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聚焦科技创新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潼南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赋农为抓手,加快创新创业新高地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的吸引力、创新资源的聚合力、创新成果的转化力,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潼南高新区北区的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金属锶、锶铝合金等高新技术系列产品,广泛用于电子、冶金、化工、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走进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几名工人正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忙碌着。在厂区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生产线各流程画面实时呈现,各项数据指标一目了然。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中控系统的数据采集、控制运算、设备状态监视、远程通信、实时数据处理和显示、事故识别追忆等功能,不仅节约了用工人数,还提高企业的装备数控化率,保证生产车间的高效低耗运转。”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勇表示。
控制中心内,生产环节全流程一览无余
“这得益于市区两级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好政策,在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时享受了优惠政策,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良品率也达到了98%以上。”胡建勇介绍,锶及锶铝合金作为轻量化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减轻自身重量的同时也减少碳消耗和排放,为提高生产效率,有力推动节能减排。
据了解,该公司原本只有2000吨的金属锶和5000吨的锶铝合金产能,自数字车间投用后,可实现年产5000吨金属锶和10000吨铝中间合金,且合格率提高27.26%,产品回收率提升13.1%,降低电耗37.78%。
近年来,潼南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仅一季度新增科技型企业57家、同比增长90%、达到882家,新增30家企业进入高企培育库、共9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家,评选檬泰科技、中防德邦等10家企业为首批创新标兵企业。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为12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335万元,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了18.4倍,是2022年全年成交额的2.9倍。
我区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区科技创新“1+4+3”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铆足干劲奋力推动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科技赋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颗柠檬如何发挥它的最大效能,让小小的柠檬蜕变成精油、柠檬烯、新型果胶等多条产业链发展?
靠科技创新。将科技引入当今经济发展,能够对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科学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科技人才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变革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优势。
为了达到一个柠檬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正忙着进行低酯果胶融合、样品长菌情况观察等实验,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多项技术创新檬泰在柠檬相关产业的研发上已经走到了国内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国内首套自主设计研发干湿一体柠檬果胶生产线,能做到从柠檬的油囊、外皮层、中皮层、果肉和果核里提取加工出数十种高附加值产物,让一颗柠檬果增值10余倍,实现对柠檬的100%加工利用。”重庆檬泰生物科技研发负责人刘雁成说,生产线每年可加工柠檬10万吨,预计产值10亿元。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世界首创柠檬六分离提取技术干湿法果胶生产线在我区正式投产,它能让一颗柠檬鲜果“吃干榨净”,显著拉长柠檬产业链条。除高科技生产线之外,他们还积极与浙江省农科院柑橘研究所、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等13家机构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高了柠檬相关产品质量,推动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推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只是我区科技赋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科技不断激发潼南农业发展新动能,与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市农科院深度合作,围绕蔬菜、柠檬及粮油建成多个农产品研发平台,推动“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升级,转化推广新技术16项,转化科技成果100余项,开发绿色食品、饮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五大类350余种产品不断涌现,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6—20倍,柠檬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一,柠檬、蔬菜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干湿共用果胶生产线
据了解,我区紧紧围绕柠檬、蔬菜、油菜三大产业链,成立了科技创新联盟2家、独立法人研发机构14个,创建渝西智慧农业研发中心、柠檬科技创新中心、专家大院、博士工作站等市级科研平台12个,为基层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及团队50余个,制定技术标准3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帮助解决柠檬种苗脱毒等技术难题500余个,为潼南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柠檬自动化生产线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数字政府部门转型,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聚焦一号工程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二十项标志性事件,以党建统领全面推进“785”三项重点任务,坚决扛起创新报表牵头责任,以科技招商加快我区战略新兴产业,着力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区科技局创新发展科负责人樊喜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