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潼南动态

重庆潼南: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蔬菜宴”

日期: 2024-03-11
字体:

夜幕降临,重庆市潼南区大佛街道时光街区伙食团院子餐厅里开始热闹起来,服务员熟练地穿梭在厨房和餐桌间,忙碌有序地上餐。

石斛苗、藏红花苗、田七苗、板蓝根苗、人参苗……二十余款新鲜的绿色生态蔬菜占据了每桌餐席上的“C,配以太安鱼、小煎鸡等当地特色美食,沸腾的汤锅飘来阵阵香味,很多人专门驱车百公里来回就为吃上一口潼南蔬菜宴

潼南蔬菜宴以蔬菜的鲜、特、多、奇闻名,集荤素搭配、生熟兼备、有滋有味于一体,做到了火锅和健康饮食的巧妙结合,是一桌老少皆宜、美容养颜、健康养生、四时俱有的高品质、高颜值、高价值的独特美食盛宴。潼南区餐饮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右福说。

潼南的蔬菜宴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美食名片,但这张名片的真正内涵并不是仅仅停留在餐桌上,它的背后,是潼南农民数十年的蔬菜种植传统和潼南区近年来在蔬菜产业链上的持续发力。被誉为西部菜都的潼南,全区蔬菜种植从业人员12万余人,常年蔬菜播种面积超100万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西部菜都,近些年来潼南不断抓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将曾经以鲜销为主的蔬菜产业逐渐跃升为百亿级蔬菜产业集群,精心打造一桌产业链条齐全,业态丰富的色香味俱全的蔬菜宴

——品质过硬,带来舌尖上的幸福

作为舌尖上的幸福,味道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潼南蔬菜宴的经典美味,吃过的人都会对它念念不忘,但其品质为何优良,口味为何鲜甜,就不得不亲自到潼南,听一听蔬菜种植大户的种菜经

在潼南涪江之畔的桂林街道双坝社区,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家家户户自己种地,浅丘为主的坝地优势,土质肥沃、土壤富硒、水源丰富,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早在1999年,我们就已经建成了重庆市首个万亩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双坝社区主任李勇说,靠着种菜,2022年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7万元。

将视野放大,潼南是重庆蔬菜生产大区,也是重庆主城蔬菜供应重点区,以桂林双坝蔬菜基地为核心,全区蔬菜年产量近230万吨,蔬菜产量的1/3销往重庆中心城区,占中心城区蔬菜供应量的25%2023年,重庆市在潼南建设平急两用重点保供基地,潼南区副区长罗全良表示,基地的建设将更好地发挥潼南的蔬菜保供作用,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加安心。

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潼南蔬菜的好品质还离不开当地农民精耕细作的种植传统。

在双坝社区大地升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当地有名的萝卜种植大户刘世平,萝卜要有卖相,必须两头圆、带膘长。说着,刘世平顺手拿起刚刚清洗过的萝卜向记者展示,销往湖南、贵州市场的单个萝卜可以在3斤以上,销往北京市场的萝卜单个最好在2.5斤以下,销往广东的单个萝卜在2.2斤以下的最好销。

要发挥品牌效应,关键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要比市场其他萝卜品质高。为了种好高品质的萝卜,刘世平经常外出考察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在种植管理上按照标准和规范操作,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严格把控,确保执行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生产程序。

以前农户分散种植一些粮食和低价蔬菜,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统一品质,务农根本赚不到钱。潼南区小舟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亚洲告诉记者,如今各村各组建起合作社,种植特色农产品,还有区农业农村委的技术人员统一来指导,蔬菜品质越来越好。

目前,潼南种植蔬菜面积300亩以上的大户有173,区级龙头企业29,市级龙头企业15,专业合作社263家,成为西部绿色菜都建设的主力军和主攻手。

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潼南还着力打好绿色牌’‘安全牌,从无公害蔬菜到有机蔬菜,不断提升品质,变特色为精品。潼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胡广建说。当前全区通过绿色食品认证76个,有机食品认证43个。

有了品牌效应的加持,使得潼南蔬菜俏销国内外市场,坐上冷链运输车,从田间地头出发,穿过城市街道,跃上北京、河北、黑龙江、广州等省市以及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市民餐桌。

——打破鲜菜半径,潼南绿走向全国

酒香也怕巷子深,蔬菜亦然。曾几何时,被称为潼南绿的潼南蔬菜也面临着走不出本地销售半径圈,卖不出好价钱的困境。原因很直观——潼南蔬菜以为特色,但也有其特有的短板,运输时间长,蔬菜的口感就会大打折扣。如何让蔬菜走出去,潼南摸索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式。

地处重庆、成都两座中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交汇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潼南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的东风,让蔬菜走出重庆、走向全国。

2012年,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依托重庆市农科院技术支撑,重庆科光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潼南,作为一个市级蔬菜种苗中心,每年都会生产、推广各类蔬菜、糯玉米品种100余个,年均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

这是我们的王牌产品艳椒系列种苗,目前全国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科光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斌告诉记者。艳椒425”开启了国内加工型辣椒杂交育种先河,产量高、抗性好;艳椒435”适合做泡椒;艳椒465”“艳椒485”宜机收。艳椒家族不仅在西南食辣地区大面积种植,还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推广,获得市场广泛好评。

此外,中心每年还可培育甘蓝、苦瓜、萝卜等各类优质蔬菜种苗5000余万株,以潼南为核心,服务渝遂绵蔬菜产业带,种苗销售辐射四川、云南等多个蔬菜种植区域。

制种让潼南的蔬菜以种子的方式香飘四方,在他乡落地生根。同时,越来越多的蔬菜类精深加工产品,也助力潼南蔬菜走得更远。

走进朴真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白萝卜、甘蓝等有机蔬菜经过科学发酵、处理、加工后华丽变身为一盒盒酵素饮品、一瓶瓶发酵果蔬汁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选材、配料、炒制、包装……在重庆南徽融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火锅底料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生产,每天有超过30吨的火锅底料从这里产出,销往全国各地。目前,以豆瓣加工、酵素饮品、休闲食品加工等为主,加工产值达12亿元。潼南区农业农村委蔬菜站站长陈启武说。

潼南蔬菜产业香气不仅仅是先进的制种技术和加工技术,更有潼南农民积累多年的种植技能。

在双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张双坝外出包地区域辐射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为了放大优势,双坝社区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带着技术和经验走出去,目前已在四川船山、射洪、三台、康定等地规模种植蔬菜5万亩,在全国设立了200余个营销点,构建起立足国内、走向国外的销售网络,致力于让潼南绿绿满神州。

融入经济圈,谋取大发展,不止于此。20232月,在潼南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工作大会上,建成蔬菜柠檬双百亿产业集群等20件标志性事项的发布推进,掀起了发展的新一轮高潮,为潼南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刻下了鲜明的注脚。

——菜园亦公园,农旅融合扮靓假日经济

不仅好吃,还要好看。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强大,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曾经只种菜、卖菜的潼南,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把蔬菜从食物发展成观赏品,将菜篮子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看头、有耍头,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道路。

槽式栽培”“架式栽培等无土栽培的蔬菜翠绿油亮,茄子树上紫黑色的茄子挂满枝头,竞相开放的羽衣甘蓝美不胜收……走进位于太安镇罐坝村的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蔬菜博览中心,仿佛走进了蔬菜王国,多种名优稀特的蔬菜品种在这里展示,是集良种展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

近年来,潼南区委、区政府提出,以涪江为纽带,以产、城、景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快打造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培塑郊游潼南新地标,全面做靓周末到潼南文旅品牌。

站在潼南金佛大桥南桥头俯瞰,一眼望到菜叶子形状的造景,便是错落有致的原生态滨江堤岸——潼南蔬菜公园,一个沿着涪江而建的带状公园。

公园里各式各样成片种植的蔬菜和涪江对岸的桂林双坝蔬菜基地遥相辉映,成为了潼南绿的重要展示窗口。远远望去,田在城中融,城在田中依,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田园城市画卷。

为大力发展假日经济,潼南旅投集团依托涪江旅游度假区丘陵宽谷地貌,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新地标,形成了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都市田园会客厅。春节期间,推出滨江徒步赢年猪、幸福街花儿巷年夜饭、涪江烟花秀、无人机秀跨年夜、时光街区巡游等一系列迎新春活动,点亮传统年俗年味的记忆,促进假日消费。

在乡村拥有一小块地,种上蔬菜、瓜果,定期来照料,既可以体验耕作之乐,又可以享受美好的田园生活、乡村风光,是当下都市生活中不少人的新选择。郊游潼南·共享田园IP应时而生。

享受生活,回归自然,绿色蔬菜,假期来到双江镇金龙社区的粮蔬优共享农庄,就可以体验一把当农场主的快乐。整齐划分成一块块小方格的田间依次插着认领人的信息牌,地里种植的萝卜、豌豆尖等应季蔬菜长势喜人。农耕田园、休闲垂钓园、水果采摘园、时光花廊、咖啡馆、特色民宿、野炊火锅……新业态在不断涌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融合发展。

我们将继续推进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做强做优产业集群。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蔬菜饭,也让更多的人品味到色香味俱佳的潼南蔬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