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信访办公室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及市委依法治市办、区委依法治区办《工作通知》要求,我办逐项对照《2024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目标任务,结合近期工作重点,现将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4年,我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扎实开展《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传活动,努力推动全区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有效、有序开展。
(一)强化宣传教育,法治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按照市信访办关于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宣传的工作要求,我办赓即组织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安排布置信访法治化宣传工作,明确信访工作法治化宣传的重要性。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多次传达学习信访工作法治化相关会议精神,把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学习宣传纳入区委、区政府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计划。二是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在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显著位置张贴信访工作法治化“路线图”、工作指南以及分领域“导引图”,制作宣传展板4张,宣传手册8000份,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引导群众合法有序进行反映信访问题。三是集中宣传普法用法。按照区级统一部署,集中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普法活动,面对面向社会公众普及重要法律法规内容要点,多形式组织开展《条例》培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信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动法治信访,信访秩序持续向好。按照“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的总体要求,一体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提高依法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一是狠抓信访问题源头风险防范,着力推进预防法治化。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和信访矛盾“三排一单”机制,及时掌握各类风险矛盾隐患,提前介入,确保将矛盾化解在小、防范在小。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稳评作为前置程序和刚性要求,着力防范源头风险。二是狠抓信访事项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受理、办理法治化。规范办理流程,着力推动信访事项规范登记、精准转送、及时受理,确保信访事项登记准确率、转办交办准确率、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对群众的初信初访,落实“首接”人员,及时将信访事项登记、转送、交办属事属地单位,并全程跟踪问效,了解信访事项办理情况,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和群众满意率。三是狠抓信访工作责任落实,着力推进监督追责、维护秩序法治化。强化督查督办,通过督查督办、通报等方式,推动“三项建议权”落实落地。持续开展“违法上访、非法维权”专项治理,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配合公安机关收集固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依法处理。
(三)坚持依法行政,矛盾化解成效显著。一是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问题导向,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实施前的刚性标准,严格落实镇街、部门风险评估的主体责任。2024年,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准予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27件,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二是始终坚持信访信息依法公开。依托重庆市信访信息系统,对群众的来访来信和网上投诉,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办理、反馈和公开。2024年,全区共处理信访事项892件次,主要涉及城乡建设、征地拆迁、劳动社保等领域,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100%。三是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综合运用访调、诉调、警调等多种调处机制和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采取教育、疏导和律师参与接访等有效方式,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司法救助解决问题。选聘8名律师,每周2天定期在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坐班接访,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聘请专业律师对重点信访老户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服务,为全区信访工作人员提供情绪疏导服务。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我办主要领导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作为促进信访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全区信访法治化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统筹安排部署。办党组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办中心工作一体推进,讨论制订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计划和工作要点,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职责,形成层层落实机制,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全办工作始终。办党组书记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亲自过问,亲自安排重点工作,在重点问题、重要事项、重点环节等方面,始终坚持“三重一大”原则,确保法治政府建设事项有序推进。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责任层层压实。制定年度普法清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法治学习和培训。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情况列入领导班子成员年终述职报告,按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相关工作情况,按要求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坚持带头学法。健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表率作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内法规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不断提升全办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组织全办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章程》《民法典》《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书目6次,全区开展信访工作法治化专题培训3次。
三、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信访法治化落实不到位。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压得不够实,传导压力层层减少。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信访事项受理办理不符合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信访事项办理中存在用信访程序代替行政程序、用信访处理代替行政处理等问题。
(二)法治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由于信访领域普法宣传力度和广度仍有局限,基本上是立足于自身工作场所,在接待群众来访过程中适时开展法治信访宣传和普法宣传,且基本上仍是通过口头宣讲和发放宣传手册等传统方式,来访群众接受度不高,法治思维理念还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在普法宣传工作方式方法上仍需进一步创新提升,需要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动群众共同参与普法宣传。
(三)依法打击处理不到位。对部分进京走访问题,闭环管控力度不大。对缠访闹访、以访牟利等违法行为,调查取证不及时、法律惩戒力度不够。对“违法上访、非法维权”的法治宣传力度不够、引导不够,部分上访人员信访不信法,存在越级上访、缠访闹访、滋事扰序等违法信访行为。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举措
2025年,全区信访工作将以推进信访法治化为主线,围绕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三个关键点,着力抓实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业务规范化,奋力开创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意见》,以《条例》为基本遵循,按照“五个法治化”(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要求,依法精准转送交办督办信访事项。用好“三项建议”强化监督追责,压紧压实信访工作责任,以程序推进保障实体解决,确保做到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
(二)全面提升信访业务规范水平。切实规范受理、办理程序,全面落实“三个不予受理”和“两个不再受理”的具体规定,优化接访办信业务流程。区信访联席办统筹,对全区信访干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持续规范和完善工作流程,推进精细化管理,确保流程规范、办理高效。每月常态化开展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评查,加强跟踪问效和督查督办通报,提高信访事项办理效率,提升群众满意率。
(三)持续开展信访法治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对《条例》常态宣传,扎实推进《条例》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用好《重庆市信访法治宣传手册》《信访活动“四应当七禁止”》等宣传资料,结合信访接待、干部下访、上门入户等,强化对信访重点人的“点对点”宣传、精准引导,持续提升群众依法逐级走访意识和信访工作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