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2024第22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健康科普】2024第22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职业健康,关乎每个人的福祉。2024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为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和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普及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健康的浓厚氛围,我们将推出一系列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和实用指导,共同构筑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防治法》的宗旨是什么?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的宗旨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确定职业病的条件?
(1)患者必须与用人单位存在实际上的劳动雇佣关系;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内的,具体见《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5)必须符合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
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我国法定职业病共10大类132种。即:职业性尘肺病(13种)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防治危害因素有哪些种类?
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化学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物质等。具体可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什么是职业禁忌?职业禁忌证应注意什么?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不能从事对其身体健康有影响的作业。譬如在上岗前体检中检出血象偏低或患有某种血液病的人,不适合于从事接触苯的作业,因为苯是损害人体血液系统的毒物。
什么是职业健康检查?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