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委员提案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4-05-10

                         办理结果:A

                                   公开

潼经信委函202415                签发人:蒲骥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复函

彭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攻坚突破 助力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90号)收悉,感谢您对全区工业制造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企业数字化是现代化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是发展新时代产业链协同重要一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重要抓手。近年来,潼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关于“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锚定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数字产业规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全方位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一、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区全力引导、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组织、产品等全领域深度应用,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截至目前,潼南共有规上企业150家,累计开展启动智能制造诊断及能力评估企业52家;认定及涉及智能化改造项目企业75家,企业改造率达50%;引导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86个,其中市级重点改造项目涉及企业19家、项目24个(获得市级资金2512万元);完成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21家;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12个,其中景裕电子连续2年获评市级数字化车间。全区智能制造发展指数36.42,居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加强与中国信通院、黑马企服、浪潮等单位交流合作,通过入驻企业、政府购买、招引落户等方式为我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新增聚光新材料、富鸿祥科技、檬泰生物3个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新增檬泰生物、景裕电子、同辉气体3个企业技术中心;庆龙新材料、中防德邦、同辉气体、檬泰生物、景裕电子5家企业认定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指导帮助民丰化工、维尔美等29家企业获得20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奖励。目前,潼南区共有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3个、企业技术中心21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57家、“小巨人”企业1家。同时,弘喜汽车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企业,檬泰生物获批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成渝(潼南)中央厨房产业园纳入示范园区创建,潼南果蔬制品纳入全市“5+5”预制菜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园建设。

(三)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逐步壮大。围绕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融合型技术领域,加快前瞻性布局,面向行业需求,在通用设计中兼顾专业需求,打造可用性强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动民丰化工、金兴防水等4家重点企业建成5G+数智化综合管理平台,巨科环保产业园区成为全市唯一代表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园区星级评价“链洲”计划首批星级园区“数智运营赋能之星”;广泛推广制造业建设制造执行系统,开展“5G+边缘计算”“5G+AI人工智能”、5G应用场景建设,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推动“智慧药房”“智慧渔政”“互联网+智慧照护”“智慧校园”和“益农信息社”等16个千兆创新典型案例深入;聚焦汇达柠檬、檬泰生物等以柠檬为主导的特色消费品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带动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广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新技术,形成全生命周期食品质量管控和追溯能力,打造“一链一网一平台”生态。

(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加快推进千兆光纤网络、IPv65G网络建设,推动5G商用和规模化应用。截至目前,累计建成5G通信基站2100余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16.5个,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梯队。304个村居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5G用户达74余万户,完成10G-PON端口部署0.6568万个,占PON端口42.75%,光纤到户千兆接入能力家庭数已达42.04万户线,家庭网络覆盖率达146.09%,成为全国第二批双千兆试点城市。

(五)节能减排降碳有力有效。通过关停一批,转型一批,关停田家建材、中映机砖、亿源建材3家砖瓦企业;帮助维尔美纸业等20家企业进入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库,目前已有5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或市级绿色工厂;推动景裕电子获批2023年度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潼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纳入全国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

二、数字化转型面临新难点

一是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支撑企业转型。多数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强烈,但普遍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程度、转型方式、实施手段、达成效果也各不相同。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面临着技术创新、业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的挑战,需要企业实现在全局层面的有效协同。

二是中小企业自身有很多数字化转型困境。一方面,转型人才欠缺、数据采集基础薄弱、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现实基础,让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转型难度;另一方面,高昂的转型成本和有限的资源投入,造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为继。

三是存在核心数字技术及第三方服务供给问题。目前市场上的方案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企业、行业的个性化、一体化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市场上的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业务服务商良莠不齐,缺乏行业标准,选择难度较大。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加大政策支持引领。聚体数字化转型重点方向,指导企业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市级重点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按照“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区级补贴一点”的思路,及时修改调整现有资金政策,通过“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两方面加大资金引导,切实提升企业积极性。引进设备融资租赁公司,引导银行开发“智能制造贷”等解决企业缺资金等问题。

(二)加强分类精准指导。聚焦“3+3+N”产业集群,以“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全面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及能力评估,摸清企业现状,建立分类指导机制,针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宣传、指导、服务机制,推动不同层级企业的“智改数转”。对新引进企业,在项目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引导其按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要求开展设计、建设;对处于智能化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委托专家为企业“把脉”,梳理发展目标和思路;对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能力,建设数字化车间;对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内部全要素、产业链上下游甚至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打造典型示范应用。加大5G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支持重点企业加大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一链一网一平台”国家、市级示范项目,打造面向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示范应用智能场景。

(四)强化智力支撑保障。依托市级智能制造专家库、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设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组,为全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加大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公共实训、技能培训,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操作使用技能和系统集成、系统维护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根据企业摸排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入、培育一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搭建供需平台,做好服务工作。

(五)加强宣传培训学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及意义、优点好处、政策支持等内容,同时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在全区营造教字化转型的良好氛围。同时面向全区智能制造领域各层级领导干部、企业高管和相关技术人员等,常态化举办多层次、多类别的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对智能制造的认识;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现场观摩、系列对接等活动,引导企业面向职工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培训。

此复函已经蒲骥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425

(联系人:傅名鹏;联系电话:189963816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