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着力解决当前困扰企业发展的多头执法、随意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近日,潼南区创新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项措施”,为全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实施“两个备案”,杜绝随意执法。实施涉企行政执法计划备案制度。全区各行政执法机关在每年年底前系统拟定、科学编制下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报区司法局备案,以加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统筹。实施重大涉企执法决定备案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执法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要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副本报区政府分管领导知晓并报区司法局备案,在备案过程中发现行政执法行为明显违法的,及时启动执法监督程序。
二是探索“两种模式”,压减执法次数。探索建立企业“安静生产期”模式。即每月的1-15日期间,除特殊情形外,各行政执法机关原则上不对潼南高新区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探索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模式。由区司法局会同潼南高新区管委会、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单位,拟定季度联合执法计划,由相关具体执法部门牵头,每季度开展一次涉企联合执法,有效化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
三是加强“两个建设”,提升执法效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人员认定管理,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实现高效执法。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注重线上线下结合,通过“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实现“不见面”检查,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涉企行政执法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落实“两个重点”,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落实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规定,实现执法信息及时公示、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严格落实执法追责审查。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执纪工作,强调执法工作纪律,从严从实查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职失责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并通报曝光。
五是畅通“两个渠道”,构建多元监督。通过定期开展案卷评查加强监督。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区司法局每年组织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通过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动全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推行特邀监督员加强监督。建立以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行业代表为主体的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全面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形成层级监督、专门监督、民主监督共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局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潼南区“十项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效能,护航企业安心生产,筑牢营商环境法治“屏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