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潼南动态

筑牢全社会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

日期: 2024-05-16
字体:

防灾减灾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今年的5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防灾减灾日”不仅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筑牢了全社会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洪涝、泥石流等各种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防灾减灾,须臾不可松懈。

防灾减灾重在“未雨绸缪”。有备才能无患,防灾胜于救灾。各地应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对重点灾害隐患进行科学评估、制定系统性应对预案、形成防灾减灾治理的新机制,并在实战演练中积累经验,以便更清晰地认识到防灾减灾中的不足,“对症下药”完善防灾措施,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效果。同时,结合本地区灾害风险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科普培训,在全社会营造防灾减灾的浓厚宣传氛围,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灾害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能力。

防灾减灾要从基层做起。基层一线面临灾害威胁最直接,而防灾能力往往最为薄弱,早防范、早发现、早预警,就能为早处置、早救援赢得宝贵时间和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层一线灾害损失。各地区应强化区域、部门联动,在防范、发现、响应、处置、救援等全流程、各环节形成高效衔接,提升基层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同时,还应将防灾减灾人员力量、物资向基层一线倾斜,针对基层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专业培训和实战救援演练,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理顺体制机制,力争将各类风险隐患发现在基层、解决在一线。

防灾减灾需要人人参与。灾难发生往往是突然的,危急情况下,每个人都是防灾减灾的“第一责任人”。要时刻保持对潜在危险的警觉,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要积极学习和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将防灾减灾理念融入日常生活,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要自觉排查身边的安全隐患,争当防灾减灾参与者,主动学习和参与避灾、逃生技能和演练,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共同守护安全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