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崇龛镇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崇龛镇:乡村文创产品在景区生根发芽

日期:2021-02-08

一件件扎染服装、一枚枚檀木书签、一件件精美陶艺、一只只各式绣球……在崇龛镇陈抟故里景区游客中心,浸染当地文化特色的各式手工艺产品琳琅满目,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精致。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些美不胜收的文创产品全部出自一支年轻的文创团队和当地的留守妇女。


匠心美物 助力潼南旅游发展

“当时来崇龛旅游时,觉得陈抟故里的油菜花海特别美,第一眼就深深被吸引了,正好我们也是做文创文旅产品开发、设计和加工,正在寻求合作伙伴,于是就一拍而合了。”说起来到崇龛镇发展文创产业的缘由,葫芦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负责人高曼便打开了话匣子。高曼,这个河北姑娘,在重庆生活了十年,一直从事文旅项目开发、文创文旅产品开发和推广。
  2019年,一次偶然的潼南游玩,让她决定在崇龛这个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小镇发展文创主题产业和手工艺培训及加工,成立葫芦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按照“非遗文创+互联网+扶贫”模式,并对崇龛镇葫芦坝片区,十多个闲置小院进行了改造,打造多个扎染、木艺、陶艺、绣球等手工艺制作和体验空间以及主题民宿,带动留守妇女、脱贫人群通过培训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家里就能赚钱,每个妇女都可以参与其中。”崇龛镇明月社区脱贫户张宗英说,从简单的用针开始学起,到单独可以完成各式绣球工艺品,张宗英实现了一个普通妇女到有一技之长手工女的转变。现在她从基地领取订单和原材料,在家里完成绣球制作,基地根据她的生产数量和质量支付报酬。
  “妇女有钱赚了,就不出去打工,也能照看老人和孩子了。”高曼介绍,在文创基地,分为固定员工和流动手工女,流动手工女在家里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可以把手工艺品做好赚钱。高曼指着一件檀木书签告诉记者,手工是一个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帮助农村贫困妇女致富增收,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对她和团队来讲,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现已有了固定客户群体,每个手工艺品根据做工难易程度、耗时长短定价,客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制产品。除了手工艺品,基地还对当地颇具特色的冷榨菜油和油菜蜂蜜进行包装打造,结合陈抟故里睡养文化,开发推出睡仙“油”礼和睡仙“蜜”礼等睡仙“有”礼系列农产品。
  2020年,基地致力于以睡养为主题,打造“葫芦坝睡养小镇”,通过睡眠监测系统的研发、将与中药研究院共同开发能够解决睡眠问题的配方,并应用于专门设计的养生茶、安眠枕、香薰、睡眠灯、中药洗漱用品等文创产品,配合睡仙陈抟的独有文化IP,形成睡养产业链。正筹备开设汉服体验馆、射箭场、膳食房、咖啡书吧等,深入挖掘崇龛特色旅游资源潜力,助力潼南旅游发展。

培训体验 传承传播民族技艺

走进基地的扎染工作间,负责人张春兰正在忙着打结布料,为今天的扎染制作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工作。伴着洗衣机滚筒的滚动声,张春兰略有点羞涩地说,“这里既是扎染工作间,也是自己家,生产和顾家都可以兼顾。”在这里,张春兰通过基地请来的专业培训师教学指导,掌握了全套的扎染技艺,成为熟手之后,也手把手把这门手艺教会了56个老乡,现在大家在一起,除了做作品,还负责带顾客体验。
  因在陈抟故里油菜花景区,每到旅游旺季,扎染工作室就会可以迎来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每当这个时候,张春兰就带领妇女们一起,为游客详细讲解扎染的历史传承、制作工艺、图案设计等内容,并提供工具和材料,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选染料,运用一些工具、手法染出不同的物品,让大家边学边做,让每位游客感受和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颇具意义。
  “在这里,扎染、绣球和书签这些手艺我都学会了,不仅有了稳定工作,增加了收入,对这些手艺都很喜欢,在基地工作感觉很开心。”村民赖开碧喜笑颜开地说。
  据介绍,葫芦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运行以来,为当地陆续开发推出扎染、木艺、陶艺、绣球等文创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并配套推出了相关培训和体验服务。去年,产业基地开展相关培训数期,参与培训农村妇女、儿童1000多人次,带动稳定就业40余人。研发更多的新产品,带领更多的崇龛镇农村留守妇女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体验文创技艺魅力、传承传播传统文化是基地的新年新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开设更多的手工店铺,参加更多的国内外展会,把我们的手工艺作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手工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区旅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崇龛镇建设中草药科普园,中药体验馆、药膳研究中心,以研学、企业团建、艺术写生、亲子游等团体游为最初的引流方式,通过民宿、膳食房等样板的打造,带动周边共同将食宿环境提档升级,将葫芦坝睡养小镇打造成为,有手工艺生产、中草药种植、睡养产品开发销售为产业的知名文化旅游小镇、康养小镇和旅游目的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