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玉溪镇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法治学习。一是运用中心组、专题会、学习强国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开设专题活动学习中央依法治国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二是进一步宣传学习《宪法》《民法典》《中国共产党章程》《条例》《中国制度面对面》,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理论学习的全过程。三是积极配合政法部门开展好“三官”下乡活动开展,司法所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讲,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治观念。四是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等,依法推进疫情防控。五是制定镇、村干部学法制度,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着力提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严格依法决策。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涉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决策一律召开党委会,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聘用刘信明为玉溪镇法律顾问并签订合同,协助合同审查,协助接待上访及法律、政策咨询,推动行政诉讼纠纷化解。三是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指定党政办一名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落实公开信息分管领导把关制度。
(三)行政执法权责统一、权威高效。一是制定《玉溪镇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玉溪镇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等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二是优化和改进执法方式。我镇设置综合执法办公室、综合执法大队,配备4名工作人,同时设立了4个交通劝导站,聘用交通劝导员8人,劝导员每日均上岗不低于4小时,在各部门各领域积极推广运用了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政策引导等非强制性行政执法方式。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采用非强制性手段的行政执法方式取得了一定效,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完善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认真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四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我镇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制定了《玉溪镇“八五”普法规划》,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今年以来,我镇共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8场,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大力宣传疫病防治、民法典、文明行为促进、全民反诈、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长江保护等法律法规,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法治观念。
(四)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一是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我镇全面加强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1全镇共受理信访案件100余件,已全部化解。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联防、联排工作,共排查矛盾纠纷25件,化解25件,化解率100%,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二是构建相互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我镇切实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为契机,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三调对接”制度,形成调解合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坚决落实领导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坚决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牵头成立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依法行政各项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层级工作体系;主动将依法行政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做到逢会必讲、逢事必提;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纳入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二是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以自主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专题会等方式,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带头做到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上更加全面深入,确保先学一步、高出一等,带领并督促领导班子其余成员筑牢依法治镇的理论基础。
三是全面支持依法行政。支持镇人大、政府、司法所、综治办、各村(社区)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督促领导班子其余成员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依法办事,不得违规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同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带头并督促领导班子其余成员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责任担当,当好廉政标杆。
三、工作存在的不足
回头看,全镇法治建设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对照高标准、严要求,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宣传途径还仅限于街头宣传、印发纸质宣传单、推送普法宣传短信等传统宣传方式,还未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模式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率。二是法治意识有待加强。个别干部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三是执法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因机构改革及干部调整,新进入执法系统干部缺乏专业培训,无相应执法证件。现有执法车辆、设备配置不齐,影响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四、2022年主要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进一步明确普法重点内容。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头等大事,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以现行宪法颁布施行 40 周年为契机,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三是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阐释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深入宣传民法典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抓好“关键少数”。一是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重点抓好“关键少数”,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提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二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以春秋两季“开学第一堂法治课”为载体整合各类青少年普法活动,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三是加强基层干部法治培训。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按规定组织村(社区)“两委”班子参加全区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健全完善村(居)民普法教育机制,落实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会前学法和道德宣讲制度,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一是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普法讲堂、法治宣传专栏(长廊)等阵地建设,以贴近群众、时效性强的法治内容,着力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二是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搭建公益性法治文化活动平台,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三是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宣传和保护。认真组织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