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大数据应用发展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6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重庆市潼南区大数据应用发展局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6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李晓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数字化治理水平的建议》(第262号)收悉,感谢您对社区数字化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着力完善系统建设
一是完善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规范。编制《重庆市潼南区政务数字化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数字化项目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编制要求,进一步规范数字化项目在建设、验收、运维上的管理。二是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全域运行“基层智治平台”“腾讯为村耕耘者”“潼城e家·先锋共治”“潼心照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渝快办”“渝快政”“新农村智慧管理”等基层治理服务平台,推动数智赋能增效基层治理。
二、加强数据采集共享
一是开展数据编目归集。依托IRS系统,完成区县和镇街数据仓建设,开展面向部门、镇街的数据归集治理,归集医疗、人口、生态、城管等数据4785类、7267万条,向镇街下沉人口、房地屋等体征数据24万余条,数据治理合格率超99%。二是开展物联感知数据编目接入。按照市级重点物联感知目录清单,完成视频监控、智能燃气表、地磁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39类16万个物联感知设备编目,将其中14类8.3万个物联感知设备接入物联感知平台,上传数据919万条。
三、拓宽群众参与渠道
一是创设“双网”构架。组建2058个“潼心共治”微信群线上网格,推动1.4万余名党员干部、“1+6+N”治理团队2.5万人进圈入群,带动1.2万群众参与网格治理服务。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快响快处事项清单,网格长牵头组织“1+6+N”队伍化解网格问题2万余个。健全“双网共治”七单闭环机制,闭环处理网格上报事2.3万件,办结率99.8%。三是发挥网格作用。通过格格议事会、院坝恳谈会、工地车间会等,宣传惠民政策3800余场次,受众30多万人次。常态走访、动态掌握重点人群情况,发现并调处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8323件次、消除安全隐患209处。
四、强化干部数字思维
一是创新实施首席数字官制度。搭建由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重点业务科室长、数字化专业人才或外聘专业人才构成的“首席数字官+首席数字执行官+首席数字技术官”组织模式,设置首席数字官107名,首席数字执行官84人名,首席数字技术官4名,真正打造一支集“数字理念传导者、数字资源管理者、业务应用开发者、多跨协同创新者”的铁军,成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的中坚力量。二是开展数字化素养培训。围绕核心业务梳理、数据归集、一件事谋划、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等数字重庆建设主要内容,对全区干部分层分类开展部门轮训,累计开展培训38次,参训人员5000余人次,干部数字素养整体提升。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结合社区治理需求,持续围绕基层数字化应用开发建设、数据采集共享、群众参与治理、干部数字思维强化等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深化数字化社区治理模式,提高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便捷化。
此复函已经局党组书记李杰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回执进行评价,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潼南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4年6月4日
(联系人:韩景红;联系电话:1838044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