掌握的业务管理数据系统,其他涉农数据资源的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导致前端基础数据资源汇集不够全面,数据汇集广度不够。
二是部门之间缺乏数据体系沟通机制。网络信息整合共享体系不连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部、市、区不同层级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尚未形成,数据共享动力不足,导致“数字孤岛”现象突出。
三是数字建设成本较高。数字设备或数字系统普遍运营和维护成本高,电子信息化设施设备老化快,数字化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快,应用周期较短,经济效率低,应用矛盾突出。
四是现代农业设备难适应山地农业种植。山地农业地理环境复杂,土地资源稀缺,农业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生产效益相对较低,缺乏因地制宜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尤其是数字技术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的推广难度较大。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强化推广“云上潼农”数字化应用场景。扎实做好“云上潼农”微信小程序全区同步推广、全面覆盖、强化应用工作,积极运用数字化系统提高三农服务工作水平,加快全区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是抢抓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机遇,依托国家级、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底座,完善归集全行业全领域数据资源,持续深入拓展和丰富“潼南数字农业大脑”应用场景,升级完善数字农业“一张图”,迭代优化“潼南数字农业大脑”,打造全区“三农”信息化决策、管理、服务的核心支撑平台和涉农系统整合的底座“大脑”。
三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柠檬产业大脑”,打造覆盖全地图、上线全主体、穿透全业务、集成全服务、管控全风险的柠檬产业大脑,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未来工厂+未来市场”模式。
四是加快智慧农业推广应用示范。强化农业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承接推广“长江治渔”“渝悦·防贫”“渝粮宝”“渝农经管”、慧加工等数字化应用落地。
五是强化农业数字化人才的培育。重点开展针对返乡创业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关键群体,开展智能农业设备操作、数据分析、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营等信息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基层干部数字思维能力培养,着力建设数字农业技术服务专业队伍,积极鼓励现代农业数字化创新和创业。
此复函已经胡广建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7日
(联系人:石春娟;联系电话:1363770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