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宝龙镇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街镇 > 宝龙镇人民政府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230093323008/2022-00006 [ 发文字号 ] 宝龙府发〔2021〕12 号 [ 发布机构 ] 潼南区宝龙镇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成文日期 ] 2021-03-29 [ 发布日期 ] 2022-03-10 [ 体裁分类 ] 公文

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龙镇抗旱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


宝龙府202112

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宝龙镇抗旱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

两委、镇直各单位:

为了认真搞好我镇抗旱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根据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和防汛抗旱办要求,特制定《宝龙镇抗旱应急处置预案》,本预案经镇党委、政府讨论通过,现将此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宝龙镇抗旱应急处置预案》



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人民政府

2021329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宝龙镇抗旱应急处置预案

抗旱应急处置是指为预防减少和应对因干旱出现水资源短缺对城居民生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不对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的灾害事件,通过组织社会力量,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开发,调配节约,保护水资源等各种抗旱活动和以打井、输水、提水、送水等方式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区相关文件精神,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的精神,全面发行行政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公共事抢占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防患于未然,有效地组织开展救灾工作,减少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抗旱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防为主,科学抗旱,防抗结合的方针,统一调度,分级负责,团结协作,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法抗旱、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原则为本预案的工作原则。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办法〈试行〉》、《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法律法规及有关市办法。

(四)现状分析

1、地理位置

我镇位于潼南东北部,东面与合川二郎,南面与古溪,北面与古溪会光相连,全镇幅员面积为42.38平方公理其中耕地面积4万亩,辖9个行政村,79个合作社,总人口为29232人,地层地质条件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紫红色砂泥岩占幅员面积的48.5%。丘陵地伏,土壤贫薄,森林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涵养水源差,水资源不易保留,形成了易旱的表层带。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情。

2、气候及水资源情况

宝龙镇属亚热带湿润季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17.78度,多年平均降雨860余毫米,夏秋多,冬春少,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57%——80%。由于我镇属四川盆地与重庆山区的气候交换区,易发生旱灾或特大旱灾。2006年发生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年平均降雨为701毫米,部分小型水利设施的蓄水量不足往年的一半,全镇现有水的山坪塘不足往年的三分之一。

3历史干旱资料

由于气象情况年际,季节间差异较大,故气候受影响较大,一年四季者可能有旱情发生,尤以夏旱与伏旱为重。我镇的干旱不是以一种形式出现,常常冬干连春旱,春旱连夏旱,伏旱连秋旱,秋旱连冬干。其中以伏旱最为严重。2006年的特大干旱,全镇水利工程蓄水量比同期偏低四成,绝大部分农田干涸,全镇约有3258人出现饮水困难。

4、可供水情况现状

我镇目前有水利工程208处,其中小(一)型水库二座,小(二)型水库一座,山坪塘194口,石河埝11条。但由于我镇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加之受资金与技术的影响,很多工程都属于无设计,无施工记录的群众性工程,长期运行,年久失修,设施老化,隐患险情多,蓄水能力低。全镇可供水量约为780吨,以2006年特大干旱为例,我镇约有3258人出现饮水困难,缺水量将为194吨左右。

我镇抗旱工作的重点将是没有大型水利工程的酢房社区长新村、换沟村、山坪村为主,根据往年发生旱灾的缺水情况划分以下地区为干旱区:

酢房社区9社张旗院子28户。

长新村:有6社高屋基31户、8社蒋家岭岗14户。

换沟村:1社蒋家半坡40户,6社天塘坡23户,7社长岭岗31户。

山坪村:1社五厂湾13户,6社茧站8户,7社油榨房15户,8社大石堂18户。

5、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境内防止和发生的干旱情况。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根据政府的有关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工作。

机构设置的规化,抗旱工作应实行首长责任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各部门的抗旱机构,发挥有力的协作配合,形成完整的抗旱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抗旱机构的指挥战斗作用。

1、领导机构

政府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镇长王德强任组长,由分管领导人大主席奚索文、人大副主席陈德胜任副组长,党政办负责人陈杰应急主任黄维新财政办主任杨志胜,农服中心主任张青林,卫生院院长张卓,派出所所长殷斌等为成员,领导下设办公室由农服中心张青林任主任,李永华同志负责日常事务。

2、指挥机构

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本镇抗旱工作,密切监视旱情的发生发展,及时收集旱灾情况,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会同镇有关部门提出抗旱资金,物资安排建议方案;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本级抗旱专项资金,协助对抗旱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政府提出抗旱应急处置工作建议和意见;会同有关部门作好干旱灾害监测工作,编制抗旱减灾规划;做好镇抗旱物资,设施设备的储备工作,主要包括抽水机组,输水管带,关水车,打井机等等。

组长:负责全镇抗旱工作的规化、组织、准备检查重大方案的措施的审定,分布抗旱工作的指令。

副组长:协助具体抓好抗旱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抗旱送水队伍的组织,作好抗旱工作业务的培训,根据旱灾的严重程度,协调好送水,打井等工作的落实。

党政办:负责通信联络,旱情旱灾的及时汇报。

农服中心:要负责做好因旱灾造成的损失的统计工作,关向相关抗旱应急处置机构报送相关的资料。对镇抗旱救灾以及灾民生活、生产、救灾经费分配方案协商确定后及时下,并监督使用。

应急办:负责做好旱情核查工作、组织、指导救灾捐赠,负责救灾捐赠款的接收,会同抗旱应急处置机构提出分配方案,妥善安置灾群众的生活。

财政办:负责积极筹调抗旱资金,负责县级抗旱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抗旱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监督抗旱资金的使用。

农服中心:负责组织农技人员深放旱区,帮助指导群从开展生产自救,恢复农业生产,并做好农业生产受旱和损失分析统计工作;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组织抗旱服务队,帮助灾区开展抗旱提水,送水等抗旱服务工作,采取措施,防止侵占、破坏、污染抗旱水源等行为的发生,确保用水秩序;负责组织实施全镇提灌站的维修,管理和抓好提水抗旱工作,组织维修人员到灾区帮助抢修提灌机具,农业机械;做好林业受旱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密切注视因旱引发的森林火险,按照森林防预案搞好森林防火工作。

派出所:负责灾区治安防范,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负责维护重要的供水目标,维护旱灾地区社会和交通秩序,防止抢水,偷水等行为的发生,保证抗旱救灾工作的开展。

各村社参照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确定负责人和确定各自的职责。

(二)组织抗旱队伍

各村委会,镇有关单位必须组织成立同基干民兵,村社干部组成的一支精干,强健,快速的抗旱队伍,抗旱队伍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即要迅速及时,又要组织严密,指挥统一。抗旱队伍安排如下:

酢房社区

队长:张朋副队长:莫骄愁

成员:龙德林 石继新 胡德华 张鹏辉 刘梦胜 罗辉 张世明 杨荣才 陈中德 莫正大

严寨村:

队长:欧敏副队长:范正国

成员:张世良 范正明 李安吉 欧万才 李国荣 徐朝贵

换沟村

队长:李素兰副队长:罗维

成员:刘杰陈长久陈勇军欧乾汉陈泽远范维元彭大祥

豆桥村:

队长:张吉平 副队长:徐磊

成员: 刘振元 龙重银 彭通志 王益飞 龙言书 陈德六

白庙村:

队长:李顺副队长:杨平

成员:张忠 陈绍先 张凤均 补永文 丁小强 周和平 罗世龙 廖世长 徐安高

长新村:

队长:张红伟副队长:吴中国

成员:梁中树 张永贵 梁中辉 陈德荣 蹇孝荣 侯德胜 张大礼 蹇孝久 唐建 莫明才 张新明

杨柳村:

队长:莫仲蓉 副队长:莫玉明

成员:莫怀荣 陈世文 胡帮乐 张启长 莫上义 莫明恩 莫尚会 石桂华

龙湾村:

队长:刘海生副队长:严绍成

成员:王善富 周汝华 刘永静 张宜元 潘进平 赵汝安刘永富 潘启华 刘永兴

山坪村:

队长:张世林 副队长:罗大兵

成员:刘跃先夏万伟罗大金罗世文夏万林莫龙安黄辉文刘文华罗红生吴先和

:各驻村干部全部纳入相应村的抗旱队伍

以上抗旱队伍除做好安排区域的抗旱救灾任务外,还要识大体、顾大局、讲支持、做贡献、发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对于旱灾我们必须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防为主、科学抗旱、防抗结合的抗旱方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麻痹大意,又不惊惶失措,早抓早落实,各项抗旱准备工作,发生旱灾后,要全力以赴,抗旱救灾,牢固树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力争把抗旱工作做到最好。

1.充分认识抗旱工作的严重性。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抗旱保人饮和抗旱闹春耕工作,所以抗旱工作成了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要针对全镇的旱情,认真分析情况,落实抗旱工作的具体步骤,确保不能因干旱渴死一人,渴死一头大牲畜。

2.旱情发生后,要分清情况,从容镇定地指挥。发生大范围旱情时,要按照镇政府统一指挥,各村委会各自职责内组织抗旱队伍的送水,接水,打井等。发生局部旱情时,主要以当地村、社为主,积极组织抗旱,镇上根据受灾情况重点帮助和支持。

3.明确抗旱工作的重点。我镇抗旱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以没有大型水利设施的严寨村,龙村和山坪村为主。

4.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抗旱救灾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镇、村、社、部门的行政首长负责主要责任,全面领导和指挥,实行分级分部门归口包干到岗位责任制。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信息报告

各村、社要每周一次将本村旱情情况汇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旱情报告内容如下:

(1)人畜饮水困难的数量,分布情况,重点缺水的社。

(2)可供使用的水利工程的蓄水情况。

(3)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民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2、预警预防行动

全镇旱情旱灾的预警,以潼南且旱情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为参考,以县抗旱统计表、旱情监测数据、气象、降雨和水利工程蓄水资料为依据,主要预防措施和抗旱手段有:

(1)建立和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基础的抗旱责任制,并落实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职业能职责。

(2)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统一调度,做好水利工程的蓄水保水工作,加大应急抗旱水源工程的建设力度。

(3)加大非工程抗旱措施的应用,积极加大地膜覆盖抗旱作物、节水机械化,秸秆还田、旱地龙抗旱剂等新技术推广应用。

(4)、搞好抗旱提水,关水机具的泵站的建设和检修。做好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保证旱期能及时开展打井、提水、送水、应急避旱等救助活动。

(5)搞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做好应急抗旱队伍和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

(6)做好农业结构调整,使单一种植向农、林、牧、副娄全面发展,适时开展农业生产自救。

3、预警级别

按照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程度,参照国家抗旱预案编制的《关于干旱等级划化标准》将干旱等级划分如下:

干旱等级

预警级别

无有效降雨天数

对应颜色

轻度干旱

一般(四级)

1020

蓝色

中度干旱

较重(三级)

2130

橙色

严重干旱

严重(二级)

3145

黄色

特大干旱

特别严重(一级)

大于45

红色

4、预警行动

(1)轻度干旱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实时掌握当地旱情发生和变化情况,通过旱情信息采集做好旱情监测,预报工作,镇政府要实时掌握全镇各方面用水需求,做好用水划化。

(2)中度干旱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实时掌握当地旱情和变化情况,通过旱情信息采集做好旱情监测预报工作,定期分析旱情情况对相关部门部署抗旱任务,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做好抗旱的准备工作。

(3)严重干旱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随时掌握旱情灾情及发展趋势,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并及时组织进行抗旱工作会,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同时启动抗旱预案,各部门要按职能职责做好抗旱各项工作,落实应急抗旱资金儿物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协调好干旱区人员的饮人问题。

(4)特大干旱

行政首长责任人到位指挥,确保本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抗旱指挥机构随时汇报旱情灾情并分析部署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抗旱预案各项抗旱应急供水措施,服从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部署,协调联动,做好抗旱工作对干旱区做到无饮水困难,安排好干旱区人员的取水地点,做到人人有水吃。

接到干旱预警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并通过政府启动各项抗旱应急具体措施:

1.应急开源措施:在保证水工程设施安全的情况下,适量抽取水库死库容,应急性打井、挖泉、建蓄水池等,临时设置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

2.应急送水措施:向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地区,开展临时送水工作。

3. 相互协调措施:干旱区与非干旱区相互协调取水,做到人帮人,户帮户。

4.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工作。

四、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急程度

发生旱灾后,村、社及时把旱情有关情况向上汇报,镇汇总后及时向县防汛抗旱办汇报,关派出抗旱工作组,按照《抗旱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将工作开展情况向县有关部门报告。

(二)通讯联络

利用现镇办公室电话:44220172作力本预案的应急指挥,调度通讯工具。

(三)指挥协调

干旱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镇的抗旱预案,由镇防汛抗旱办统一协调指挥,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按照预案拟订的职责和分工范围,各司其职业,各尽其能,镇领导小组必须亲临一线,指挥协调。

(四)紧急处置

发公共事件造成紧急抗旱情况时,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进放紧急抗旱期,按特大干旱等级启动抗旱预案,关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意后,在本辖区范围内执行应急处置程序。

(五)社会力量的动员和参与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抗旱水源和抗旱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害抗旱水源和抗旱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报告。在紧急抗旱期,镇政府应当组织动员社会和公众力量抗入抗旱救灾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听从指挥,承担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任务。

(六)旱情的调查分析的评估

当出现特大干旱灾害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会同气象、水利、农业部门和科研单位对本镇的旱情分析灾情评估防御对策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形成工作报告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七)应急结束

按照旱情信息发布原则,经县防汛抗旱办监测显示,干旱灾害已经结束或干旱等级降级后,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报上级宣布应急状态解除并即使公布群众。

五、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理

干旱灾害发生后,对需要转移安置的受灾人员,由镇政府牵头、组织。民政办落实转移安置人员临时生活住所和基本生活费的供给。保证灾区社会稳定。对安置人员所征用、耗费的物资和支出的劳务费用,由镇政府和财政所根据有关规定落实解决。

(二)社会救助

干旱灾害发生后,对社会、个人或其他机构捐赠的救灾款物,实行专人负责,收到人 签字,帐务管理、帐务分离的原则。镇成立由纪委带头的监管小组,严禁挪做它用。

(三)保险

干旱灾害发生后,镇政府要及时协调有关保险公司,根据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和受灾人员参保情况。按相关工作程序做好参保工作和总结。

旱灾情况调查工作,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部成员成立调查工作组。深入受灾区,在了解核实灾情和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成干旱灾害调查报告并上报先防汛抗旱指挥部。

六、保障措施

(一)通讯联络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电话为44220172。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各村也要设立抗旱专用电话。随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于反映情况,了解情况。

(二)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灾情发生后,抗旱应急队伍要按照抗旱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抗旱工作。水保办负责水源供应和水资源保护应急水源的开发,联系水务局组织开展抽水和运输抗旱物资;民政办要负责想上级联系组织运水车次,保证送水及时。各村社抗旱队伍要及时开展抽水送水服务。

(三)宣传、培训和练习

1、抗旱应急预案宣传: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利用广播、张贴等宣传抗旱应急救灾工作的法律、法规和预防等常识,并公布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电话:44220172

2、抗旱业务培训:一要住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展抗旱应急指挥、管理的实施预案的业务培训。熟悉实施预案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确保在发生不同等级的旱灾后指挥调度。二要交情抗旱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并定期开展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实施抗旱技术的设备操作水平。

3、抗旱应急演习: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实施抗旱演练。演习内容针对抗旱应急工作,组织各种抗旱资源的调配、应急设施和设备的使用,做好实施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监督检查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抗旱预案的组织实施,并对预案实施的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措施到位和工作的及时开展。对不执行本预案的按换抗旱工作开展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的个人和单位,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将报请有权机关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七、附则

(一)预案的管理和更改

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补充,不断完善,更切合实际。

(二)奖励

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镇政府给予精神个物质奖励。

1、根据提供实时旱情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2、积极组织实施抗旱减灾行动,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3、服从指挥,顾全大局,避免和排除抗旱减灾行动中各种隐患,出色完成任务。

(三)责任追究

对实施抗旱预案中系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和个人,由所在单位或有权机关予以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规定报告旱情或虚假瞒报,假报旱情,造成严重损失的。

有条件组织抗旱而不作为,在抗旱减灾领导不力,

指挥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3、拒不服从抗旱同意指挥,拒不执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的。

4、在水事纠纷中,煽动群众聚众闹事的。

5、旱情解除后,拒不按规定拆除截水设施的。

6、截留、挤占、挪用抗旱款物的。

7、对如实反映情况和揭发危机行为进行打击报复的。

8、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四)制定和解释部门

本预案经镇政府集体讨论通过。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解释。

(五)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后,实施生效。

重庆市潼南区宝龙镇人民政府                                 2021329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