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说中医》 | 二十四节气——立春
《一分钟说中医》 | 二十四节气——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年的立春在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如约而至,因此立春又被称为“正月节”。古籍《群芳谱》载:“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万物复苏,生机萌发,一年四季、新的轮回,由此开启。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木主生发,肝在五脏也属木,所以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主。立春后,作息上,应顺自然界规律开始早起;精神上,要戒怒戒燥戒忧郁,保持情绪舒畅;饮食上,应减少酸性,增加辛甘食物摄入,因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而辛味食物,可发散、助行阳气,有疏风散寒,帮助抵御“倒春寒”的作用。
立春养生推荐“一茶一卷和一灸”:
一茶为玫瑰疏肝茶:重瓣玫瑰花5朵、枸杞子3g、木蝴蝶5片、陈皮2g,可缓和情绪、疏解抑郁、改善睡眠等。
一卷即立春薄皮卷:春卷一般是立春这天常吃的一种食物,在包春卷的馅里常配以韭菜、荠菜、洋葱等。其中韭菜性温、味辛、是药食同源的食品,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畅达。荠菜味甘平性温,具有平肝明目、健胃消食等作用。
一灸为艾条温和灸:立春养生穴位的选择主要以护肝、保护初生之阳气为要。常用的穴位有太冲、肝俞、足三里等,可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25分钟为宜。
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接合部之前凹陷处,艾灸它可激发肝经的元气,调动肝经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养肝补肝的目的。肝俞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艾灸它们有养肝调肝的作用。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是临床常用的养胃要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肝脏才能得到滋养,全身气机才得以推动运行、疏泄达畅。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枢纽”保养好。
总之,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长的特点,舒身健体、畅达情志,疏肝养胃,燮理气机。
编者按:
《黄帝内经》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