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权益,推动先天性心脏病早筛早治关口前移,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创新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保障机制,以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项目为抓手,将医疗服务从“被动治病”转向“主动防病”,以“小切口”实现“大民生”,以实际行动守护孩子们“心”希望。
"小朋友们,我们来玩打电话游戏好不好?"在实验幼儿园,梓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们正为孩子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筛查、询问、听诊、登记等工作,并为现场老师解难答疑,提供相关的专业咨询等。据介绍,此次筛查对象覆盖全园所有学生,除了听诊检查外,现场为孩子们提供血常规、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的检查,确保“一次进校、全流程服务”。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是一项系统性、普惠性的民生工程,我们梓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范围内广泛开展适龄儿童的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治疗,确保辖区筛查工作全覆盖。”梓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艳青说道。
“如果孩子出现口唇青紫、哭闹时呼吸困难,或者总比同龄人容易疲累,一定要及时筛查。”在区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正告诉候诊区的家长们如何识别先心病早期征兆,科普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知识,“筛查绝非‘一听了之’,而是系统性健康干预的起点。”区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梁艳告诉记者,在发现疑似病例后会转诊到医院专科对孩子进行复核,全面评估病情,对符合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及时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集中救治。
为确保此项筛查工作高质量进行,我区积极整合医疗资源,组织召开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培训会6场,对全区28家医疗卫生机构超声科、儿科、心内科等2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全覆盖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双指标法”,并分批次入校完成在校在园学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全面免费筛查。
除校园筛查外,我区深化全周期筛查服务,畅通日常接诊+入校体检+入户签约+新生儿筛查等四条筛查渠道,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畴,在开展慢性病管理、健康随访时,同步为签约家庭中适龄儿童提供上门筛查服务。
“今年区委、区政府继续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行动’纳入区级重点民生实事,我们在去年先心病救助行动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存量、除增量’,深化全周期筛查服务,确保先天性心脏病筛查100%。”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海波说道。
据了解,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是我区率先在重庆市开展的一项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累计派出医务人员700余人次,已完成儿童先心病筛查11万余人次,初筛阳性人数450人,71名确诊儿童目前已确定具有手术指征18人,已完成手术治疗16人,所有患儿已安排专员随访,真正实现"筛查一个、建档一个、跟踪一个",形成了筛查-转诊-上报-救治闭环管理机制。不仅如此,我们还构建了“医保+基金”普惠型救助体系,经筛查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部分费用按医保政策予以报销,部分费用由基金出资进行爱心救助,补偿比例达76%,实现患儿“轻负担”成功救治,对于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患儿,积极联系成员单位及救治医院,实现患儿“零负担”成功救治。
“聚力建设区域心血管诊疗康复中心,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服务,以点带面切实提升我区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徐海波说道。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委将加大筛查复核力度,对复核阳性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儿,积极开展帮扶救治,进一步推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行动”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