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 > 区应急管理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应急管理 > 应急处置

重庆市潼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全区进入2025年汛期的通知

日期: 2025-04-30

潼汛指〔20251

重庆市潼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关于全区进入2025年汛期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区属国有企业、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防汛抗旱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气象、水文分析和工作实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全市于51日零时起进入汛期。经报请区政府同意,我区同步进入汛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峻形势,做好防应对极端准备

根据预测,2025年汛期我区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偏多,暴雨洪涝偏重,强对流天气偏多,高温干旱偏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突出。预计汛期有45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接近常年;高温日数偏多,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分地区为3540天,较常年偏多1217天;从7月中旬开始,我区可能有2029天轻度气象干旱;预计6月中旬和9月中旬,我区可能出现6天左右连阴雨时段;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偏北地区为强对流天气灾害较高风险区。

各镇街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自然灾害防治“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聚焦“统、防、救”三条主线,强化底线思维、极端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迅速进入“战汛”状态,从严从细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平安度汛。

二、压实各级防汛救灾责任,多跨协同高效运转

各镇街各部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高效运转。各级指挥长在关键时刻必须靠前指挥,激活区域整体作战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党政共管、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区领导包保镇街,镇街领导包保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保网格、网格长包保重点部位和灾害隐患点,自上而下激活全区防汛抗旱责任体系,把责任落实到最基层和最小工作单元。要严格落实“三个一”(一轮天气、一会调度、一文部署)临灾调度应对机制,承担防汛抗旱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迅速进入状态,扣紧防、减、救责任链条,高效配合、敏捷反应,认真落实指挥指令。“七下八上”关键期要适时启用应急响应“降标提级”机制,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统筹调度作用,确保工作体系上下贯通、高效运转。

三、抓实防减救灾关键环节,扎实做好汛期各项应对工作

(一)务必闭环管控风险隐患。各镇街各单位要抢抓主汛期(68月)来临前关键期,加快查漏补缺,加速推进水毁修复、工程治理,聚焦风险隐患、薄弱点跟踪研判,持续开展自查排查,对排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要逐一进行“回头看”。水利部门、农业农村委等部门要盯紧各类水利设施和农业生产水体,坚决杜绝垮坝、漫坝等工程类险情事件。

(二)务必发挥协同联动效能。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精准水平,健全分段递进预警机制,拓宽防灾减灾空间。要加快构建本行业领域“44NN”递进预警响应机制,系统化开展行业应对。水利部门要全面梳理全区干支流河道行洪能力现状和防洪水库纳蓄能力,持续加强涪江、琼江等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控联调,精准调度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突出发挥水利工程削峰防洪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完善城镇防洪排涝机制和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城市韧性。水利、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等部门要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和供水方案,做好蓄水保供,防止旱涝急转、多灾并发。

(三)务必加强递进式预警叫应。各镇街、相关部门要加强气象、水文等精准滚动递进预警,严格落实“44NN”预警响应机制,规范运行“七情”统报制度,及时启动分片包干、“十户联防”“双敲门”“双备份”“三个紧急撤离”等机制。将鸣锣敲门、电话短信等“老办法”与应急广播、入户叫应等“新路径”相结合,提升预警叫应效能。抓实“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往哪转、如何管”五个关键环节,必要时坚决果断实施“熔断”管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务必保持时刻准备状态。各级救援队伍力量要落实分级分片前置调令,常态下开展巡查巡护,临灾时布防关键卡口。加密开展应急管理智慧指挥体系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实战拉练,不断磨合救援指挥调度水平和“三断”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区级—镇街—单兵”时刻保持应急准备状态。提前预置救灾物资,开展救灾救助,及时保障受灾群众“五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务必严格落实值守纪律。各镇街各单位要迅速进入汛期应对状态,加强日常巡查排查和早期处置。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及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做好救灾准备,及时统灾报灾。密切关注各类舆情,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确保社会面平稳。

                       重庆市潼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5429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