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南区聚焦儿童健康、青春期保健、女性健康管理三大核心领域,创新构建“妇幼保健院+基层医院+学校+社区”四方联动机制,通过资源下沉、服务前移、全程管理,将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送进校园里。同时,深度融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健康宣教与临床实践协同发展,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护航网络。
打破壁垒,“四方联动”让健康服务“活”起来

针对以往妇幼健康资源分散、基层力量薄弱、服务触角有限等问题,区卫生健康委大胆破题,建立起“1+N+X”协同机制——由区妇幼保健院牵头统筹(1),联动区内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N),并深度融入学校与社区(X),形成“专业指导强支撑、基层服务广覆盖、校园社区深触达”的闭环服务网络。
“过去做全面检查要跑区里,耗时长、不方便。现在专家和设备直接到学校、社区,省时省力还放心!” 社区活动现场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 “四方联动” 带来的切实改变。区妇幼保健院不仅输出技术标准和专家团队,围绕 “妇”“幼” 保健、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两癌” 筛查、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孕前优生等核心项目,提供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督导评估和动态监测,还联合梓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江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将便携式视力筛查仪、骨密度检测仪、超声仪器等专业设备 “搬” 到服务现场。学校与社区则负责提供场地、组织动员群众,配合开展健康宣教,四方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让健康服务高效运转。
场景创新,健康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如何让健康知识不再枯燥,让筛查服务更具吸引力?潼南区给出了“宣教+筛查+体验”三位一体的创新答案。
趣味宣教“玩”出健康: 摆脱枯燥的讲座模式,孩子们在 “健康游园会”“健康套圈” 等游戏中,轻松掌握近视预防、营养均衡知识;家长们在 “开学健康课” 上,破解 “过早戴镜加重近视” 等常见误区;教师们在专属健康沙龙里,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救命技能。活泼的形式让参与度大幅提升。
精准筛查“守”住防线: 今年上半年,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视力、口腔、营养、发育全方位筛查,异常情况“一人一档”动态追踪;对高危孕产妇实施“红橙黄”分级管理,转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管理高危孕产妇1358人,管理率100%;“两癌”筛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闭环管理;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连续保持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25%,听力筛查率99.43%。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坚实的健康屏障。
沉浸体验“火热”出圈: 借鉴“夜间健康集市”的成功经验,“校园中医小课堂”火爆开讲。孩子们亲手制作中药香囊,品鉴养生茶饮,专家现场展示小儿推拿、耳穴压豆等中医技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巧妙融合。孕妇们则在温馨的“手工胎教课堂”中,伴着柔和灯光与缤纷花材,一针一线勾勒母爱形状,享受孕期专属的放松时光。这些新颖的体验式服务场场爆满,备受追捧。
成效显著,“潼南经验”树区域健康新标杆

“四方联动”的深入实践,不仅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更促进了保健与临床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筛-防-治-管”全链条服务体系。
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学校称赞“解决了家长接送难、检查耗时长的大痛点”;家长反馈“专家讲得明白,筛查结果详细,心里更踏实了”。学生们的健康行为习惯悄然改变,家长们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家庭-学校-医院”共同守护健康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潼南的创新做法中,“夜间健康集市”“校园中医课堂” 等特色品牌,获得《中国中医药网》《中国人口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潼南经验” 成为区域妇幼健康服务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