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潼南动态

产业兴旺动力足 美丽乡村谱新篇

日期: 2021-08-20
字体:

塘坝镇龙珠社区“龙珠田园”。


8月19日,全区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召开,由区领导带队,各相关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红色美丽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等参会人员先后深入到全区多个镇街乡村示范点,观摩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培育等情况。大家一路看一路议,在参观中学经验、找差距、促提升,在交流中明思路、鼓干劲、谋发展。


小渡镇双屋村空心菜线上成交达50多万元

来到小渡镇双屋村隆福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赏心悦目,一排排、一列列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大棚里,空心菜满目新绿,长势喜人。

“公司与大型商超如重百、永辉、谊品生鲜等合作,与线上平台如美团、拼多多等合作,初显成效,目前空心菜单品线上成交额达50多万元。”双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管理人员胡军正告诉记者,依托小渡藤藤菜品牌,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取得了良好收益,下一步,将继续抢占需求市场,科学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做到小渡空心菜单品占到重庆市场70%以上份额,打造成为行业内的“明星”产品。

据悉,双屋村集体经济发展于2019年,由村集体与潼南区隆福旺专业合作社采取混合股份制模式经营。累计投资400余万元,种植藤藤菜230亩。村集体占股51%(其中村集体经济占股23.2%,村民占股27.8%),企业占股49%。2020年销售收入240余万元,当年利润收入110余万元(已全部用于2021年扩大生产投入)。今年截至目前,实现销售收入120余万元,预计全年收入300万元左右,利润收入130万元左右。


柏梓镇黎家社区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

在黎家社区柠檬种植园里,成片的柠檬树郁郁葱葱,树上挂起了一个个青黄色的柠檬,看得人垂涎欲滴。

近年来,社区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三向发力,打造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了重庆济恒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龙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好兄弟花椒种植家庭农场等10余家规模化种植企业,流转土地发展标椎化建设柠檬种植园745亩、花椒种植园970亩、莲藕种植园500亩、枳壳种植园150亩,年产值突破1800万元。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对产业质量管控,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标准管控,年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0%。”社区书记夏洪林介绍道,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民土地流转收入90万元、入股分红4万元、务工收入13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3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同时,村集体整合资金20万元入股夏氏生猪养殖场发展集体经济,每年保底分红1.2万元,去年共计分红4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


宝龙镇豆桥社区“三变改革”助力集体经济发展

豆桥社区作为宝龙柚子的主产地之一,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一村一品”划分土地类别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以柚子种植为主导产业。

为了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和柚子产业,社区两委多次召开社员大会与居民耐心交谈,宣传集体经济模式和政策上,推进“三变改革”。“目前集体经济已经完成土地整治及开荒500余亩,种植柚子400余亩。间种辣椒80余亩,已卖出20余吨。种植榨菜80余亩,收益9万余元。”社区主任张吉平说道。

社区集体经济本着“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农民变老板”原则,由社区集体加居民土地入股和现金入股的模式组成。效益分配采用按股份分红的方式进行,其中社区集体占20%,30%用于集体经济后续发展,剩余50%按照股份量平均分配。

“原则上前3年都不分红,如林下套种产生了收益,将继续投入集体经济。3年后所产生的收益召开股东大会根据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表决确定是否分红。”


塘坝镇龙珠社区花椒产业年产量达1300余吨

记者乘车来到龙珠社区“龙珠田园”,沿途车窗外一片片的花椒树,绵延不绝。

近年来,龙珠社区大力盘活土地资源、壮大特色产业,同时强化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带贫益贫效果。

据悉,龙珠田园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2660余亩,业主投入1800余万元发展富硒花椒种植,目前年产量达1300余吨,年产值达1300余万元。基地流转脱贫户45户土地,流转收入2.1万元;广泛发动群众到产业基地就近务工,实现务工收入214.22万元,其中脱贫户15人,务工收入27万元;已举办两届花椒采摘节,分管区领导“直播带货”,提档升级“龙珠田园”景区,动员群众发展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太安镇罐坝村“四个一”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竹篱笆的围栏、手绘的墙面、干净整洁的庭院……,在罐坝村村民的脸上时刻洋溢着一脸幸福的笑容。

为切实改善村庄环境卫生,优化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太安镇探索“四个一”模式,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转变一个观念。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身先示范、以上率下,坚持常态化下村开展入户走访,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各村(社区)书记、主任抓落实,全镇党员干部、志愿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共建美丽家园的热情,引导老百姓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成立一支队伍。组成“环境整治小队”,带头深入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池塘沟渠和村庄衔接处,对村庄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宣扬文明新风。

坚持一场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持续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全面部署、积极行动。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入联系村(社区)入户开展大排查大清理,多形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持续改善乡村环境。

建立一份公约。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组织党员群众制定卫生公约,写进村规民约,做到家家户户整洁规范。并通过开展“最美庭院”、“卫生示范户”等活动,评选先进典范,在各村形成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