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田家镇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5-02-10

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

建设情况的报告

今年来,田家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改革突破工作导向,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区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潼南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恪守法治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做到深学、笃信、践行

1.全面深入学习教育。牢牢把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制定并实施《田家镇贯彻落实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法学规21次,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2.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有效履职。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落实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把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平安建设工作15次,及时解决人员、经费、制度等问题,统筹协调、督办督促镇级各部门、各村(社区)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更加有力推动上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3.规范议事和决策程序。牢牢把握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时代使命,镇领导班子会前学规学法、重大决策前学规学法14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思维、法治的程序和法治的方式开展工作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法治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

1.提升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完善与“141”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构建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加强对镇、村干部,基层网格人员数字业务素养的能力培训,提升基础网格和“潼心共治”微信群双网共治的能力和作用。迭代升级基层智治平台,积极推进三级中心上下贯通协同,加快“执法+监督”等成熟应用落地。加强核心业务梳理,加大数据归集和提升数据质量,推进四板块业务上云上跑道,提升“141”基层智治平台的实战实效。调度重点事项258件次,完成下派和应急处突等周期性和临时性任务116项、出动24302人次。

2.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落实编制10人,实际到位6人,配备执法服装5套,执法记录仪3个,便携式打印机1套,基本实现执法人员执法服装统一和基本设施设备配备到位。全面承接“执法+监督”数字化应用,活跃率达100%。查处食品药品违法经营5件,处罚金5000元;查处违章驾驶360人次,处罚金3600元。

3.加强普法提升法治素养。丰富普法形式,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分类分对象精准开展普法宣传。全年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4次,进企业4次,进场镇宣传讲解12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组织镇、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学法42场次,辖区内党员干部群众普法学习率达95%

三、提升法治效能,一体化推进平安建设,做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1.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年全镇发生矛盾纠纷349件,调处349件,调解成功率100%。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大《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依法信访观念,推进信访工作预防、受理、办理、维护秩序等法治化。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5件,办结15件;受理“民呼我为”(含流转到区里)153起,已调查处理153起,其中,我镇办结106起,区级职能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办结47起。重点群体、重点人员到区到市进京“零发生”,没有发生负面舆情。

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报送重大事故隐患18件。扎实开展道路交通、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有限空间等有毒有害场所、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九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等专项整治,强化风险管控,推动隐患整治。1-12月,录入全量问题库337条,上报区级问题清单4件,已整改完成3件,剩下1件正在整改中。

4.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做好反恐禁毒工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全年辖区治安案件立案37起,处理16起,处罚金1.959万元;刑案立案16件,打击处理9件,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9人。

5.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一是扎实开展“莎姐守未”专项行动。按照区联席办统一部署要求,全面摸排全镇未成年567人,形成“五类人员”台账,逐一落实管理和关爱措施。二是扎实开展“五失”人员排查发现。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从坚决预防个人极端案(事)件的角度,组织发动派出所、村(社区)、网格员对照“两失”人员标准,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滚动式”清理排查,做到应排尽排、应列尽列、不留盲区。三是扎实开展涉毒人员管控。组织村社干部、社区民警、禁毒社工、吸毒人员家属等,对吸毒人员开展滚动排查、信息采集、动态跟踪、情况反映、关心帮扶,配合加强“毒驾”治理,3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115名社会面吸毒人员均在管在控。四是扎实开展刑释人员教育工作。坚持每季度风险研判,督促平安办、司法所对6名社区矫正对象和124名在册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定期走访帮教,刑满释放人员未发生再犯罪、较好地融入社会。五是扎实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调整充实田家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小组力量,全年召开综合管理例会15次,对辖区128名卫生库患者、22名公安库患者落实“一人一档”,督导村(社区)联合服务管理(关爱帮扶)小组对患者实行分色服务管理,严格落实“一历六单”、信息交换、以奖代补、规律服药、紧急送医等措施要求,杜绝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四、创造法治环境,提供支撑服务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聚焦制造强区,全力保障生产要素供给

一是持续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在高新区东区A区,完成了棱镜能源、贝思远、波克底、碚圣制药等入园企业,T6J4J5道路、东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供地需求360余亩,在高新区东区B区完成了首个市政府批文地块的征地拆迁工作,征拆土地593亩,拆除居民房屋95余户,搬迁农业企业1家,顺利推动了为化工园区环保搬迁启动和华电潼南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全力助推电力廊道建设。协调解决电力廊道建设占地和沿线影响的各类矛盾,建成潼南至田家小桥、高何变电站、金上至湖北800千伏安特高压输电线等电力铁塔35座,为小桥变电站、高何变电站成功投运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潼南高新区电力制约瓶颈,为“涪江奔腾”建设制造强区和打造“3+3+N”制造业产业体系做出田家应有贡献。

(二)突出镇园联动,全力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住乡村振兴压舱石。我们始终不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常态化开展“三大行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通过细致排查,我们及时发现并新增监测户24人,有效帮助14人消除了返贫风险,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是推进“一镇一园”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我们积极推进“一镇一园”建设,以小石社区为核心,以区大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成功流转土地800余亩,精心打造了一个集现代化、规模化、精品化于一体的粮油种植园。不仅实现了粮油作物的优质高产,还通过示范效应,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域近2000余亩土地参与到规模养殖、优质水果、优质水产等多元化农业发展中,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创新集体经济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助推器。我们依托园区创新集体经济模式,小桥、垭口、罗汉和佛镇村分别建成田家人物业、东建美食街、垃圾分类清运公司、园区房屋拆迁等强村实体经济。同时,鼓励其余各村居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实体经济,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可达70万元以上。

(三)强化民生保障,全力提升民生福祉温度

一是强化基层人社服务,树立民生保障新标杆。示范建设基层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完成镇街公共服务集成进厅,让办事群众进一个门办完所有事,渝快办网上网下同步办理。探索“169便民服务零跑路”公共服务模式,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加强部门协同,引导群众办理民生事项少跑或不跑路,代表重庆市接受人社部领导检查验收并获得好评,广东、四川等省市及周边区县多次到我镇学习交流。

二是深化民生保障措施,筑牢幸福生活根基。我们持续加大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城乡低保374608人,发放低保金352.9万余元,城乡低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积极发放涉农补助资金357.8万余元,实施镇区两级临时救助130人次,发放资金40.6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35人次,发放53.63万元;推进CD级危房改造7,补贴资金19.2万元,各项民生工程惠及上千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4年田家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体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法治知识宣传形式单一化。法律明白人的培训时间不足,发挥作用不强,宣传方式不够“接地气”,主要运用传统的村村响、横幅和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宣传,较少用群众语言解读法律条文,宣传范围比较局限。

(二)部分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不足。一些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法律学习和严格的执法训练,对专业法律法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部分事项办理不够及时。

六、2025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坚持深学笃用法规,提高执法意识。一是加强系统学习,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确保各级干部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并将其应用于政策制定、案件处理等实践。二是坚持深学笃用,结合主题教育,建立“第一议题”与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学习党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活动,通过干部讲坛、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丰富学习方式,结合个人自学与专题调研,深化理论学习。

(二)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提升宣传实效。一是创新法治知识讲座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互动式讲座,丰富讲座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专题讲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延长培训时间,定期培训,利用线上课程,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实践教学和经验分享,增强法治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是改进宣传方式,使其更“接地气”,用群众语言解读法律条文,利用地方话、顺口溜、案例讲解,丰富宣传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线下活动,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趣味性和影响力。

(三)强化法律培训,提升执法效能。一是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定期培训课程、专题讲座,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考核机制,提升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二是强化执法训练,通过模拟执法训练、案例分析,安排实地执法观摩和交流研讨,增强实际执法能力。三是提升法律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通俗化解读法律条文、案例教学,聘请法律顾问,提高法律应用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