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及区委依法治区办通知要求,逐一梳理,结合重点工作,现将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
2023年,我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法治信访建设,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扎实开展《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传活动,努力推动全区信访法治化建设全面、有效、有序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深入开展法治信访宣传学习。一是加强干部职工内部培训。在上级信访部门的统一工作部署下,统筹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有序开展《条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信访工作联席会多次传达学习《条例》精神要义,把条例的学习宣传纳入区委、区政府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参加《条例》培训,累计培训15批2200余人次。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工作。举办了《条例》主题宣传活动,并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及时发布各级信访工作动态、宣传海报、《条例》链接等,加强政策解读工作,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累计派发宣传资料80000多份、转发文章10余篇,掀起了学《条例》、知《条例》、用《条例》的热潮,不断提高广大群众遇事找法的思想认识。
(二)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一是坚持诉访分离制度。随着改革向纵深化推进,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尤其是加强推进诉访分离,理清诉访的关系,属于涉法涉诉类的,严格依法分类,并告知其信访途径,避免重复上访,积极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实施前的刚性标准,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严格按照“谁实施、谁评估”“谁实施、谁负责”原则,落实镇街、部门风险评估的主体责任,做到了防范预警在前、化解矛盾在前、解决问题在前,切实预防和减少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2023年,受理涪江三星船闸工程项目、重庆市潼南区省道S440崇龛至柏梓段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9件。三是始终坚持信访信息依法公开。依托重庆市信访信息系统,对群众的来访来信和网上投诉,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办理、反馈和公开,及时办理群众诉求,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3年,全区共处理信访事项1918件次6987人次,主要涉及城乡建设、征地拆迁、劳动社保等领域。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94.9%,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群众参评率97%,参评群众满意率95%。四是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充分运行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通过访调、诉调、警调等多种调处机制,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采取教育、疏导和律师参与接访等有效方式,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司法救助解决问题。在本区律师事务所选聘8名律师,每周2天定期在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坐班接访,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与第三方机构重庆坤源恒泰律师事务所合作,聘请专业律师对重点信访老户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服务,为全区信访工作人员提供情绪梳理服务。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办党组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书记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用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我办法治建设,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条例》规范信访工作各环节。二是定期开展专题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亲自过问,亲自安排重点工作,在重点问题、重要事项、重点环节等方面,始终坚持“三重一大”原则,确保法治政府建设事项有序推进。三是坚持带头学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结合主题教育学习,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理论著作。通过认真学习,全体干部职工“遇事守法、有事找法、解决事情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也显著提高,推动我办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有效有序正常开展。
三、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基础进一步夯实。建立信访事项未萌状态提醒工作机制,把信访工作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对信访问题做到排查、研判、预警三管齐下,针对苗头性倾向性信访矛盾进行研判,增强信访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控性,牢牢瞄准责任“靶心”,及时发出未萌状态提醒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将信访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未萌状态,切实减少矛盾增量。2023年,开展矛盾纠纷专项和全面排查13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73件,妥善化解405件,化解率85.6%。
(二)法治宣传氛围进一步浓厚。我办扎实推进《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持续推动《条例》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进万家”,向社会广泛宣传信访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法律意识,有效改变群众“信访不信法”等错误观念,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导向,增强全民依法信访的意识。
(三)信访渠道进一步拓宽。在传统的来信、来电、来访信访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互联网+信访”模式,充分发挥网上信访主渠道作用,搭建起“一站式”信访受理平台,全面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实现信访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头就可以零成本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群众信访的便捷性、高效性。
(四)信访事项办理过程进一步公开透明。紧紧依托重庆市信访信息系统,实现访、信、邮、电所有信访形式全导入系统和实现受理办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督查督办、统计分析、考核评估等信访业务各个环节的整个工作过程全覆盖,实现把各个层级有权处理信访事项责任部门的信访工作,纳入系统统一运行的工作范围全覆盖。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全公开,办结结果可评价。信访人可凭借受理编号和查询码通过信访信息系统对信访事项的转送、受理、办理进行查询、跟踪,并可以对办结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增强了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了信访的公信力。
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是信访法治化建设亟需解决。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我们进行法治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明确了任务,但在信访领域,一些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信访活动,未得到根本好转,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信访举措,这些现象看似个别,但影响面广,长而久之,效仿跟随,法治化建设在信访领域事倍功半。
二是诉访分离落实中需进一步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信访人来信来访涉及涉法涉诉的问题,我们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引导律师参与接访,并告知其走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由于存在执行难的问题,或者信访人想短、平、快的达到信访诉求,信访人又回归到信访途径。
三是依法处理不到位。对缠访闹访、以访牟利等违法行为,调查取证不及时、法律惩戒力度不够。对“违法上访、非法维权”的法治宣传力度不够、引导不够,部分上访人员信访不信法,存在越级上访、缠访闹访、滋事扰序等违法信访行为。
五、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举措
2024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完善相关措施、制度,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围绕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通过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专题讲座、信访业务宣传、法治宣传等形式,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规范信访秩序,对于非法的不合理诉求,不理性的表达诉求,法治化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不能让其藐视和挑战法律的权威,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办理信访案件。
二是进一步完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好304个村居民情理事员作用,继续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充分利用联席会议机制、排查研判机制、信访督查工作机制,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采取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持续完善访调对接多元矛盾化解机制。
三是着力化解信访疑难问题。通过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大排查、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治重化积等信访稳定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好区信访联席会议和区信访联席办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积极稳妥化解信访积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提升信访矛盾化解力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