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委员提案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4-05-05

                         办理结果:A

                                   公开

潼经信委函202413                签发人:蒲骥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复函

陈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3号)收悉,感谢您对数字经济和乡村农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基石逐渐夯实

(一)通信设施建设有条不紊。截至目前,潼南区现有5G站点2100余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城区已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光纤到楼接入速率达1000Mbps,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超过100Mbps。农村地区正以“网络联村”工程为重点,在全区农村实现“村村通”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光纤网络建设,从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区乡村300米以内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光纤网络入户,该工作仍在有序地推进当中,旨在为全区乡村及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24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通报了2023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重庆市潼南区成功入选“千兆城市”。

(二)网络专网打造蹄疾步稳。协调区域内移动及广电、联通与电信企业之间合作,推进700M900M规模建设,利用700M900M覆盖距离远、绕射能力强、信号穿墙能力强等优势,推动5G专网建设,协调相关单位及运营商携手共建,打造5G+千兆应用,帮助农村区域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潼南区已完成部分5G专网建设,打造了“智慧药房”、“益农信息社”和“乡镇综合治理高点位低时延监控应用”等创新典型案例,为群众提供网上代销代购、农业科技信息、疫情防控政策、外出务工信息、备春耕科技助农等服务。

二、政策与培养双管齐下,数字化动力逐渐激发

(一)全方位制定人才政策。制定《潼南区实施“青柠计划”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试行)》《潼南区“英才潼行”工程人才兴乡行动若干措施》和《潼南英才认定评价办法(试行)》等文件,紧扣潼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潼南建设,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数字化领域人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壮大“塔基”人才队伍,积极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重要人才集聚地,打造乡村及农业数字化发展人才汇聚宝地。

(二)整体化开展实践培训。2023年,潼南区聘请行业专家、高校名师、区级数字重庆建设负责人等,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开设六大系统与基层智治业务、场景应用开发建设等12门课程,分层分类开展部门轮训、专班干部特训、首席数字执行官专训等23次、3000余人次,确保机关干部数字化思维在线、能力在线,为开展全区居民和企业员工数字素养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核心业务骨干外出研学3次、交流数字化建设感想体悟10余次,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智人才大赛1次、数字沙龙3期,致力培养数字化发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调动全社会参与数字化变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数字理念深入人心,为乡村农业数字化发展注入强劲的新鲜血液。

三、企业诊断转型全速开展,数字化企业逐渐增多

(一)全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邀请市级专家针对企业进行一对一入企问诊服务,指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生产要素驱动能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18个(市级12个、区级6个),全区智能制造发展指数37.14,超全市平均水平。已推动雪王农业等5家企业创建区级数字化车间,作为次年申报市级储备项目,推动汇达柠檬、檬泰生物成功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累计完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

(二)全面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行动。邀请市级行业专家实施咨询诊断和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为朴真农业、川晴食品等10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通过现场“问诊把脉”,及时帮助企业找准转型过程中的症结点,针对痛点、难点提出适宜企业当前时期所需的转型建议。

(三)全程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和政策落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檬泰生物争取98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为汇达柠檬等6家企业兑现2021年十八条政策奖励资金110万,组织雪王农业、高标食品等6家企业申报2022年奖励资金247万。累计推动6家企业食品及农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为薯运来、旭源农业等8家受灾企业争取市级资金73.5万元,帮助企业快速恢复重建。

四、政务服务数智同行,数字化程度逐渐加深

(一)围绕重点业务,推进政务服务数字转型。全区全面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不断推进政务服务品质升级优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政务服务取得明显提升。一是持续深化“一窗综办”。坚持“窗口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无差别办理模式,稳步推动政务服务向“全科窗口”升级。政务服务中心已为86位窗口工作人员悉数配置全新的“一窗综办”系统账号,并同步完成了对84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流程的配置。二是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依托“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系统对接、数据整合、业务协同,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已上线1046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三是拓展“一件事一次办”。认领上线64个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个人服务29个,企业服务35个,涉及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新生儿出生、学生入学、就业创业、医疗保障、军人退役、公民身后等领域,累计办件1.5万件次。

(二)开发数字平台,促进政府群众信息共享。一是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初步贯通。成立推进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建设方案,完成了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软硬件部署,建成23个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双网”共治架构更加明晰,“腾讯为村”有效地提高了村(社区)基层工作效率,“潼心共治”企业微信打通了治理服务“最末端”,目前正在梓潼、桂林、双江3个镇街试点开展实景化呈现工作,后续将逐步推广至全区。二是充分发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效能。依托IRS平台开展数字资源编目与归集,形成政务信息化应用台账45条、物联感知数目128487个,公共数据编目2156类、27230项、归集数据总量超2200多万条,建成区级数据仓、23个镇街数据仓,实现数据一体化集成,届时将推动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促进政府、农业农村和居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五、产业发展携数共进,数字化发展逐渐增强

(一)软信与商贸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是软信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加快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培育,确保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等数字经济企业稳定增长,2023年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4%58.0%;积极接洽引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奇安信科技集团、浪潮云洲等软信企业,已全部签约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以柠檬为主导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解析二级节点已完成基础配套搭建,正在加速建设应用平台。二是商贸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2023年,潼南区共升级改造20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部分村级电商站点,新建集电商、快递、物流、仓储一体化的镇级物流配送站3个,累计建成92个,2023全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9.88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2.38亿元。

(二)新兴产业培育全新数字经济增长点。一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导巨科环保成为全市唯一代表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园区星级评价“链洲”计划首批星级园区“数智运营赋能之星”;指导民丰化工、金兴防水等4家重点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新技术等手段建成数智化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二是逐步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加速“芯屏端核网”加速集群发展,做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物联网等数字产业规模,笔记本电脑配件加工占全国1/3;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布局,贝思远、阿尔特等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建设有序,乐钢科技、棱镜能源等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企业投产。

六、法律政策加数前行,数字化环境逐渐良好

(一)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重庆市潼南区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重庆市潼南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方案》《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培训方案》等文件,提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积极组建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工作专班,设立综合、农业、工业、文旅、商贸、科技6个工作小作,组整和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明确以发展产业数字化为基础,立足数字产业精准招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启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增强推进数字经济建设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

(二)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农业相关政策。一是盘活存量。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导师指导、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机技术骨干、乡土网红等3600余人,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服务乡村发展能力。二是优化环境。聚焦农业科创平台提能专项计划,建成农产品资源开发专业研究机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双创基地等平台,受理发明专利23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项,引进新品种14个。严格落实高校毕业生新聘用为基层工作人员高定工资,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加大工资待遇保障力度,做到用事业、用待遇留住人才。

七、宣传推广不断推进,数字化思维逐渐提升

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通信企业做好千兆宽带及智能网联的宣传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进小区、进工厂等开展线下宣传;制作宣传视频,通过公众号等开展线上宣传。积极邀请群众参与智博会等大型展览,直观感受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种下“数智”的种子,提升数字化思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工作,全力实施“涪江奔腾”计划,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基础共性服务+行业赋能”的产业数字化体系,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发展,推动潼南农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的转变,迭代升级“三农”大数据、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应用能力。

此复函已经蒲骥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417

(联系人:李明杰;联系电话:1911126757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