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小学营养午餐
教育工作人员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近年来,我区秉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求,狠抓“三个落实”,盯紧“四大环节”,扎实开展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完善体系 政策落实精准高效
家住柏梓镇的陈大爷近年来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连村里都有了幼儿园;二是没想到自己的孙女上幼儿园还有补助。陈大爷今年70多岁,儿子儿媳在镇上打工,他在家照顾身患疾病的老伴以及正在上幼儿园的孙女,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现在好了,基础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实施学前到高中阶段资助项目16个,共资助各类困难学生32735人次,拨付资金3151.82万元,实现“应助尽助”。其中:脱贫户学生9810人次,资助金额1196.04万元;脱贫不稳定户学生285人次,资助金额35.35万元;边缘易致贫户学生231人次,资助金额19.1万元。陈大爷说:“这项政策好,连这么小的娃都关心到了!”
在小学和初中,我区同样设立了多项家庭贫困学生资助项目。柏梓中学2021级学生小李(化名)家境十分困难,母亲在她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查出来“肾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全靠父亲一人挣钱维持家庭生计。进入初中后,尽管不用缴纳学费,但基本的学习与生活费用对有两姐弟上学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她曾一度感到无助甚至绝望。老师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后,及时帮她申请了“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和“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让她得以继续安心学习。
“国家给予我的资助,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小李表示,长大后会尽其所能,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帮助那些曾经和自己一样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带去生活光芒。
截至目前,我区在巩固“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共资助各类困难学生18372人次,拨付资金886.89万元。其中:脱贫户学生6294人次,资助金额380.86万元;脱贫不稳定户学生184人次,资助金额11.42万元;边缘易致贫户学生158人次,资助金额6.06万元;“三类”学生人均资助金额比其他学生高218元。
直至上了大学,家庭贫困的学生同样无须为无钱上学而担忧。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奖助学金各项政策。实施原建卡大学生学费资助项目,共资助在校大学生1849人,补助学费1312.4万元。实施民生育才资助项目,共资助大学新生4人,补助学费2.63万元。实施滋蕙计划,共资助大学新生314人,补助路费、生活费18万元。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通过“渝快办”受理申请信息527人,共办理贷款3240人,贷款金额2859.47万元。受助大学生人数和金额,分别比去年提高13.3%、18.08%。实现了教育资助全学段覆盖、高精准补贴,让教育红利惠及每一个需要的家庭。
注重宣传 工作落实精细有力
我区辖区内共有公办、民办各类学校184所,教育资助工作面临学生基数大、学校分布广、资助帮扶难度高等问题。为将“应助尽助”的惠民政策宣讲到每一位学生,让有需求的家庭感受到国家教育政策的温暖,我区采取“多点发力、三维一体”的宣传方式,通过教职工会、班队会、家长会、校园公开栏以及微信群等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向学生普及国家资助知识。同时建立“潼南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最新最全的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解除困难家庭学生的后顾之忧。每到暑期,我区还利用社区宣传栏张贴资助宣传海报,让更多有需求的家庭了解教育普惠政策,享受教育补贴红利。教育部门将各学段资助政策进行精细梳理,组织专人编印了《潼南区学生资助政策清单》,以此为政策依据,并根据各学段不同资助需求,向镇街、村居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公告》,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潼南区学生资助申请告知书》,向初三、高三学生发放《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实现教育资助政策“送货上门”,让家长一次性掌握申请条件、申请流程、资助标准等申报内容,为群众“有需即办、办即办成”,切实帮到他们“心坎上”。
此外,为确保帮扶对象精准,我区还组织工作人员联合学校通过教师家访、“送政策进万家”等活动,走村入户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排查困难学生,摸清其子女在校情况和享受政策情况,并积极与区民政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残联等相关部门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结合提升精准资助水平,并与学籍系统进行双向比对,建立并完善了覆盖全区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台账。通过双向比对,实现信息共享、数据精准排查,用“大数据”做到“资助无遗漏”,确保“不漏一户、不重一人。”
营养午餐 让每个孩子吃得健康
日前,记者在上和镇小学校看到,临近中午开饭时间,学校食堂的厨师正紧张有序的准备着孩子们的午餐。墙上公示栏上也公布着每日的营养菜谱:土豆炖牛肉、红烧鱼、炒肉、排骨汤等等应有尽有,营养搭配均衡。每天丰盛的午餐,让这里的每个孩子吃得非常开心。
“我们学校的午餐特别丰盛,有红烧牛肉、藕炖排骨、水果、绿色蔬菜,同学们都很喜欢吃,我每天都要吃两大碗米饭。”小学四年级学生张萌开心地向记者说道。
据介绍,上和镇小学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严格按照《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同时,学校食堂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堂卫生管理,规范食材采购行为和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科学营养配餐,提高供餐质量,真正让孩子们吃得满意,家长放心。
同样的营养改善计划在双江中学校有效实施。上午11点50分,正是同学们就餐的时间,大家在学校食堂内整齐地排好队,依次刷卡打饭,现场秩序井然有序。同学们的餐盘内荤菜、素菜搭配、营养的排骨汤,让人很有食欲。
记者了解到,自2020起,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市级试点区,我区坚持打基础、保底线、广覆盖、优效益、保质量的原则,强化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学生主动在校吃营养午餐,享受国家膳食补助优惠政策。学生营养午餐采用“4+X”模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午餐价格,指导价为5至9元,通过食堂为学生供应完整、丰富、可口的营养午餐。切实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让学生吃出健康,吃出快乐。
“近年来,共拨付7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膳食补助资金和食堂运行费1962.15万元,惠及学生2.3万多人,真正做到了让家长满意,孩子开心。”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道,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强学生膳食补助资金监管,确保补助资金全部吃到学生嘴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