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末秋初,穿行于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的乡野之间,处处跃动着蓬勃生机:万亩柠檬园里果香初溢,生态小龙虾养殖基地水波粼粼,整洁的沥青公路环村入户,修葺一新的农家小院笑语盈盈……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8月29日,塘坝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胜利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会议强调,要更加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奋力谱写塘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自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塘坝镇没有丝毫松劲懈怠,而是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乡村发展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筑牢防返贫堤坝,守住民生幸福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塘坝镇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此,该镇党委政府始终将防返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度责任感和精准务实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今年,塘坝镇持续深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像过筛子一样对全镇所有农户进行常态化排查与精准识别。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拉家常、算收入、察实情。一旦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立即启动研判程序,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我们不仅关注‘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这些核心指标,更密切关注着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的收入变化,特别是那些收入波动较大的家庭。”塘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和低收入群体,该镇拿出硬招实招,全部调整为由编制内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并实行每月走访制度,动态跟踪,精准施策。
今年以来,塘坝镇通过落实产业帮扶、就业推介、公益岗位安置、综合保障等一系列“提低增收”的组合拳,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确保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目前,全镇监测对象已全部稳定消除风险,脱贫成果得到有力巩固。
产业赋能强根基,拓宽持续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塘坝镇立足资源禀赋,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持续用力,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围绕“一环两带”(15公里特色产业环线、万亩柠檬和特色经果产业带)的产业布局,塘坝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柠檬、花椒、枳壳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生态小龙虾、特色水产养殖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土地流转了,农民不仅能拿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的产业园、合作社务工,获得薪金,甚至通过入股分红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今年以来,全镇通 过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持续稳定带动了超百名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塘坝镇充分利用各级帮扶资金,积极争取产业项目,发展小龙虾、蚕桑、佛手等特色种养业。一个个“强村公司”、土地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盘活了闲置资源,激发了内生动力。2025年,力争1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不仅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更要让强村富民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消费帮扶是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塘坝镇积极策划举办花椒采摘节、生态小龙虾节等特色农事节会活动,“封坝农家”村级电商平台也运营得风生水起,成功将本地优质的农副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仅小龙虾节等系列活动,就有效带动了旅游消费和农产品销售,让塘坝的“土特产”声名远播,直接帮助脱贫户增收致富。
建设和美新乡村,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塘坝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入点,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走进天印村、龙珠社区、金山村等示范村,白墙黛瓦、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塘坝镇累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持续开展“逢十大扫除”“村庄清洁行动”,下大力气整治提升较差户的人居环境。如今,市级、区级农村垃圾处理示范村不断涌现,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基础设施的短板也在加速补齐。一条条硬化道路通村达户,一道道安全饮水管网连接千家万户,稳定的电力供应和高速的5G网络覆盖全域……2021年以来,塘坝镇硬化村级公路数十公里,新铺设燃气管网,改造升级电网,通信讯号覆盖率实现100%。这些变化,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也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以天印村、龙珠社区、金山村等为重点的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天印村更是成功获评“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多项荣誉,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样板村”。今年,塘坝镇正朝着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镇”的目标迈进,更多村庄正在发生美丽蝶变。
创新治理增效能,激发乡村内生活力
高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塘坝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新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41”基层智治体系的构建,让治理更“聪明”。塘坝镇矩阵化组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板块”,规范化设置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线上,建起覆盖全域的“云网格”,整合接入大量视频数据,高效建成养老看护自治平台,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筑牢“安全防线”;线下,划分精细的网格和微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渝益农”积分管理系统和“小院家”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的创新运用,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做好人好事、保持环境卫生、积极参与村集体事务都能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激励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
同时,塘坝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事项、群众诉求办结率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塘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攻坚态势,把更多精力放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
——在产业发展上再突破,持续在规模、链条、层次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特色品牌,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产业带动能力更强、效益更好。
——在乡村建设上再提升,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更多具有巴渝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在乡村治理上再深化,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在民生福祉上再改善,持续关注脱贫群众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的塘坝镇,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勠力同心,干群联动,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精心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个更加美好、更具活力的塘坝,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