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代表建议

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60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5-04-09

A

公开

潼教委函〔202563号              签发人:蒋  俊

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60号代表建议的

复函

龚鸿秀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潼南本土优秀文化资源融入英语教学的建议》(第260号)收悉,感谢您对潼南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本土优秀文化资源融入英语教学,契合国家文化战略与新课标要求,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实践价值。

‌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工程

区教委坚持“以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理念,将其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拟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区文化旅游委、文化场馆、景区及学校,制定《潼南本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行动计划》,明确“课程开发—教学实践—成果推广”的实施路径。及时完成本土文化资源库建设,梳理红色文化、非遗技艺、自然人文景观等核心资源,按学段分类形成教学素材包,确保文化传承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聚焦重点,系统构建教学实施体系

一是‌分层开发课程体系。按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设计差异化目标。小学阶段以“趣味感知”为主,开发英语绘本、文化短剧;初中阶段强化“理解表达”,增设“潼南文化双语解说”实践课;高中阶段聚焦“批判传播”,开展“本土文化国际传播”主题研究性学习。二是‌创新教学与实践模式。利用AI技术打造虚拟文化场景,开展沉浸式语言实践。联合区文化旅游委、景区共建“文化英语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担任景区英文讲解员、参与“菜花节国际推广周”等活动;举办“潼南文化英语戏剧节”“红色故事英文演讲赛”,择优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协同联动,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资源整合机制。联合区文化旅游委共建“潼南文化英语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教案、课件、案例的全区共享;推动景区增设双语标识系统,开发英文版参观导览手册。鼓励学校与博物馆、非遗工坊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二是‌评价激励机制。将本土文化教学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指标,建立“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成果展示”三维评价体系。设立“文化传播小使者”奖学金,表彰在跨文化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师生。三是‌社会协同机制。联动媒体宣传优秀教学案例,通过“潼南教育”公众号发布学生文化英文作品,扩大影响力。引入高校、企业资源,合作开发“潼南文化国际传播”研学项目,打造“文化+语言+产业”生态链。

下一步,区教委将以英语教学为桥梁,让潼南文化“活”在课堂、“火”在实践、“响”在国际,培育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胜任力的新时代青少年。

此复函已经蒋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回执进行评价,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

                          2025318

(联系人:卓龙;联系电话:4457677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