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09号提案的复函
办理结果:A
公开
潼文旅委〔2023〕31号 签发人:刘昌荣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009号提案的复函
何富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潼南区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议》(第009号)收悉。在此,对您悉心关注全区体育事业发展并提出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委领导班子对您的建议意见高度重视,就办理回复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组织相关科室对建议所涉内容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就您的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市体育局的鼎力支持下,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区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国家战略和《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以“三服务”为抓手,推动我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供给服务加速建设发展,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维护服务更加规范有序,全民健身宣传指导服务更加科学慧民,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效能更加健全高效。
一、加快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体育设施供给服务。
据统计,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3010处,共有体育场地面积151.77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3平方米。
近3年来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率先出台了《加快体育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补短板、强弱项,加速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多方协调,获得部门支持,对上争取中央、市级补助资金6000多万元,利用城区桥下灰色空间、城市金边银角、公园和绿地高质量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地面积大幅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增强。建成智慧健身长廊3条、乡镇健身广场3个、城市体育公园3个、社区健身点6个、农体工程34个、健身步道56公里,新建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共68处,新安装全民健身路径110套器材880件,维修更新城区体育健身器材236余处492件。其中,利用桥下灰色空间、城市金边银角建设体育场地,作为全市先进典型经验被央视、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华龙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今年已对上争取到项目补助资金994.5万元,利用全区金边银角闲散土地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经与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和镇街对接联系,拟对区体育场提档升级改造,新建卧佛镇滨河体育公园、玉溪镇体育公园、太安镇健身广场,实施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更新工程15个,采取“你点单、我买单”方式为全区40个急需健身设施的聚居点群众安装健身设施300余件,目前,所有项目都按建设程序和我委相关规定积极有序推进。
二、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服务,积极推进“体育智治”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维护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切实推动我区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维护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高效化。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制定了相关文件办法。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体育强区”战略,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加快体育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区体育局先后制定了《潼南区全民健身器材管理办法》《潼南区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实施办法》《潼南区健身器材使用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制度,并与区教委联合印发了《潼南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实施办法》,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设施向社会公众常态化免费开放。
二是加强日常监管考核,确保规章制度落地实施。 根据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加快体育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及主管部门规章制度明确要求,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我区体育场地设施日常维修维护管理工作,从2019年开始,一方面将体育工作纳入对镇街及相关单位的目标考核,形成全区共推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区体育局与各镇街、受赠体育场地设施村居分别签订了健身器材维护监管与赠送协议,有效地落实了全民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责任。近三年来,我局采取对上争补助资金和利用体彩公益资金等多渠道筹措经费,先后维修或更换健身器材236处共计492件。今年经委党组会研究报区领导同意,已安排维修资金约1000万元对全区受损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维修维护,现已完成立项,正在进行财评,按工程建设要求有序推进。
三是积极筹谋规划,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体育智治”服务。区体育局积极与区大数据局对接,正筹备将已普查完成的全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立数据库纳入区大数据局运用科技智慧手段统一监管,同时也积极与市体育局对接,争取补助资金建设潼南区体育智慧管理平台,推进体育服务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建设,现已完成“渝快运动”入驻和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客流量智能统计系统安装工作,初步构建起管理高效协同、服务普惠便捷、技术互联共享的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体育智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指导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科学健身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宣传指导全民健身,营造体育为民惠民科学健身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科学健身指南》宣传。每年利用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深入镇街和企业进行宣讲,发放《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1000余册和《重庆市全民健身指南》2000余册。
二是多形式大众化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每年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宣传车、展板等平台,宣传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知识,尤其抓住微信、抖音等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台定期推出科学健身微视频、科学健身小知识,在城乡公园内、健身步道沿途设置健身指导标识牌,引导群众科学健身,为健康中国赋能。
三是积极开展体育为民惠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全区13个体育协会23个镇街文化中心(分会)2000余支健身队伍、7个体育俱乐部、500余名“好体育人”志愿者和263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通过免费举办健身知识专题讲座,开展科学健身辅导培训,示范、带动和指导基层群众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每年均在400场(次)以上。2022年全区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3.31%、增长2.37%,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合格率94.8%、增长1.8%,有效助推了我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实施体育强区目标,持续深入推动潼南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落地落实,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紧紧围绕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开创体育发展新局面、聚焦“体育强区”着力提升全区体育发展能级、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渝西体育高地、聚焦“一区两群”推进全区体育均衡充分发展、聚焦“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促特色”推动全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高规格谋划、高质量规划、高效率助推、高标准建设26个重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2025年,将体育公园规划打造成国家级汽车运动基地和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建成国家级综合型露营基地、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水上运动中心、50公里“最美环江路”,同时,在规划建设的九龙山森林公园、福山公园、花千谷花卉小镇、金福岛文旅城等项目中高标准规划配套建成体育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实现体育强区、国家级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和全国青少年排球训练基地创建目标,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健身新需求,谱写我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此答复函已经刘昌荣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5月13日
(联系人:尹玉学 联系电话:1350948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