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巩固和提升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纪实
工作人员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环境整治。
志愿者清除楼栋“牛皮癣”。
志愿者打扫清洁卫生。
全国卫生月,宣传爱卫知识。
投放灭鼠药物。
安装捕“蝇”笼。
执法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登记。
小区灭蚊虫消杀作业。
核心提示
作为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卫生城市”是潼南人民追求的梦想和目标。2017年7月14日,潼南与全国68个城市一起,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卫不是终点,“巩卫”始终在路上。自创卫成功以来,全区上下把授牌作为国卫工作的新起点,依然人不解甲、马不停蹄,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工作重心从“创”转变为“管”,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聚焦民生补短板,持续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真正把潼南建设成高品质宜居城市。
五年创卫路,终捧牌匾归。在成功获取国家卫生城市的殊荣之后,如何巩固提升创卫成果又成为潼南人民一项“弦不松、心不散、力不减”的新课题,全区上下完善长效机制,制订常态措施,聚焦民生补短板,城区环境面貌、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真正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创新机制 呵护城市蜕变
创卫不是终点,“巩卫”始终在路上。自创卫成功以来,全区上下把授牌作为国卫工作的新起点,依然人不解甲、马不停蹄,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工作重心从“创”转变为“管”,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推进机制,持续推进“双包双保”和“双督双考”,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统筹、协调、检查等工作。
“双包双保”,即区级领导包片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包网格,建立健全区——单位——镇街——社区(村)四级爱国卫生工作网络体系,各级各部门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宣传发动到位、问题收集到位、处理整改到位。“双督双考”,即专班督办与部门督办相结合、专项考核与模拟测评相统筹,大力开展明察暗访。我区组建督查专班,常年督查形成常态。督查专班每日全域开展现场督办,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找“问题”,现场通报,限时整改,对推诿、不履职或者履职不力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坚持实行“大员”上阵,成立以区长为指挥长的指挥部,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任务,将建城区划分为123个网格,实行网格责任管理,各镇街、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长期坚持一线办公,现场调动各方力量,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确保国卫巩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为了发动市民广泛参与,我区开展全方位、高密度、多形式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专栏、LED显示屏等平台传播以爱卫、国卫为主线的各种知识;组织禁烟控烟、文明劝导、义务劳动等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卫、国卫、健康教育、卫生常识;遍布各公共卫生场所的健康教育专栏令市民驻足;公开信、倡议书、流动宣传车、文艺表演……多种有效宣传载体,让市民感知创卫必须人人参与,众志成城。
一次次的推进会、协调会,一次次的大战役、大行动,使问题一个个得以解决,瓶颈一个个得以突破。如今,无论是商家还是居民,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自觉维护好门前三包,整洁靓丽、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逐渐显现。
聚焦民生 扮靓城市环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测评体系,需要潼南多维度发展、多元化进步、多角度调整、多命题破解。
“这门口以前几个大坑,一下雨就积满了水,我们都没的地方落脚。现在好了,路平整了,也不积水了,我们出门都方便了。”日前,家住凉风垭欧鹏商圈一楼租户王阿姨向社区网格员表示感谢。由于常有大货车从此经过,路面被压坏,影响了附近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梓潼街道豆芽湾社区很快联系施工队对破损道路进行了修复。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服务民生为主线,不断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修补城区沥青路面6100余平方米、人行道地砖14900余平方米,抢修各类损坏护栏共1120余米;新安装夏露街、龙潭路、金田路、向阳路、春阳街、朝阳路等15个十字路口LED中杆灯共75盏,日常检修路灯4770余盏(次),截至目前,城区路灯
总数达17420盏,亮灯率、完好率均达到98%以上,实现了路网结构优化、道路功能提升、群众出行便捷的目标。
我区对照国家卫生城市8个方面40条标准,组织各镇街部门开展回头望,从市容环境、农贸市场卫生、餐饮业与重点场所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城中村与城乡接合部等方面开展拉网式排查,综合整治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全面清理积存垃圾、拆除或改造旱厕、治理油烟问题、禁止售卖活禽等问题。
城乡接合部一直是城市薄弱环节,为破解难题,我区不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每年都下大力开展一系统整治活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清理了各类违规现象;对城郊、园区车辆带泥上路、未密闭运输等违规行为强力监管;整治占道经营、规范流动摊贩,清理乱贴乱画、乱堆乱放、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促进形成常态长效。
城市面貌关系城市的生活品质,与人民的满意度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区加强对城区重点区域“十乱”现象进行综合治理,取缔各类违规占道摊贩7.6万余起,规范骑门摊5.9万余起;整治违法建筑907件、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没收违法收入335.1万元;拆除各类违规广告、店招店牌、喷绘、横幅、落地灯箱等4008处,23906平方米;加大脏车管控力度,组织人员在五湖四海、大佛寺老场口设置卡点全天24小时严查冒装撒漏车辆,检查过往砂石运输车辆18240余台(次)。
城市容貌日益美化。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05.6公顷,2018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1.8%(因市规划局未测定当前建成区面积,暂不能计算当前绿化率)。公园绿地面积351.1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4.41平方米;完成潼南蔬菜主题公园、金潼广场、大佛寺湿地公园、音乐百花园一期、金福坝湿地公园和莲花寺公园一期、东安大桥桥头广场、涪江大桥桥南公园建设和潼南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恢复重建工作,全区公园广场达到29个,让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
初夏时节,漫步潼南的大街小巷,人们惊喜地发现,道路更加通畅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得更美了,一条条愈加干净的街道、一个个绿意盎然的休闲绿地、一座座愈加美丽的健康主题公园,一座城,所有人,为了巩固创卫成果这个共同的目标持续发力,城市正在美丽蜕变。
久久为功 锁定常态长效
“巩固创卫成果,建设美丽潼南,必须形成长效机制。”我区牢牢树立抓“长”、抓“常”的意识,完善长效机制制订常态措施,持续提升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打造干净城市提升行动,将城区扩展区29.88万平方米纳入专业保洁作业范围,城区清扫保洁作业全覆盖,作业面积达到526.04万平方米;城区主要街道全天保洁时长超过16小时,采取机械化冲洗和人机配合的方式,对城区道路、公园、广场、院坝、开放式小区、背街小巷全面冲洗到位,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机械化作业率达90%;对城乡结合部,安排路面养护车对道路及人行道进行冲洗,确保道路干净整洁,采用快速保洁车协助清除路面零星垃圾,对积存垃圾、大件垃圾进行及时清理;严格道路扬尘控制,配备道路冲洗作业车辆60辆,每日2次对城区核心区域实施雾炮车降尘;环境卫生作业问题查处发现率、处理率达到100%。
区城管局以夜市管理为重点,加强违规占道管控;以除癣行动为切入点,加强小广告治理;以环卫设施管护为着力点,加强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区面貌和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各农贸市场驻场办公,规范农贸市场管理,按行业标准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完善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全面禁止活禽和野生动物交易,推行活禽市场“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措施,确保满足当地居民的生鲜活禽产品消费需求。全面开展环境卫生脏乱差、四防设施缺乏、证照不全及卫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整治。
为了常态整治重点场所经营行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我区对“七小”行业、住宿业、沐浴业、美容美发业、游泳场所,城区学校和托幼机构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教学和生活环境等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台账,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拉网式排查,对证照不齐的限期补办或关停,对卫生、消毒、保洁设施不全、落实不好的现场指导纠正,对无禁烟标识的当场发放张贴,对网吧吸烟行为当即批评制止。
为了常态整治城市秩序,我区加大文明施工和环境卫生巡检力度,严格落实在建项目封闭施工,落实扬尘治理要求。全力整治散装货物运输抛撒、乱倒建筑垃圾、出店占道经营、违章建筑、油烟乱排放、车辆乱停靠等行为,劝导非机动车和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确保社会秩序文明、卫生、安全。
几番风雨兼程,几载春华秋实。创卫,改变了一座城市,造福了一方百姓。然而,创卫没有终点,“巩卫”的深入推进,改善的是民生,凝聚的是民心,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让潼南这座城市从“里”到“表”都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