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潼南动态

新期盼·加油干 | 潼南打造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引擎

日期: 2022-01-20

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根本要求。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7月,重庆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我区与南昌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

“南昌大学将加快推进重庆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技术研发、科研人才培养、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等优势,聚焦平台建设、企业创新、招才引智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潼南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在签约座谈会上说。

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揭牌成立,将集中资源建设潼南首个市级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标志着潼南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不过,这只是我区近年来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育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特色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我区科技型企业达到71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家,建成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个、市级研发平台43个、独立法人化研发机构14个,市、区级众创空间11家,国家、市级星创天地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科普基地3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培育区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国家火炬重庆潼南柠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已通过市科技局审定并向科技部重点推荐。”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人才是支撑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区有政策支撑、有创新平台、有创新主体,人才效益已经显现,迅速聚集更多创新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帮企业培育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潼南高新区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聚焦工业强区,打下千亿级高新区坚实基础。

“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企业的期盼,我们将着力在‘筑巢’‘引凤’‘育才’上下功夫。”区科技局负责人说,五年内,全区众创孵化平台面积将力争达到30万平方米,聚集企业和团队达到2400个,更加充分的发挥科技人才的创业潜力。市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达到15名、创新创业团队达到10个,企业研发(R&D)人员达到5000人,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00名以上。

人、财、物和政策等科技创新关键要素已经聚焦,外生动力有了,如何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企业才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必须出实招,进一步激发其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区人大代表、区工投集团副总经理江晓珊在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建议。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支撑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区)县建设,把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建成市级高端研发机构,申报国家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建成市级柠檬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10个,联合区内企业申报实施一批市级科研项目,推动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过1.5%。”针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及时作出回应。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竞争力”是实现区委“1356”发展蓝图的六项重点任务具体抓手的第一项。“狠抓创新提能级”是区政府工作报告“锚定发展目标,全面发力‘四件大事’”的重要内容。

目标已明确、任务已部署,实现美好发展蓝图,关键就在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抓好落实。

潼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围绕“3+2+1”现代产业体系,立足汇达柠檬、檬泰科技、正峰电子、中防德邦等龙头企业需求,引进和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区内博士科技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对接引入国内顶尖科创服务机构36家,推进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培育升级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

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将坚持走“创新引领战略和工业强区战略”重要路径,立足岗位、守正创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砥砺奋进、建功立业,用科技为千亿级高新区建设插上智慧的“翅膀”、腾飞的“翅膀”。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引进一批以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二是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将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建成市级高端研发机,加快推动国家火炬重庆潼南柠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强做亮“潼南农家”国家级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申报国家级孵化器。三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攻关模式,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带动园区研发投入强度大幅增长。四是实施协同创新推进工程,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大力度鼓励园区企业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五是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探索开展“科技专家兴企业”行动,持续邀请名校名师潼南行,集聚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科研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接地气、重推广、创新力强的区级科技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