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说中医》第127期 | 祛风散邪 调养皮肤
《一分钟说中医》第127期 | 祛风散邪 调养皮肤
俗话说“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就好像是送信的信使一样,带来天气变化的消息,但是当风变得不正常以后,对于人体而言带来的就是疾病。在中医的认识中风是六气之一,当风气太过致人发病,就变成了风邪。
《黄帝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一层含义是风邪导致的病症最多、最常见;另一层意思是风邪常兼其他邪气而伤人,如风寒、风湿等。风邪是很多病的源头,经常变换各种形式导致各种症状。现代研究认为,风邪的含义还包括导致感染的病菌,造成过敏的灰尘、螨虫等。
风邪侵犯人体,往往通过影响毛孔和皮肤的屏障从体表而入,皮肤在人体的最外层是抵御风邪的第一道关口,人体的正气和风邪在这里交锋,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免疫力”“抵抗力”的表现。所以,皮肤病的发生与风邪的侵袭有着密切关系,头皮、面部暴露在空气中是风邪最容易侵犯的部位,风邪也是其它邪气的先锋,寒邪、热邪、湿邪常常借助风邪一起影响人体。其中风湿混杂的邪气最容易同时停留在体表,这是因为湿邪最粘腻,所以导致风湿之邪难以快速清除。当然寒邪、热邪也能加重风邪造成的体表症状,风邪夹杂其它邪气或内生风邪,常常造成皮肤油腻、剧烈瘙痒,也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或者脓疱。
此外,“内风”也与神经功能的异常兴奋密切相关,这些内外因素造成了我们常见的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痤疮等皮肤病,针对由风邪主导或夹杂其他邪气导致的皮肤病,我们主要采用祛风散邪的办法来治疗,中医治疗皮肤病除了内治法外,还十分重视外用药和针灸的作用。
古人常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选择合适的祛风散邪的外治疗法,包括熏洗、耳穴、膏药等也能治疗皮肤病,中医可通过内调、外治等多种措施,在皮肤病的预防、治疗、保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基于祛风法讲述中医中药调理皮肤和日常保健的方法,为您的皮肤健康保驾护航。
编者按: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载:“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