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49号提案的复函
办理结果:A
公开
潼经信委函〔2024〕14号 签发人:蒲骥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49号提案的复函
郑小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成渝中部数字经济新兴高地的建议》(第249号)收悉,感谢您对数字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今年,我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紧跟全市“33618”整体规划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要求,全面融入数字重庆建设,打造成渝中部核心数字经济新兴高地。2024年,力争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达1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一、优化升级基础设施,筑牢数字经济“根基支柱”
(一)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坚实底座。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及时解决5G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加强对部门、镇街建设情况的指导,强化对所管辖区域的5G建设任务监管,加强推动项目落地;着力推进公共设施及附属资源开放,特别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资源,支持5G网络及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考虑5G基站建设需求。截至目前,潼南区现有5G站点2100余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城区已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光纤到楼接入速率达1000Mbps,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超过100Mbps。农村地区正以“网络联村”工程为重点,在全区农村实现“村村通”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光纤网络建设。
(二)持续推进软信基础设施落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培养,确保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等数字经济企业稳定增长;积极推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奇安信科技集团、浪潮云洲等软信企业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以柠檬为主导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解析二级节点已完成基础平台搭建,正在加速建设应用。
二、培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奔腾动能”
(一)深推数字转型赋能生产提质。一是全力实施“涪江奔腾”计划。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咨询诊断和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帮助企业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制造单元,完善梯次化培育体系,加速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贯通,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优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75个,项目186个,指导民丰化工、景裕电子等12家企业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2024年,力争建成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10个。二是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以柠檬为主导的特色消费品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已完成基础平台搭建,重点推进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新技术,形成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管理及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能力,激发“链主”“领军”企业行业引领效应,形成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一链一网一平台”赋能生态,重塑产业链协作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的数字化转型。
(二)聚焦数字产业形成生态效益。一是突出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路径。结合“3+3+N”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芯屏器核网”“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数字产品制造行业,加快重大项目引育、产业化落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进数字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壮大“北斗”及地理信息、大数据等集聚产业,做强人工智能、智能网络汽车、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细分产业,培育发展区块链、空天信息、低空领域等新兴未来产业。力争2024年引进电子信息及汽车产业重点企业2家、数字企业1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鼓励巨科环保产业园区聚焦主导产业推进“平台+园区”“标识+园区”融合发展,整体提升园区主导产业数字化水平,目前已成为全市唯一代表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园区星级评价“链洲”计划首批星级园区“数智运营赋能之星”。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重庆(潼南)农科城、成渝(潼南)中央厨房产业园、新农城建设,培育一批种养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产销精准化的智慧农业企业和数字农业工厂,力争建设5个农业智慧化示范基地。加速发展数字农业创新模式,建成天滋农业“柠檬物联网系统服务智能化平台系统”、汇达柠檬“数字柠檬物联网信息平台”、“农业720°云全景全息VR平台全景视窗总平台”等一批数字系统。三是统筹推动电商服务体系发展。完善智慧物流建设体系,推动建设物流综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业数字化供给能力,提升智慧商业应用能级,多维营销体系高效协同,培育壮大电商市场主体,力争建设特色电商平台5个。
三、提升治理与服务水平,深化数字经济“神经系统”
(一)围绕重点业务,推进政务服务数字转型。全面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品质升级优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窗口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无差别办理模式,稳步推动政务服务向“全科窗口”升级,为政务服务中心86位窗口工作人员配置全新的“一窗综办”系统账号,同步完成对84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流程的配置;依托“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系统对接、数据整合、业务协同,上线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46项,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坚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深入推进“一窗、一网、一次”改革,着力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认领上线64个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个人服务29个,企业服务35个,累计办件1.5万件次。
(二)搭建数字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群众幸福感。基于“双千兆”网络的超大宽带、超低延迟和先进可靠等特点,推动“5G+千兆光网”赋能行业应用,持续推进“智慧药房”、“智慧渔政”、“互联网+智慧照护”、“智慧校园”和“益农信息社”等16个创新典型案例的深入,为群众提供网上代销代购、农业科技信息、外出务工信息、备春耕科技助农等服务;完善“双网”共治架构与23个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加强“腾讯为村”推进,提高村(社区)基层工作效率,累计处置事件3.6万余条;加快推动“潼心共治”实景化呈现工作,打通治理服务“最末端”,目前正在梓潼、桂林、双江3个镇街开展试点工作。
四、强化要素支撑,打造数字经济“动力引擎”
(一)多元化促进数字经济集聚。调整传统补贴方案,依托重庆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数字经济企业予以支持,2023年共收到39家企业申报十八条项目61个,共计资金1088.01万元,目前正在部门复核中;鼓励金融机构面向数字经济企业开展质押授信、关单贷、订单贷、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做好应急转贷、票据贴现、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等工作,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对重大投资、R&D高的数字经济企业予以税收优惠,通过科研项目形式奖励给企业。
(二)多方位发挥人才政策效用。用好《潼南区实施“青柠计划”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试行)》、《潼南区“英才潼行”工程人才兴乡行动若干措施》和《潼南英才认定评价办法(试行)》等政策,审核申报“第二批潼南英才”23名,紧扣潼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潼南建设,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数字化领域人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壮大“塔基”人才队伍,积极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重要人才集聚地,打造数字化发展人才汇聚宝地。
此复函已经蒲骥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4月17日
(联系人:李明杰;联系电话:1911126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