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潼南动态

潼南:风驰正劲扬帆起 “六养”明珠展未来

日期: 2021-01-21

潼南高新技术开发区


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等主导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建成国家优势特色产业(柠檬)集群;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至343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国家高新区即将获批;“渝快办”实现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全覆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潼南区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定位,加快建设“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巴蜀福地·六养潼南”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迈上“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聚焦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是潼南撤县设区融入主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潼南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

2020年3月10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情况下,潼南区党政代表团前往四川省遂宁市考察调研,两地正式签订“1+N”合作协议,成为潼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合力打造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助推成渝中部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回望潼南“十三五”发展轨迹,潼南一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在工业上,我们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扣‘3+2’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倾力推动做大做强做优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潼南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共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0户,规上工业实现产值382.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年增长率9%;战新产业完成产值11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1倍;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规模高技术工业企业达到36户,实现产值110亿元。

依托高新区“一区三园一高地”载体,形成了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3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环保表面处理、绿色建筑建材2个特色产业。

其中,智能制造产业以智能终端、智能装备为主,笔电配套产品涵盖笔电后壳、接插件、零配件等,已成为全市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共有彤鼎电子、富鸿祥电子、正峰电子、普创长顺等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79家。

化工新材料产业以天然气综合利用、新材料为主,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以大庆油田川渝基地、中海油西南油库等项目为带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领先的天然气能源化工示范基地。

特色消费品产业以食品工业、轻工制品为主,汇聚了汇达柠檬、维尔美纸业、健能农业为代表的52户特色消费品企业。

环保表面处理产业围绕表面处理全产业链,大力发展表面工程用水清洁处理、重金属在线回收、全域智能监控等环保产业,全区规模以上环保科技及新材料能源企业10家。

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则大力发展低碳环保集成住宅、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节能新型建材、绿色装饰材料,规模以上绿色建筑建材企业达33家。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潼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潼南将加快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十亿级规模企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高新区”,全面推动制造业质量效益跃上新台阶。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70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


聚焦突出问题,三大攻坚战取得胜果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十三五”时期,潼南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问题,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鲜明展现出守底线与守承诺的有机统一,补短板、堵漏洞与固底板、强弱项的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潼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涪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琼江水质提升为Ⅲ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至343天,整治污染地块75亩。

潼南于2002年被确定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经历了整村推进、整村脱贫、片区开发、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五个阶段。2016年4月,获批退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潼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懈怠、不松劲,倾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尤其是在脱贫产业发展、贫困户就业、农产品销售方面,做好“实”字文章,出台实际举措,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之初的6.1%下降至2020年的0.06%。

在潼南区塘坝镇金山村,养虾水田一块接着一块。近年来,潼南区将小龙虾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产业之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进行扶持。短短几年时间,潼南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起来,成为潼南农业的一张新名片。目前,潼南区从事小龙虾养殖经营规模主体已有200余家。

同时,潼南还积极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围绕七大扶贫主导产业,贫困村和重点村发展粮油、蔬菜、柠檬、生猪、渔业、特经、中药材等主导产业10.26万亩,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联结机制作用,90家区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生产托管、资金入股、产品代销、股权化改革、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10000余户贫困户增收收益,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55个股权化改革项目,带动2362户贫困户持股分红。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98人、非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45人,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截至2020年,潼南区贫困村产业产值达到16.7亿元,较2014年增长58%,50个贫困村和9个重点村共建立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基地300余个,规模化产业基地达9.1万亩,实现了村村都有规模产业覆盖的目标,拥有千亩以上规模化产业基地的贫困村(社区)达到30个以上,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为贫困户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发挥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区县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规划、政策、工作、保障上做好衔接,以8个重点示范村和22个综合示范村带动全域,创新创建‘小康家园’,以乡村全面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随着潼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十三五”时期,围绕“六养潼南”建设目标,潼南区大力推动城市提升,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真正让群众共享了发展成果。

交通历来是评判地方发展潜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城市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快速崛起,位于成渝两座大城之间中心地带的潼南,由原来的“重庆边陲”变为了“成渝枢纽”。借此东风,潼南加速构建起“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对外大通道。

除了大通道外,潼南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也快速完善,逐渐形成了八桥横跨城市南北的交通格局。建成产业大道、绕城路、东滨路、金滨路、站前大道、百米大道,升级改造国道246、国道351、国道319,省道107、省道540、省道539和综合换乘枢纽,全区公路总里程5645公里,公路密度356.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平均为213公里/百平方公里)。

潼南还着力完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基础设施。潼南区人民小学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3000余名,是潼南区江北城区的一所高品质综合性小学。近年来,随着城区常住人口不断增加,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此,潼南区启动了人民小学分校的建设,并在2019年顺利建成投用,新增教学班级36个,容纳1800名学生就读。

“此外,潼南中学初中部建成投用,潼南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创三甲’扩建项目均主体完工,城市功能变得更加完善。”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不断完善城市建成区功能外,潼南新城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六横六纵”的城市交通路网已开建7条,5条即将开建。

近日,潼南城市中最大的一块“处女地”金福坝迎来喜讯,潼南万达广场及文旅小镇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项目占地约800亩,将在金福坝打造成为集休闲、购物、文化、娱乐、居住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和文旅小镇,进一步丰富潼南城市功能和业态,提升城市的品质。

“我们还在公园城市建设上下功夫,陆续有九龙山森林公园、人民公园、时光长廊、大佛寺湿地公园、音乐百花园等10多个公园建成或在建。”该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潼南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历史机遇,加快“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建设,依托涪江山水文旅资源,加快两桥、金福坝、金福新区等重点片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加快建设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市知名康养胜地和旅游目的地,让“巴蜀福地·六养潼南”真正唱响全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