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委员提案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92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3-05-15

办理结果:A

                                  公开

潼文旅委〔202333号               签发人:刘昌荣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92号提案的复函

秦培植委员

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区文化旅游新名片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近年来,区文化旅游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等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建设“高品质人文康养宜居区”的发展目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配套,适时出台各项政策,促进文旅、农旅、体旅、商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郊游潼南”全域旅游新IP,切实推动潼南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培育文旅业态。截至目前,全区有文化旅游规上企业31家、可达中高档酒店7家、5星级农家乐1家、其他乡村特色农家乐200余家。有柠檬系列、桑葚系列、花丝镶嵌、手鞠球、扎染、剪纸等特色旅游商品、文创产品400余种。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92%,全区年旅游人次突破1300万。

(二)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全区对外开放旅游景区(景点)32处,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处(杨闇公故里、大佛寺、双江古镇、陈抟故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处(崇龛镇明月社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花岩镇花岩社区),市级旅游度假区2处(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涪江旅游度假区),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16处。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双江古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4点(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崇龛千佛寺摩崖造像、杨氏民宅、独柏寺)、国家级传统村落3处(双江镇金龙村、花岩镇花岩村花岩场、古溪镇禄沟村)。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柠檬之都”“西部灯都“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相继取得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一带一路·休闲度假旅游名城、重庆最美生态旅游区、重庆市赏花胜地、文化软实力提升优秀城市、文旅融合发展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三)着力打造节会品牌。围绕“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节会主题,指导各镇街、企业常年开展菜花节、桃花节、梨花节、玫瑰节、龙多山非遗文化节、桑葚采摘节、小龙虾节、水果采摘节、国际柠檬节、年俗文化节等30余个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承办了第七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以节造势,以活动聚人气,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能力。推出夜游涪江、夜游双江古镇等旅游体验项目,举办不夜潼南·嗨吃嗨购节”“沙滩音乐节,推出夜游陈抟故里景区、香水百荷夜景灯光秀,打造沉浸式旅游。

(四)创新开展宣传营销。一是制作六个一宣传品。依托潼南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了巴蜀福地 相约一句响亮的宣传口号;设计制作了一本精美的旅游画册、折页、纸质和电子版旅游地图;全新拍摄了一部5分钟左右的旅游宣传片;创作了一首歌唱潼南的歌曲《潼川府之南》,短时间内实现百万流量;正在打造一台戏和开发一款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二是开展全媒体营销宣传。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重庆日报等中央、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潼南文旅。开通文旅潼南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利用市文化旅游委、惠游重庆、潼南微发布、文旅潼南、潼南旅游等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联动发布潼南文旅信息。常年在渝遂、成南、合安、潼荣等高速路T型牌、云雾山隧道洞顶、川渝轨道交通、高铁站等重要交通节点,成渝主要商圈以及区内电梯轿厢、商圈、出租车顶灯等平台投放文旅形象宣传广告,形成了多渠道、全媒体、立体化宣传营销格局。三是丰富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参加重庆“一会一节”“西洽会”“西旅会”“文博会”“智博会”等国家级、市级文旅展会活动;分时段推出春季赏花游”“红色研学游”“历史人文游”“生态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田园游13条精品旅游线路,向广大游客展示潼南文化旅游新形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数字化”这个关键变量、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宜居、开放、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推动潼南文化旅游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3年旅游产业GDP占比达到5%以上,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一)加强景区提档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新农城”“农科城”建设,提档升级双江古镇、陈抟故里、大佛寺、杨闇公故里44A级旅游景区和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和涪江旅游度假区2个度假区,使其成为常态化核心景区。努力创建国家级涪江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蔬菜小镇、花花世界、潼南博物馆。围绕“渝西快乐老家”品牌,挖掘潼南田园风光资源、滨江景观资源,融合传统农耕文化,打造3-5个高品质潼南共享农场(庄)。充分挖掘道教养生文化,双江历史文化古镇等资源禀赋,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二)强化旅游要素保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一是推进数字文旅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快速推进数字文旅建设。建设智慧景区、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二是优化旅游交通。推进旅游景区之间道路建设,形成旅游交通环线,增加火车站、汽车站到太安、崇龛等重点景区、重点乡镇的公交线路,开通菜花节等重点节会及景区旅游直通车,优化乡村旅游景点交通设施,增强可进入性。提档升级高速路下道以及火车站、汽车站到各旅游景区的沿线及景区内旅游标识标牌,提升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三是提升食宿品质推出小龙虾宴、生态蔬菜宴、全鱼宴、柠檬宴、豆腐宴等5大宴席,小煎鸡、唐肥肠、白酥鱼等18道特色菜品,黄桃罐头、袁凉粉、鳝鱼面等20余种特色小吃;鼓励酒店及农家乐评星,建设大佛坝新农城悠所、罐坝民宿、天台寨宿等一批特色乡村民宿。四是提升行业服务质量。邀请市内外专家开展住宿餐饮业和文化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培训会,举办行业技能大赛,并组织参加相关国家级、市级比赛,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五是开发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办潼南非遗文化超市,开设潼南好礼文创集合店,推出具有独特标识的书签、笔记本、主题丝巾、香水、护肤品、人物公仔等全新时尚创意产品。鼓励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开发具有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的特色旅游商品,打造潼南好礼文创产品品牌体系。

(三)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一是提质办好文旅活动。办好龙舟赛、田园马拉松、沙滩音乐节、水果采摘节、荷花节、国际柠檬节等大型特色节会赛事活动,鼓励指导各镇街、企业开展特色节会活动;持续办好周末音乐会客厅、“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打造一台戏并进行常态化演出,不断丰富假日文旅产品供给。二是推出精品线路。推进文化遗产与古镇游、乡村游深度融合,根据资源特色和时令特色,推出民俗文化游、红色研学游、养生美食游、康养度假游、乡村休闲游、农事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二是大力发展夜经济。以隆鑫步行街、嘉年华购物公园、时代广场等为载体,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打造“不夜潼南”地标和特色夜市街区,构建夜间经济集聚区。完善佛缘文创街区、大佛老场片区等商业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夜间经济示范区。提档升级“夜游涪江”旅游项目,打造大佛寺一双江古镇沿线夜间灯光秀,擦亮“涪江游”夜间旅游名片。常态化举办“不夜潼南生活节”,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形成业态多元、错位发展的夜间消费场所。创新夜间服务方式,联动线上线下,提供特色化、多元化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构建起促进夜间消费、彰显城市魅力的“不夜潼南”形象。

(四)创新宣传营销方式,着力提升对外知名度。一是创新宣传营销。依托新技术新媒体抓营销,继续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借助网红影响力探索做好网络营销;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细分市场抓营销,积极开展目标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国际、国家级、市级等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展会活动;广泛利用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线上线下做好宣传推广。策划推出高品质短视频和推文,创作一批蕴含潼南文化、民俗风情的文艺精品,讲好潼南故事、唱响潼南歌曲、编好潼南舞蹈。二是加强联合营销。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到云、贵、川等周边城市及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开展文旅推介会;组织外地旅行社来潼踩线;加强与彭水、遂宁、崇州、广安等川渝市(区)县的交流合作,持续推出区域优惠政策和旅游营销奖励政策,坚持区域联动,协同开展宣传推广,努力使“郊游潼南”旅游品牌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此复函已经刘昌荣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5月12日

(联系人:曾小林;联系电话:023-44590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