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潼南动态

喜迎两会 | 代表委员为人民 履职尽责显担当

日期: 2022-01-05

   区两会即将召开,来自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和期盼,聚焦全区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深入了解民情、民愿,精心撰写建议、提案。他们主动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区人大代表黄卫华:

加强区域儿科能力建设呵护儿童成长

“人大代表不能只是个名头,更不仅仅意味着一份荣光,而是凝聚着责任和使命。我们作为群众选出来的‘代表’,应当倍加珍惜这份信任和托付,忠诚奉献,为人民发声,为群众解忧。”区人大代表黄卫华这样诠释代表职责。

“很多家长去儿科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儿科就诊都觉得人满为患。其实,家长患儿看病挤,医生也是超负荷工作。”

“近几年儿科发展比较快,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医护比例小,特别是护士工作量大,技术也有待提高。”

作为医生,黄卫华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致力于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黄卫华则注重在工作中倾听医护人员与病患的心声,及时向上反映基层群众的诉求。扎根儿科临床一线多年,他对基层儿童就医难体会颇深。

首先是儿科医护人员缺乏。据媒体报道,中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以上,患儿和儿科医生比例达到2300:1。

“培养一个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时间。”黄卫华说,儿科医生区域性数量分布不均衡,再加上家长往往愿意选择到大型儿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儿高度集中,医生难以应对。

“潼南城区三家医院都设立了儿科,但整体能力与周边区县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医院儿科医师能力更有待提升。”

黄卫华说,随着儿童就医量的增加,基层服务力量比较弱,医疗设备不足、技术能力欠缺等问题逐渐显现。如儿科病房布局及设备设施有待提升,儿科医疗服务管理有待规范,儿科医务人员配备不足等。

“另外一个原因,是儿科小患者都是被动就诊,小朋友来做检查不容易像大人一样配合,除医生之外,有时也需要抽护士来辅助。”黄卫华说,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不仅要在人才培养上给予更多投入和引导,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也要在硬件上加以支持。

“现在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已经实施,儿科能力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养育难易程度。我建议加大儿科医疗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儿童健康保障能力,为儿童健康成长护航。”

黄卫华认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第一份建议应该立足自己的专业领域,把儿科医护人员的呼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提出来。

从一名普通的临床医生,到区妇幼保健院的领头人,再到区人大代表,黄卫华身份的每一次转变,都是他对肩上责任的自我加码,但无论是“行医人”还是“代言人”,他都始终恪守“仁心、仁术、尽力、尽智”。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新任区人大代表,黄卫华时刻倾听民声,努力做到发言有质量,建议有分量。“作为卫生健康系统的新任区人大代表,我深知这意味着责任重大。我将更加担当作为,尽职履责,带领干部职工砥砺前行。同时要积极深入调研,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听取和反映群众诉求,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推动潼南妇幼健康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区人大代表李春容:

让便民休闲步道更加便民惠民亲民

“李代表,我是教师新村的居民,好久可以修条教师新村到佛缘公园的便民通道嘛?现在去佛缘公园实在是太不方便了……”电话那头,是大佛街道豆芽湾社区居民滔滔不绝诉说,新当选的区人大代表李春容则认真倾听,耐心的引导。

通话结束,李春容立刻前往居民所说的小区,拿出手机,打开计时器,按照去佛缘公园的路线开始行走。到达佛缘公园入口处,李春容看了看手机里的计时器,皱起了眉头。如果放慢脚步行走,要近40分钟脚程,而这是大多数居住在教师新村的老年居民所花费的时间。

李春容站在佛缘公园的高处,遥望对面的住宅楼,不禁想到,仅一条马路的距离,却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看着很近的公园,因绕路问题,部分居民享受公园休闲还是不太方便。她暗暗告诉自己,必须要找出办法,解决难题,让居民茶余饭后可以悠闲地漫步公园。

李春容来回走了好几遍同样的道路,每逢遇见和她同行的人,都会自报家门拉起家常,与路人驻足聊天,还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作记录。

“现在日子过的好了,我和老伴早晚都要出门锻炼,但是每天都要从马路上走过去,一点都不安全不说,空气也不是很好。”居民王大爷说。

李春容发现,居民们普遍认为早晚锻炼若不开车,步行往返家和佛缘公园都得从马路上行走,不仅失去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乐趣,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外在风险。

不仅仅是听取居民对交通不便的埋怨,李春容还十分善于引导居民说出自己的看法,她笑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大家的智慧,总能有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到办公室,翻开笔记本,李春容开始在电脑上敲下了今年的建议。汇集了群众的智慧,提出了让便民休闲步道更加惠民的方案。她借鉴了许多城市的做法,准备在大会提出两个方案。

“希望将原本的小桥湾健身步道延伸,在原本佛缘公园的陡坡上进行设计,用“之”字型将光秃秃的陡坡变为可以步行至公园的道路。”李春容说,按照这一方法,将大大缩减从教师新村方向到佛缘公园的距离,将为居民单面出行节省30分钟左右。“如果经费充足,建设人行立交桥则更为方便,从教师新村方向至公园仅需5分钟。”

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李春容立足自身职责,开展了一次次实地调研,最终形成了一条关于休闲便民步道惠及周边居民的建议。

“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李春容,她说,她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区政协委员李玖蓁:

为解决城区停车难建言献策

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即将召开,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潼南各界别委员积极展开调研,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这段时间,区政协委员李玖蓁积极准备“委员作业”,用了大量时间走访调研,准备围绕城区智慧停车方面建言献策,以提升街容街貌,解决市民“停车难”的问题。

90后的李玖蓁是重庆泰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区政协委员后,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尽心尽力履职尽责,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聚焦民生福祉,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成为政协委员之前,我的工作重心都在地产方面,担任潼南政协委员后,主要聚焦对口的人资环建领域,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李玖蓁说,区“两会”召开在即,她最关注的是城市停车难问题。

李玖蓁告诉记者,她在平时吃饭购物时发现,潼南大大小小的街道旁常常停满了车,由于目前基本是人工现场收费,2元每次,时长不限。这样近乎免费的停车模式直接导致了路面车位的紧缺和路面乱停乱放的现象的加剧,相反,各类配建车位反而利用率不足。

发现问题,她便对潼南停车收费现状展开了调研,目前潼南城区共有停车位42205个,其中城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居民区、地下车库等各类配建停车位33959个;道路内的停车位8246个,这其中收费的车位3080个,免费的车位5166个。

“我了解到目前解决停车难问题比较先进的方法就是停车智慧管理系统。”李玖蓁说,想要提高停车场的服务质量,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来提升。“随着城市数字化发展,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是大趋势,但我在走访调研时还是发现了一些潜在问题。”李玖蓁告诉记者,部分市民对采用计时收费不够理解,毕竟与之前相比有一定落差,在前期收费阶段容易引发矛盾。另外,一般路段、重要路段收费标准不同容易导致一般路段可用车位紧缺、而重要路段车位资源利用不充分。

为了让智慧停车项目能顺利落地,让群众理解接收,李玖蓁想出了一系列办法。智慧停车项目的推进需要区城市管理局对路内停车收费管理通告发布,对日常收费的监管,对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和设施设备的督促;区发展改革委完善新停车收费标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对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和配建停车场规划建设等。同时,引导市民理解、支持规范城区路内停车管理工作。另外,要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强城区车辆违法停放的查处工作,形成严抓严管态势、督促驾驶员自觉规范停放车辆。

“希望能够在此次区‘两会’上听到关于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好消息,以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建设,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李玖蓁说,今后,她将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和监督的独特作用,继续加强走访调研,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


区政协委员张元海:

建议开展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即,委员们也纷纷准备好了建议,集中反映了各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来自区卫生健康委的政协委员张元海也备好了自己的提案。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张元海说,“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滞后。”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整体搬迁了区精神卫生中心,实施精神卫生中心二期项目建设,镇村精神卫生联合管理服务小组全覆盖,重精患者规律服药率达73.92%,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已纳入我区社会治理“十四五”规划。张元海认为,我区仍存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滞后等问题。为此,他建议:由区委政法委、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在我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搭建三个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张元海表示,“一是在区、镇(街)、村(社区)综治中心设置心理服务室,配备专(兼)职人员,2022年底前实现全覆盖,特别是人员配备方面。主要为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疏导、咨询、干预和社区心理康复,引导心理行为问题人员到专业机构就诊;二是在各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咨询服务;三是建好专业平台,区精神卫生中心要加强对心理咨询队伍(区、镇、村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及学校心理健康师资等)的培训、指导,重点开展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

此外,他建议组建三支队伍(区级心理服务专家队伍、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各级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完善三项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追责问责机制),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引导广大群众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实现区党代会擘画的十四五发展蓝图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